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輝
摘 要: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推進國家現代化和實現全面小康的重大戰略之一。在新時代,我們要深刻認識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積極探索加快鄉村振興發展的有效途徑,提升農民的獲得感、 幸福感、 安全感。
關鍵詞:鄉村振興;三農;意義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8-0006-01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A
1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
1.1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要求
黨的十九大指出,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近年來,我國農村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農村與城市、東部和西部之間還存著一定差距。要縮小差距,必須要解決好“三農”問題,而實施鄉村振興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所在。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進一步的部署和安排,對于統籌鄉村發展,實現鄉村振興,農民富裕,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1.2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農業農村發展到新階段的必然要求
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十多年聚焦“三農”,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發展戰略,把鄉村與城市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全面布局未來中國農業農村的發展。
2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著力點
2.1 完善鄉村基層組織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所以,要加強鄉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確保鄉村振興發展。第一,要提升村級黨組織引領鄉村振興的能力。村級黨組織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黨建引領脫貧攻堅、引領鄉村建設的理念,帶領村民為美麗鄉村建設共同努力。第二,要優化村級黨組織人才隊伍。各地基層黨組織要通過各種培訓學習等形式加強農村實用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從而打造一支懂技術、會管理、愛農村的人才隊伍,帶領村民探索致富道路,從而加快鄉村振興的進程。
2.2 發展壯大鄉村產業
任何地區的發展離不開產業的支撐,實施鄉村振興發展更離不開發展壯大鄉村產業的支撐。第一,要找準特色產業。各地區要根據當地獨特的旅游資源、政策等區位優勢,選準特色產業,如水果、花卉、畜牧、旅游、瓜果等。第二,要延伸農業產業鏈。農村直接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價值不高,這就要求各地要重視農產品的加工和流通,打造食品等加工產業集群,形成“生產基地+加工企業+商超銷售”等產銷模式,打通農業產業鏈條,從而延伸農產品的產業鏈,增加其價值,為鄉村振興發展打好物質基礎。
2.3 優化鄉村人居環境
優化鄉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關鍵之舉。第一,要科學規劃。要根據當前國家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結合當地農村發展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農村生產生活要求,科學合理規劃鄉村發展模式。要把公共服務場所、糧倉、機耕路、維修點等納入鄉村整體規劃中。第二,要完善基礎設施。美麗鄉村和優美的人居環境都要以滿足人民的物質精神需求為落腳點。第三,要提高村民素質。村民是美麗鄉村建設的主體,其綜合素質直接關系著鄉村振興的進程。這就要求通過宣傳教育等形式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民群眾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熱情,使其自覺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和自我約束意識,從而保護自然,保護鄉村資源。
2.4 完善鄉村治理體系
新時代,農村要想穩定快速的發展需要實現鄉村有效治理作為其基本保障。只有實現了鄉村有效治理,才能真正實現農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和生活富裕,才能確保鄉村振興有效推進。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這充分體現了鄉村治理過程中國家與社會之間的有效整合,也為鄉村振興發展指明了方向。在這一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完善鄉村治理體系,要建立村黨組織領導下的村民自治制度,通過村民選舉推薦出群眾支持的村級領導,并制定符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的村民代表大會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等,實現民主管理,群眾監督,從而調動農民參與農村振興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助推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參考文獻:
[1]秦中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義與重點[J].新經濟導刊,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