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莎
摘 要:從源頭上減少日常生活中消費者使用的各種類型的塑料購物袋是治理“白色污染”的最有效手段。 塑料袋不僅大大加速了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速度,而且廢棄塑料袋大量進入自然環境中,對自然環境造成十分嚴重的負面影響。本文總結了人們為治理“白色污染”采取的各種技術和環境政策工具,闡述了目前治理“白色污染”的最有效的手段。
關鍵詞:塑料購物袋;治理手段;研究現狀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8-0128-01 中國圖書分類號:X820.3 文獻標志碼:A
使用和處理不當的塑料袋成為“白色污染”的最大源頭[1]。在2008年前中國塑料加工業協會做過一個調查發現:中國每天使用各種類型的塑料袋在30億個以上,其中超過2/3的塑料袋是無法回收的超薄塑料袋。2002年英國《衛報》因為它帶來的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曾將塑料袋評為“人類最糟糕的發明”。 為了治理“白色污染”,《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于2008年6月1號正式實施。
1 廢棄塑料袋的危害
塑料不易降解,影響環境的美觀,所含成分有潛在危害,因塑料用做包裝材料多為白色,所以叫白色污染。使用和處理不當的塑料購物袋散落在公共區域會對市容市貌和環境景觀造成“視覺污染”;塑料袋的降解周期非常長且不易降解,侵占土地;破壞土壤結構,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導致動物死亡;滋生細菌;污染地下水以及處置、回收不當帶來更加深層次的環境問題。
2 塑料購物袋的治理手段
2.1 處理方法
目前,主要的處理方法有:填埋和焚燒、降解、再利用[2]。
填埋和焚燒是最常見的也是最有效的處理廢棄塑料袋的方法。填埋可以緩解“視覺污染”但塑料的難降解和難壓縮的屬性使填埋需占用大量耕地,且塑料制品的添加劑和塑料包裝上殘留的有機物產生的物質會導致地下水污染。
焚燒處理可以在將廢棄塑料總量大幅度減少的同時回收熱量。焚燒時產生氯化氫、氯氣和二噁英英等有毒氣體會致癌;焚燒用含鎘、鉛、鋅等顏料著色的塑料產生重金屬污染將會導致二次污染。
在制作塑料包裝制品的時候加入一定比例的淀粉、光敏劑、生物降解劑等添加劑,使塑料包裝物的穩定性下降,在自然環境中比較容易被降解。塑料降解應是各種降解聯合反應的結果,最終會轉化為無害成分。但是降解需要滿足很多條件,否則降解效果將不明顯。
回收利用不僅可以減少廢棄塑料亂扔帶來的不利影響,而且可以降低不同處理方式所造成的二次污染,緩解不可再生資源的壓力,減輕垃圾處置的負荷,并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而現階段,回收利用領域技術還不夠成熟,成本較高。
2.2 環境政策工具
命令控制型工具。在2007年Clean up Australia刊登了一份對世界各地區已經采取限制塑料袋使用措施的國家的統計數據[7]。少數發展中國家采取了全國性的強制限塑政策和部分發達國家采取了區域性的強制限塑政策[3]。
經濟激勵型工具。美國的西雅圖市使用一次性塑料袋,需要額外支付20美分的稅;在馬里布、費爾菲爾德、洛杉磯等城市是禁止使用免費塑料袋,如使用需要交納20~35美分不等的稅。華盛頓市在2009年對使用塑料購物袋征收環保稅[4]。愛爾蘭政府在2002年對塑料購物袋每征收0.15歐元的環境稅[6]。
結束語
為了更好地達到減塑的目的,在制定限塑政策時,政府一般都會考慮使用經濟手段或行政手段,同時進行宣傳引導。在各國禁止使用塑料袋的過程中,大部分國家都會運用經濟調控這個杠桿[5],不斷加強社會公眾對購物塑料袋收費及環保稅的認同,進而大大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4]。歐美國家采取經濟調控、引導利用、環保宣傳等有效措施共同發揮作用,也在減少塑料購物袋的使用量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中國在2008年選擇了有償使用塑料購物袋這種經濟手段,通過規定對塑料袋進行收費,增加公眾使用塑料袋的直接成本從而來引導消費者行為,塑造公民的環保意識,以期能夠達到減塑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新華社.每天用掉20億個—中國塑料袋消耗巨大污染驚人[Online]. Available: http://env.people.com.cn/GB/6756139.html.
[2]申恒霞.廢棄塑料處理工程中的環境保護研究[J]. 塑料工業,2016.1.
[3]何浩然,陳安來.中國限制塑料袋使用的政策效果及國際經驗借鑒[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