孫建輝
摘 要: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三農問題”是我國政府關注的目標,而農村土地確權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核心。本文首先闡述了當前我國農村土地確權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然后提出了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建議和措施,有利于促進農村土地確權工作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土地確權;農村;存在問題;對策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11-0034-01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1.1 文獻標志碼:A
1 當前農村土地確權中存在的問題
1.1 農民群眾對土地權證不夠重視
隨著我國城鎮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和很多農民進城務工,大量兒童、婦女和老人留守農村。在進行土地確權工作的過程中,工作人員與這些留守人員進行協商起來十分困難,他們僅僅關注土地補貼等利益問題,而對土地權證不夠重視,缺乏興趣和熱情。另外,由于這些留守人員文化水平較低,他們不了解土地權證所代表的權利和法律關系,不會使用這些權利,嚴重阻礙了以后土地的流轉,甚至在很多地方出現了土地非農化使用的情況,嚴重損害了農民群眾的利益。
1.2 缺乏經費和技術支持
先進的勘察設備和測繪技術是保證土地確權工作順利進行的基礎,但是在農村土地確權的實際過程中,很多地方缺乏經費和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為了減少開支和順利完成土地確權的工作,在大部分情況下,很多地方的政府部門只是依靠政府工作人員進行土地勘察和測繪工作,降低了勘查和測量的準確性,實際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嚴重影響了土地確權的精準度。
1.3 對“四荒”土地進行確權困難
在我國農村很多地區都存在著大量荒丘、荒山、荒灘、荒溝(“四荒”),但是在沒有向有關部門進行登記申請的情況下,很多農民私自耕作,因此在進行土地確權工作過程中,必然會發生一些矛盾和爭議。農村地區的土地確權工作開展中必然遇到荒山、荒溝、荒丘、荒灘,這“四荒”土地的確權問題。如果根據“先占為先”方式進行土地確權,一定會產生一些糾紛和爭端,明顯失去了確權的公正和公平。如果對“四荒”不進行土地確權,會打擊農民群眾的積極性,有可能會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
1.4 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存在著盲點
長期以來,我國頒布了很多有關農村土地權屬的法律、法規等文件,但是并沒有對其進行具體闡述,甚至出現了很多盲點,導致在實際工作中這些法律、法規等文件的操作性不強。面對文件中的盲點,很多政府工作人員感覺束手無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土地確權的進度。例如:對于土地確權中的“集體所有”一詞,有兩項法律的表述都不清楚,很多從事土地確權的工作人員不能確認“集體”指的是自然行政村還是村民小組。
2 有效推進農村土地確權工作開展的相關對策
2.1 為務工農民實現市民化提供保障
目前,我國有很多進城務工的農民,他們中很多人都處在“半市民化”的狀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并不能弄清農村土地的權屬關系。因此,必須為這些人員提供一定的保障,從而保證土地確權的順利開展,實現土地確權和流轉的目標,可以采用以下3種方式:①可以將土地確權、流轉中的一部分稅費,用來設置創業安家等形式的基金,資助一些滿足條件的務工農民。②讓一些有能力的企業提供一定的教育補貼基金(注:這些企業中存在大量土地流轉的工人)。③優選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將其作為務工農民過渡時期的落腳點,解決農民的生存問題。
2.2 建立完善的土地確權機制
我國國土面積較大,農村情況復雜,土地確權任務量巨大,十分繁瑣,如果僅僅依靠政府的力量,難以順利進行,很可能出現耗時、費錢的問題,因此應該建立比較完善的土地確權機制。例如對于“四荒”問題,可以采取以下3種方式:①對“四荒”土地進行規模化耕種的農民或企業具有一定的優先權;②通過提高政府資金補貼和減稅、免稅等政策,增加農民群眾開墾“四荒”土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③科學、有序、合理地規劃和管理“四荒”土地,禁止有關組織或個人私自轉讓。
2.3 引入人才和新技術推動土地確權工作
在對農村土地進行確權時,盡可能地使用新技術,從而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長時間以來,很多地方都會有土地產權的糾紛和爭端,增加了土地管理工作的難度。在最近幾年,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很多地方政府開始從新重視土地確權工作,不再使用傳統落后的測繪方法,而是引入相關專業技術人才和新技術來劃分土地權屬,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財力。因此,對于一些貧困地區,政府部門應該加大資金投入,提高當地土地確權的精確性,從而為國家政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據。
參考文獻:
[1]韓重香.農村土地確權中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管理觀察,2015(28):160-161.
[2]楊俊卿,涂維亮.當前農村土地確權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0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