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莫永立 魏聽


摘要:本研究以老年人為目標人群進行用戶研究,對其常服用保健藥品的藥瓶展開調查分析,發現現有老年保健藥品的藥瓶存在用戶服藥不方便,藥物易受污染和受潮等問題。運用可拓學方法對相關問題和產品進行拓展分析和變換,確定解決問題的思路,完成了一種可滿足多種需求的定量取藥裝置的結構和外觀設計方案。
關鍵詞:老年用戶;取藥;定量;可拓學;通用設計
中國分類號:TH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8)03-0123-02
隨著人們對身體保健日益重視,老年人保健藥品的消費量越來越大。保健藥品具有營養性和食物性的天然藥品性質,有明確的用法用量要求。通過市場調查發現,現有保健藥品的包裝設計缺少對老年人群體的關愛。老年用戶在服藥時,通常是先將藥品從藥瓶倒入手中,數取一定數量,再將多余的藥品放回藥瓶。由于老年人存在肢體控制力差、健忘和視力弱等生理問題,完成以上操作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從而產生取藥效率低、服藥失誤、藥品污染和受潮等問題。在我國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的背景下,如何快捷有效地解決老年人定量取藥的相關需求,改善其服藥過程,保障衛生和安全,提高生活體驗,顯然是非常有意義的。
1 產品與用戶調查
研究小組通過調查藥店、超市和電商網站,分析了安利紐崔萊、善存和湯臣倍健等常見品牌的產品得知,保健藥品的形狀主要有圓柱型膠囊、橢圓球軟膠囊型、片狀型、矩圓型、圓型和櫻桃型等,主要用于補充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和鈣質等,常用的藥瓶是主要有旋蓋閉合式和翻蓋閉合式兩種,沒有準確定量的功能。部分用戶使用定量藥盒來解決定量服藥問題,需要提前劃分數量裝入藥盒的小格內,但仍然不能解決藥品污染和受潮的潛在風險。通過檢索專利同樣發現,與藥瓶相關的技術專利均未涉及有定量取藥裝置。與隔離空氣和防潮除濕有關的技術方案均存在一定問題,如結構繁瑣、技術不成熟、操作不便和制造成本相對較高等,并未產生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
用戶調查結果表明,46%的被調查者都認為通過手直接服用藥品存在健康隱患,78%的被調查者承認定量取藥過程會遇到因手抖、站立不穩、視力不佳和注意力難以集中等原因,導致每次取藥物都會倒出數量過多的藥品,88%的被調查者認為將倒出來的多余藥品重新放回藥瓶中會產生污染。66%的被調查者認為長期服用的藥品容易受潮,
2 產品設計方案
采取正確的新產品開發策略是新產品成功的先決條件,研究小組運用可拓創新方法對問題展開研究。可拓學是蔡文學者于1 983年創立的一門原創性橫斷學科,是用形式化的模型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開拓創新的規律與方法。可拓學將矛盾問題用一種形式化的方式表示(物元、事元、關系元),通過3條路徑、5種基本變換(置換、增刪、擴縮、分解、復制)、4種基本運算(與、或、積、逆)獲得創新方案,并通過可拓優度評價,獲取最佳方案。目前,廣泛應用在機械工程、建筑設計、工業設計、信息科學、管理學、市場營銷等多個領域。由于可拓學具有形式化描述事物特征的能力,在創意產生過程中,可以循序漸進,在思維充分發散時保證事物特征得到有效的關聯,得到有效的方案。
1)首先,根據項目要求,建立產品基元模型,設基元為B,則B=(O,c,v),其中,0為研究對象,c為關于研究對象0的特征,v為關于特征c的量值。產品具有的特征,包括造型、色彩、材料、工藝等感官要素特征,機構和功能特征,用戶需求、人機交互等人因特征,使用環境、情感、品牌文化要素等附加特征。用多維物元模型描述為:
其中,Om為取藥裝置研究對象,Cm為裝置Om的特征,Vm為裝置Om關于特征Cm對應的量值。在研究中,先對取藥過程產生的問題進行拓展分析,將問題定義為事元,對應產品的功能元,然后確定產品需要具備的功能,包括主要功能和附加功能,形成產品的基本原型。 2)由發散到收斂思維模型。基于可拓學理論,創意過程是一種先發散后收斂的過程,經過“一值多征”、“一值多物”、“一物多值”的物元發散過程。
O定量物品=(量杯,勺子,碗,墨盒,抽屜,飲水機,物理包裝物,…);
C老年人=(行動遲緩,健忘,遲緩,老花,顫抖,疾病,…);
對定量取藥需求進行發散分析、收斂分析,發現此過程與飲水機的使用過程以及其用戶需求類似,從而獲得了設計研究的突破口。通過設計一種直接與藥瓶連接的裝置,可以實現定量取藥的功能,還可以單獨作為藥盒,又可以代替瓶蓋的密封功能,避免瓶內藥物受到污染或者受潮,便可解決以上問題。
3 產品設計方案細節
1)產品通用性設計。本裝置可單獨當做藥瓶使用,便于攜帶和取藥。通過搭配螺紋配件,可以銜接配合市面上最常用的35mm、40mm和45mm口徑的藥瓶,通用性良好。可調整的出藥口空間,可通過的單粒藥品厚度最大為15mm,適用于大部分保健藥品(厚度均在4mm至8mm之間)(如圖1所示)。
2)裝置細節設計。由擋板、分隔件、儲存腔和旋轉裝置組成。對多種形狀藥片進行了精確測量,在扇形區域儲存藥片,并且通過旋轉裝置實現調整擋片之間的間距,可以使得不同尺寸的藥品順利通過出藥口(如圖2所示)。
3)色彩設計方案。研究成果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眼球晶狀體內的蛋白質會逐漸變成黃褐色,其所感知的色彩會傾向于黃色調,對鮮艷的橙色、紅色和黃色保持相對高的敏感度。因此在產品顏色搭配上選擇了暖色系,實現視覺上的“無障化”(如圖3所示)。
4)使用方式設計。主要分為三步,首先將旋轉裝置頂部的橙色旋鈕,調整出藥口空間的擋板,適應所服用藥品的體積,鎖定只允許進入一顆藥,達到定量控制;然后將瓶子倒置,旋鈕瓶身,將藥品隔離開來,一次操作隔離藥品數量為3或者4粒;最后旋扭透明窗口,拿取藥品服用(如圖4所示)。
5)結構設計。本裝置由7個零部件組成,結構清晰,螺紋配合方式使得部件之間的鏈接更穩固和方便拆卸,生產管理和包裝運輸便利(如圖5所示)。
4 結論
本裝置設計以實現精準量取保健藥品為目的,在產品功能、使用過程、形態、色彩、結構、材料工藝和人機關系等方面進行了探討,通過可拓創新思維的介入,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口,為解決老年人定量服藥困難提供了可行的設計方案,體現了對生活的深入洞察和對弱勢群體的良好關懷。本裝置滿足攜帶藥品、密封藥瓶和防潮等使用需求,體現了良好的通用性和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