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平蘭芳,江蘇省常熟市實驗中學語文教師。江蘇省骨干班主任培訓優秀學員,蘇州市優秀班主任、教壇新秀“雙十佳”、 家校聯系先進個人;曾獲全國第九屆初中語文精品課堂教學展示評比一等獎,蘇州市初中語文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一等獎;在國家級、省級等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我出身教師世家,家族里有一支浩浩蕩蕩的教師隊伍——從幼兒園教師到大學教授,從語文教師到醫學系研究生導師。或許是出于一種宿命般的自然而然,我順理成章地成了一名教師。2001年8月,剛畢業于小學語文教育專業的我踏上的卻是陌生的中學講臺,盡管心懷忐忑,但是源自內心對語文的那份特殊的喜愛陪伴著我走過整整17年,也敦促了我整整17年。
我的語文教學始終貫穿一條鮮明的主線,那就是“教書育人,立己達人”。每一年、每一天的潛心積累使我年輕的生命因此而厚重起來。白天我把時間交給孩子們:在一本又一本作業的批改中,在一次又一次真誠的心育中,我磨礪著自己教學的耐性和悟性。夜晚我把時間留給自己:鉆研教材,精心備課,撰寫論文,學習充電。
6200多個日夜,我忙碌著,也充實著,更重要的是我在自己的教育行囊里裝下了勇敢、堅毅、激情與理智。務實,讓我品味到了語文的博大精深;求真,則讓我超脫于世俗的傳經布道。
朝夕如斯,不離不棄!
不倦求索,提升教育教學品質
因為只有小學語文教育專業的底子,所以從走上講臺的第一天起,我就自警自策——認真學習積累,夯實自己的基礎,一切從做一名合格的中學語文教師開始!
工作的第一站是常熟市辛莊中學,這是一所農村中學。因多方面條件的限制,從工作的第一年開始,我就自費訂閱各種教育教學雜志,其中《中學語文教學參考》《中學語文教學》一直陪伴我至今,它們是我設計教案、授課靈感亮點的源頭活水。近幾年,我又自費購買網絡教學視頻,收藏了100多張各級各類教學大賽、優質公開課光盤,涉及小學、初中和高中。我深知年輕的自己還有很多很多不足,一邊教、一邊學是我從教最初6年的生活重心,我先后修完了本科、教育碩士的課程。“高高山頂坐,深深海底行”——在感謝學校為我搭建成長平臺的同時,我也感謝自家書房靜默著的一排排的教育理論書籍。
幾乎是每晚不間斷的夜自修式的學習積累讓我以全新的視角審視自己的語文教學,我堅持觀摩學習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與文字實錄,以他們為參照,反思、修正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
在辛莊中學的12年,我取得了不少成績,參加常熟市初中語文教師基本功競賽、解題競賽、優質課評比均獲一等獎,參加常熟市中學班主任首屆風采大賽、中學班主任基本功競賽、初高中組班會課評比均獲一等獎,先后獲評“常熟市教學能手”“常熟市德育能手”“常熟市中學語文學科帶頭人”“蘇州市優秀班主任”“蘇州市教壇新秀‘雙十佳”等榮譽稱號。
一個人看得有多遠,取決于他站得有多高;一個人能走多遠,取決于他在與誰同行。2013年8月,我調入了常熟市實驗中學,站在自己工作的第二所校園里,我清醒地意識到自己應該歸零刷新,迎接新的機遇與挑戰!
這是一所很有特色的城區重點中學,學校人才濟濟,教師幾乎人人都是獨當一面的教育教學專家,所以我倍加珍惜這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品質再上一層樓。每一天的課余和夜晚時間,我都會自覺安排一段時間用來閱讀與寫作,而這也是工作以來的習慣了。自2013年起,我特將自己的書齋名由“耕讀軒”改為了“日卷齋”,為的就是每天都能給自己注入一點一滴的動力以自策。當然,這一個小舉措還暗含自己意欲向余映潮老師學習的一絲勸勉——駐足琴川,遙想老先生遠在武漢的“映日齋”,讓每天原本單調乏味的伏案陡然生出了些許或濃或淡的情意。
2015年2月,我有幸加入“錢建江特級教師工作室”,成為工作室里年齡最小的一位成員。在由衷感謝工作室主持人錢建江老師的悉心指導與扶持的同時,我也更加自覺地增強了個人教學研究與改革的動力:積極參與工作室策劃的各項教研活動,以班主任和語文教學工作為載體,逐漸豐富教學經驗,提升教育品質,也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獲評“常熟市中學德育帶頭人”榮譽稱號,所帶班級被評為市級“優秀班集體”,參加蘇州市初中語文教師基本功競賽榮獲一等獎,參加全國第九屆初中語文精品課堂教學評比榮獲一等獎。
科研助教,實現課堂文化再造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很幸運地得到了諸位領導、前輩的關心與指導,少走了許多彎路。與此同時,留存于內心的早在師范學校讀書時就生成的信念也日益成熟明朗起來——做一名研究型教師,以科研助教!
在十多年的教學實踐活動中,我漸漸感悟到,為了進一步提升自己語文課堂教學的藝術,我的教育教學應該從熟練操作轉向實踐反思,從重在組織活動轉向重在培育研究狀態,從關注狹隘經驗轉向關注理念更新和文化再造。在不斷的摸索實踐中,我漸漸地形成了一條“以讀促寫,以文化精神塑造學生精神”的教育思路。
我一直認為,語文教師應該就是一個讀書人或是一個書生,這無關其性別,只在于自己是否擁有這一份情懷。而我也一直堅信一名語文教師的幸福感應該是來源于自己的閱讀寫作與研究教學,這才是一名教師的本職所在,尤其是一名語文教師的本職所在。
或許就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信念為支撐,行走在腳下這條語文教學之路上的我行之樂之。近3年的時間,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認真撰寫論文、隨筆,共有10篇論文、案例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或相繼發表,其間我編撰了個人第一本教育論文集《一個人的教育文字》。
在文字里,我要求自己是冷靜睿智的;在課堂上,我卻要求自己是熱情奔放的。語文教師最大的幸福感來自課堂,從農村到城市,一路走來,終究還是課堂使我得到了更多的磨練,同時也是這些磨練才使我的課堂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工作至今,我上過的各級各類公開課、評優課共有40多節,最讓我感念,收獲也最大的就是2016年11月赴上海參加的全國第九屆初中語文精品課堂教學評比。
作為江蘇省唯一的代表參加此次比賽,我之前已先后經過常熟市、蘇州市的選拔賽,從接到通知至比賽當天,共計3周時間。對我來說,這3周時間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極其珍貴的,為了不耽誤日間的正常教學秩序、作業批改、學生交流和班級管理,我把賽課的一應事項都安排在了夜間。因此,整整3周的時間,我每天的睡眠時間都不足5小時,備課、試教、修改等都要逐一細細地推敲打磨。在學校語文組同仁自發組成的后援團的支持幫助下,我相繼出現的問題也都一點一點地得到了妥善的解決。令我最為感動的是在賽前最后一次試教課上,教研室周浩老師冒雨前來,同行的還有我市另一位專家仲劍鋒老師,兩位專家一同來為我把脈鼓勁兒。因為上海的一節課只有40分鐘,而我們蘇州地區規定是45分鐘,雖說只有5分鐘的差異,但對于一節優質語文課來說,卻是不容忽視的。周老師和鐘老師在課后的磨課中,每人都寫了滿滿一頁紙,將我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一一找了出來,這也為我日后的順利比賽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一次賽課雖說只有40分鐘,但也正是在日積月累的反思與實踐之后慢慢地有了質的升華,我的課堂教學設計由此從直覺、隨性逐步地走向了科學、理性。
內外通融,搭建有效課堂橋梁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3個維度,這就告訴我們,語文教學既要傳授學生知識和智慧,還要使學生獲得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更要傳道育人,讓學生懂得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如何做到3個維度的統一?我在教學實踐中堅持“以育促教”“以外促內”“以讀促寫”來推動語文活動的開展。
以育促教,讓教學與育人共同發展。語文這門學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同時還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可以輔助思想教育工作。眾多教育名家都十分注重作文對學生心靈和人格的塑造,通過閱讀與寫作為孩子打好精神底色。無論是班主任心育工作還是語文教學工作,我都十分重視對孩子們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的培養,將文字表達與口語交際表達相結合,盡可能讓孩子們在每一天的學習生活中感受到交流與表達的快樂,學習知識的同時,更學會了做人與處世!
以外促內,讓課內與課外和諧生成。語文教學絕不能局限于課堂與書本,這基本上已經是語文教學界的共識,但關鍵就是該如何有效地落實。近幾年,常熟市教研室認真推進落實中小學生課外閱讀考級工作,覆蓋面涉及全市中小學校。各學校根據自己的特質,積極開展各項課內外閱讀活動,幫助學生與書成為朋友,在書香的閱讀中浸潤思想、提升品位。我作為本市初中課外閱讀命題組成員,認真對待每一次的命題工作,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孩子們課外閱讀能力的提高盡一份綿薄之力!
以讀促寫,讓閱讀與寫作相輔相成。在日常寫作教學指導中,我要求孩子們寫隨筆感悟、寫讀書筆記、自創文學作品,同時,我也堅持每學期完成一本個人隨筆集。我用這種方式陪伴孩子們的筆力成長,當然,我也是用這一獨特的表達方式讓孩子們感受到文字的如影隨形,寫作完全可以成為人生的另一種存在方式與表達方式——契合心靈,回歸自然,用最沉靜也是最文明的方式與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溝通交流。我個人已結集6本個人教育文集,每至期末我都會以電子稿或是紙質稿的形式展示于我的語文課堂。我非常喜歡和孩子們用這樣的方式相互交流學習,同時,也利用這樣的機會讓孩子們的興趣得以鞏固、閱讀得以深化、寫作得以感召,最重要的是,我們在交流“精神產品”的同時也獲得了最大的快樂與寧靜!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有效的語文課堂不是單一的教學技能所能支撐得起的,注重與孩子們的交流是我的語文教學的另一個支點,正是因為在教學中用心地融入了心育的元素,我和孩子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變得那么令人期待,心悅暢然,當然,我們的語文成績也是一次又一次地勇攀高峰!也正是與孩子們一次次誠摯的交流磨砥著我的個性,也正是在孩子們一雙雙清澈的眼眸里我才清楚地看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生命價值與職責道義所在!
我走過了17年的教學生涯,應該說,我的教育生命是相當年輕的,但正是因為年輕,我才有足夠的動力繼續前行。我十分珍惜這剛啟程的17年,不僅真實地記錄著一名年輕中學語文教師成長的心路歷程,更用心積累、心無旁騖地譜寫著語文研修路上最樸實的開篇序曲。
路就在我的腳下,不管沿途的風景多么綺麗旖旎,我終究還是愿意沉靜安詳地徜徉在這一片中學語文園地里,且行,且思,且樂!同時,年輕的心也始終記住這樣一句話:
立己達人,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