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越越 殷俊
摘要:薩格勒布學派是動畫史上一個頗享盛名的學派,輝煌于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以其獨特的美學標準和文化內涵聞名于世,1980年代后由于特殊的政治和社會背景而漸漸淡出國際動畫界的矚目。本文試圖從作品獨特的美術性、聲畫的有機結合、場面調度的靈活運用和多元化的深刻內涵四個角度對薩格勒布學派的動畫作品進行分析,試圖探索其獨特魅力的內在原因、解讀其深刻的文化和思想內涵。
關鍵詞:薩格勒布學派;有限動畫;視聽語言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8)03-0040-02
“薩格勒布學派”這一概念是由法國的電影史學家喬治·薩杜爾(Georges Sadoul)提出的。他薩格勒布學派定義為在同一個電影制片廠工作、對動畫有著相似理解且作品風格相似的一群電影人。薩格勒布學派在40年內制作了600余部動畫片,并獲得了400多個世界動畫大獎。多少年來,薩格勒布像加拿大國家電影局一樣成為動畫人心中向往的圣地。盡管由于政治經濟等原因,薩格勒布學派的輝煌不復存在,但其所創作的動畫作品憑借其獨特的藝術性和思想性,成為動畫史上的一座豐碑。本文從作品獨特的美術性、聲畫的有機結合、場面調度的靈活運用和多元化的深刻內涵四個角度出發,解讀薩格勒布動畫學派動畫的藝術內涵,探索其永恒的藝術魅力。
1 作品獨特的美術性
在19世紀50年代早期,南斯拉夫已經有機會較早地接觸資本主義的文學藝術。當時美國電影被購入用來促進南斯拉夫消費,其中就包括《人生曲》(The Four Poster,1952)。該電影本身沒那么重要,但是段落之間的連接動畫卻令一小部分觀眾激動不已。他們私下反復觀看、臨摹,直到學會后才把膠帶送回美國。它是第一部進入南斯拉夫的UPA (United Productions of America)作品。除了UPA的動畫作品之外,抽象主義、表現主義等藝術流派也深深影響著南斯拉夫的早期藝術家們。在這些新思想的影響下,他們成立了薩格勒布電影公司。
薩格勒布電影公司在政府的經濟支持下,給當時的藝術家們提供了一個自由的創作環境。薩格勒布動畫學派的領軍人物波爾多曾說“最大限度的藝術自由正是薩格勒布動畫事業迅速發展的原因”。在薩格勒布動畫的創作過程中,動畫創作者如導演、漫畫家、原畫、創作指導等都是自由藝術家,他們可以自由流動,憑自己的興趣愛好開展不同形式的藝術創作、不受任何模式化的拘束。薩格勒布的動畫師試圖打破書中的每一個規則并毫無禁忌的進行實驗,取得了很多有意思的成果。
薩格勒布學派的實驗精神使其動畫作品散發著一種獨特的美感。影片畫面多采用別具一格的幾何線條,看似單薄卻極具表現張力。背景干凈利落,人物簡單傳神、具有強烈的插畫風格——動畫的假定性得以充分展現、藝術家的想象力得以充分發揮。除了線條外,角色的動作設計也是賦予角色靈魂的重要因素。薩格勒布學派的有限動畫限制畫稿的張數,雖不如迪士尼的動畫那樣華麗流暢,但卻產生了驚人的視覺效果,使角色有了自身的“動畫性格”。導演Eddie Mort評論道:“如果迪斯尼的目標是為了創造‘生命的幻象,那么薩格勒布學派并不制造任何幻象。薩格勒布的角色表現得就像繪畫一般,以此創造其本身的生命。”波爾多的《學走路》便是薩格勒布學派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中出現了歡快活潑的主人公、悶悶不樂的聳肩男人、嚴肅的跛腿男人、威武莊嚴的軍人、嘲笑主人公的小孩等人物形象,作者寥寥數筆便賦予人物角色以性格特征和精神內涵,仿佛抓住了角色的靈魂,極具表現力與情緒感染力。薩格勒布學派徹底擺脫了迪士尼略顯幼稚、模式化的動畫風格,使美術從動畫的表現手段上升為一種創作思維,產生了驚人的視覺效果,確定了全新的美學標準。
2 聲畫的有機結合
動畫作為電影的一個種類,視聽語言是其十分重要的表現手段。薩格勒布學派在視聽語言方面進行了許多富有實驗精神的大膽探索,注重用視覺和聲效的配合來傳遞信息和情感。薩格勒布學派的音效師大都來頭不小,如作曲家托米卡·斯莫維克和一流的口技表演家米爾杰克·多爾。
雖然薩格勒布學派的動畫作品中往往沒有語言,基本都是鍵盤類的電子合成器聲音,但這些后期音效出色非凡,在推動敘事、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大大幫助了薩格勒布動畫作品在國際上的推廣。以影片《學走路》為例,主人公走路時配以輕松歡快的聲音;聳肩、跛腿的男人則配以古怪的敲擊聲和摩擦的噪音;威武莊嚴的軍人出現時隨即響起軍隊的號角聲。生動的聲音和富有表現力的畫面融合得天衣無縫:首先,聲音是故事內容的視覺化,達到了敘事的目的并推動了劇情的發展;其次,動畫的表現力和音樂的說明性目的相互統一,拓展了二維空間、極富有空間表現力;最后,觀眾的接受心理和動畫視聽語言巧妙結合,心理空間和藝術空間達到同一、豐富了影片的內涵。在影片《家最好》(Home Is The Best)中,貓咪的嘴角弧度其實是沒有動作幅度的,但是搭配一種滑稽的笑聲,貓咪就像有了魔力一樣,仿佛嘴角真的動了起來。不得不說,薩格勒布學派將有限動畫和聲音的有機結合達到了氣韻生動、爐火純青的境界。
3 場面調度的靈活運用
影視藝術的場面調度包括演員調度和鏡頭調度兩個層次。而在薩格勒布學派創作的動畫作品中,場面調度更類似于一種“舞臺”的概念。平面場面調度、環形場面調度、縱深場面調度的靈活運用極大地豐富了影片的造夢手段、展現了動畫藝術獨特的表現力。
場面調度可以拓展戲劇張力,使故事情節最大化。薩格勒布學派善于通過前后景的協調關系來輔助敘事,不僅可以在敘事的過程中創造幽默感.為故事的敘事手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還可以創造畫面觀感、給觀眾帶來別具一格的美學享受。在動畫影片《家最好》中,男主人公穿鞋的仰拍鏡頭是通過以下方式表現的:男主人公退遠縮小變成后景,而拖鞋在前景中且占的比例較大。前后景的互動(即主人公腿部的動作)產生了一種縱深的空間感和幽默感,極具戲劇張力和藝術感染力,令人耳目一新。
影片《動人的愛情故事》更加明顯地反映了薩格勒布學派對場面調度的理解和把握,深入地討論了動畫中畫布與空間的關系,具有強烈的舞臺劇特點。影片被分成了八個畫格,八個畫格不斷變換著不同的場景,如同八個互相關聯的舞臺一樣。它們時而像房間一樣通過門互相連通,時而又像電梯一樣可以上下移動。隨著男主人公對女主人公“格洛麗亞”的聲聲呼喚,他不斷入畫出畫尋找愛人,時而穿過湍急的河流、時而進入荒蕪的沙漠、時而又在凌冽的寒風中艱難前行,最終畫格之間的障礙消失,兩人通過重重的阻礙終于擁抱在一起。畫面形式的無窮變化體現了作者無窮的想象力和對動畫場面調度獨具匠心的理解和運用,給具有豐富想象力的動畫更增添了一抹奇幻的色彩、使之更具有藝術氣息。
4 多元化的深刻內涵
薩格勒布學派的動畫作品素以內涵深刻且多元化而著稱。最常出現、最為集中的一個人物形象便是“受難的小人物”。動畫的出發點雖小,但是從小人物身上折射出來的奧義卻極為深刻、展現了人性最真實的一面。在這些動畫作品中,主人公往往是努力在現實生活中求生存的普通人,就像波爾多所說的,他反復表達的主題是“一個普通人努力爭取一種擁有自己隱私的生活,但社會時不時會打斷他或她寧靜的生活。”作品常常具有諷刺意味,以出乎意料的結局引導觀眾進行思考。如在影片《挽歌》(Elegy)中,主人公是個被關在鐵窗里的犯人,他每天百無聊賴的看著窗外,直到墻壁外長出一朵美麗的花。主人公被這朵花深深傾倒,對它小心呵護、關愛備至,唯恐花朵收到一絲一毫的傷害。但是當他刑滿釋放時,卻完全忘記了小花的存在,對它視而不見、甚至失手砸死了小花。人類往往是這樣,當需要某物的時候將它視為珍寶;不需要的時候又棄如敝屣。影片構思精巧、發人深省,以獨到的象征性手法揭示了人性的弱點,具有很強的現實關照性。 另外,諷刺意味的政治性題材也是薩格勒布學派作品的重要內容。二戰后,美蘇兩大陣營在世界范圍內進行勢力劃分,南斯拉夫領導人鐵托由于不滿斯大林干涉南斯拉夫內政,在1948年被“革出教門”;此時西方國家由于自身的利益與南斯拉夫的關系也非常緊張。50年代初期,鐵托聯合亞非拉國家,倡導不結盟運動,開始堅定地走獨立自主的“第三條路線”。薩格勒布動畫學派自誕生之日就和南斯拉夫的政治、社會背景聯系緊密,許多作品都帶有明顯的時代烙印。動畫短片《學走路》所隱喻的正是某些超級大國對南共指手畫腳、企圖用強權干涉南斯拉夫發展模式的行為,非常有現實意義和政治幽默感。
5 結語
薩格勒布動畫學派深刻而前衛的創作風格給當時的世界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在今天看來仍不落后于時代、具有獨特而永恒的藝術魅力。薩格勒布動畫學派不僅開創了藝術動畫的先鋒時代,其創辦的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更是成為當今世界四大動畫電影節之一。本文通過審視、分析薩格勒布動畫學派的代表作品,試圖解讀其豐富的視覺符號、視聽語言和文化內涵,以期給我們今日的動畫創作帶來新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