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 何金 劉道敏
摘要 [目的]對2016—2017年度六安市油菜品種區試結果進行研究。[方法]通過對參加國家油菜品種區域試驗(六安點)4個處理的油菜產量、生育期、抗逆性、農藝性狀及生態適應性進行綜合分析,篩選出適合六安地區種植的高產、優質、多抗油菜新品種,并進行示范推廣。[結果]在參試的品種中,秦榮6號、榮華油50、創油17號、浙雜108、科樂油2號、圣光158在六安地區種植時田間生長整齊一致,生長勢強,生育期適中,抗倒性強,菌核病發病率不高于對照,產量和其他綜合性狀表現好,符合六安地區選種目標,可進入下一年度試驗示范推廣。[結論]該研究為當地油菜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為油菜新品種登記提供依據。
關鍵詞 六安;油菜;區域試驗;產量;農藝性狀
中圖分類號 S63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8)32-0036-04
Study on Regional Trials of Rape Varieties in Luan City
CHEN Jun, HE Jin, LIU Daomin (L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uan, Anhui 237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gional trial results of rape varieties in Luan City during 2016-2017. [Method] The rape yield growth period, stress resistance, agronomic traits and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of rape in four treatments we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so as to screen the new rape variety suitable to be planted in Luan Area with high yield, high quality and multi-resistance.[Result]Among all the test varieties, Qinrong 6, Ronghuayou 50, Chuangyou17, Zheza 108, Keleyou 2 and Shengguang 158 grew neatly in the field, with strong growth vigour, moderate growth period and strong lodging resistance, their incidence rates of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the yield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traits performed well, which accorded to the screening target of Luan Area. Thus, these varieties could be used for demonstration and promotion test in the next year. [Conclusion] This research provide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local rape, and offered references for the new variety registration of rape.
Key words Luan;Rape;Regional trial;Yield;Agronomic traits
基金項目 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項(CARS-13)。
作者簡介 陳軍(1971—),男,安徽霍邱人,副總農藝師,從事油菜育種與栽培。
收稿日期 2018-06-06
六安地處長江以北淮河以南,屬亞熱帶氣候,光、溫、水資源非常適合油菜生長,且一直以來有種植油菜的傳統和習慣,當地百姓也喜食菜籽油。研究表明,雙低菜籽油還是一種功能性油脂,其飽和脂肪酸含量低,油酸含量高,亞麻酸、亞油酸結構合理,并含有特有的菜籽多酚,長期食用可有效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預防腫瘤,促進幼兒智力發育等[1-4]。
積極開展油菜新品種試驗示范工作,對促進油菜科研成果轉化、加快新品種推廣步伐,提高油菜種植收益具有重要意義[5-8]。鑒于此,筆者對2016—2017年度參加國家油菜品種區域試驗(六安點)共48個參試品種的產量、生育期、抗逆性、農藝性狀及其生態適應性進行綜合鑒定,篩選出適合六安地區種植的高產、優質、多抗油菜新品種,并進行示范推廣,為當地油菜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同時為油菜新品種登記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參試品種 參試品種分為A、B、C、D 共4個處理,每處理12個品種,均以秦優10號為對照。
1.2 試驗地概況 試驗安排在六安市農科院北三十鋪試驗基地(116°E,31°N),試驗地海拔43.2 m。試驗地前茬綠豆,砂質壤土,肥力中上等,排灌方便。
1.3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完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小區凈面積20 m2,條播,密度36萬株/hm2。試驗地四周設保護行,試驗防蟲不防病。試驗按國家油菜品種區域試驗方案進行田間調查、記載和室內考種。
1.4 田間管理 A、B處理在同一塊田,C、D處理在同一塊田。A、B處理9月24日整理小區,9月25日播種,C、D處理9月27日整理小區,9月28日播種,播種量0.85 g/m2,播種后乙草胺封閉除草。司爾特牌復合肥(N∶P∶K=15∶15∶15)600 kg/hm2+硼砂15 kg/hm2,于播種前旋耕整地時基施。10月25—26日間定苗1次,11月1日、12月19日分別追施尿素75.0 kg/hm2、112.5 kg/hm2,11月3日除蟲1次,20%辛硫磷49.5 g/hm2+1.8%高效氯氰菊酯900 mL/hm2對水600 kg噴施1次。成熟后取樣考種,5月16—17日收獲,各小區單打單收、計產。
2 結果與分析
2.1 參試品種生育期、一致性及抗病性比較 從表1可以看出,處理A生育期各品種間差異明顯,變幅在222~227 d,其中科樂油2號生育期最長,川油57生育期最短,對照生育期為226 d;苔期一致性均表現為整齊;抗倒性除川油57為斜,其他品種均表現為直;菌核病發病率最高的是川油57,為15%,其他品種發病率較低,均在5%以下。處理B結果顯示,生育期各品種間差異不太顯著,變幅在222~225 d,寧雜118、甲14F06、創油17號、嘉油1427、秦油29為225 d,浙雜108、雜優15、核雜19號、合油雜4501為222 d,對照生育期為225 d;苔期一致性均表現為整齊;抗倒性除創油17號為斜,其他品種均表現為直;菌核病發病率較低,均在3.0%以下。處理C結果顯示,生育期各品種間差異較明顯,變幅在119~224 d,浙雜1314生育期最長,湘油雜456生育期最短,對照222 d;苔期一致性均表現為整齊;抗倒性除鎮13s629為斜,其他品種均表現為直;菌核病發病率最高的是對照,為10.0%,其他品種均優于對照。處理D結果顯示,生育期各品種間差異較明顯,變幅在221~225 d,浙油雜315生育期最長,灃油640、合油雜555、合油雜2501、圣光158、南油758、對照生育期最短;苔期一致性均表現為整齊;抗倒性慶油1號、秦油99、天禾油17表現為斜,其他品種均表現為直;菌核病發病率最高的是慶油1號,為12.0%,最低的是浙油雜413和陜油1203,為2.0%,對照發病率為10.0%。
2.2 參試品種農藝性狀及產量比較 從表2可以看出,處理A株高各參試品種之間變幅在144.1~188.8 cm,最高的是科樂油2號,最低的是榮華油50,對照為182.0 cm;有效分枝數變幅在3.1~5.8個,最多的是核雜22號,最少的是蘇6006,對照為5.5個;單株有效角果數各品種之間變幅在100.5~197.7個,最多的是寧雜601,最少的是蘇6006,對照為187.9;每角粒數各參試品種之間變幅在14.8~24.5個,最多的是中油600,最少的寧雜108,對照為18.9;千粒重各參試品種之間變幅在3.57~5.34 g,最高的是希望131,最低的是川油57,對照為4.12;單株產量各參試品種之間變幅在5.1~11.7 g,最高的是德徽油88,最低的是蘇6006,對照為9.4;小區間平均產量變幅在4.359~7.626 kg,最高的是榮華油50,最低的是蘇6006,對照為5.368 kg。處理B株高各參試品種之間變幅在145.2~165.0 cm,最高的是甲14F06,最低的是雜優15和嘉油1427,對照為157.3 cm;有效分枝數變幅在4.3~5.4個,最多的是合油雜4501,最少的是核雜19號,對照為4.8個;單株有效角果數各品種之間變幅在133.1~232.5個,最多的是華油雜704,最少的是嘉油1427,對照為157.7個;每角粒數各參試品種之間變幅在18.5~23.9個,最多的是浙雜108,最少的是合油雜4501,對照為21.5個;千粒重各參試品種之間變幅在3.68~5.00 g,最高的是甲14F06,最低的是秦油29,對照為3.71g;單株產量各參試品種之間變幅在6.7~11.7 g,最高的是寧雜158,最低的是秦油29,對照為8.6 g;小區間平均產量變幅在6.402~7.512 kg,最高的是創油17號,最低的是嘉油1427,對照為6.769 kg。處理C株高各參試品種之間變幅在143.0~183.0 cm,最高的是對照,最低的是豪油38;有效分枝數變幅在3.5~6.9個,最多的是秦優10號,最少的是鎮13s629;單株有效角果數各品種之間變幅在130.2~231.3個,最多的是對照,最少的是豪油38;每角粒數各參試品種之間變幅在16.4~24.8個,最多的是秦榮6號,最少的是鎮13s629,對照為17.8個;千粒重各參試品種之間變幅在3.73~4.94 g,最高的是豪油38,最低的是對照;單株產量各參試品種之間變幅在9.3~15.8 g,最高的是湘雜油456,最低的是浙核雜1401,對照為11.9 g;小區間平均產量變幅在5.092~7.889 kg,最高的是秦榮6號,最低的是豪油38,對照為5.229 kg。處理D株高各參試品種之間變幅在127.2~188.3 cm,最高的是浙油雜315,最低的是合油雜2501,對照為151.9 cm;有效分枝數變幅在2.7~5.7個,最多的是合油雜555,最少合油2501,對照為3.5個;單株有效角果數各品種之間變幅在84.1~212.2個,最多的是合油雜555,最少的是浙油雜413,對照為118.2個;每角粒數各參試品種之間變幅在17.0~22.4個,最多的是南油758,最少的是天禾油17,對照為19.9個;千粒重各參試品種之間變幅在3.20~4.71 g,最高的是合油雜555,最低的是圣光158,對照千粒重為4.09 g;單株產量各參試品種之間變幅在4.0~10.7 g,最高的是圣光158,最低的是合油雜2501,對照為4.5 g;小區間平均產量變幅為5.668~6.545 kg,最高的是圣光158,最低的是南油758,對照為6.073 kg。
3 小結
對4個處理不同參試品種的生育期、一致性、抗逆性、農藝性狀及產量等進行綜合分析比較,結果顯示秦榮6號、榮華油50、創油17號、浙雜108、科樂油2號、圣光158在六安地區種植的田間生長整齊一致,生長勢強,生育期適中,抗倒性強,菌核病發病率優于或與對照相當,產量和其他綜合性狀表現好,符合六安市選種目標,可進入下一年試驗示范,如果繼續表現好可作為六安市油菜推廣品種。
參考文獻
[1]
楊湄,鄭暢,黃鳳洪,等.國家油菜區試品系的主要營養品質及評價[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12,34(6):604-612.
[2] 陳萌,楊湄,劉昌盛,等.菜籽多酚的制備、檢測及其在加工過程中的變化研究進展[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13,35(1):102-108.
[3] 熊秋芳,張效明,文靜,等.菜籽油與不同食用植物油營養品質的比較——兼論油菜品質的遺傳改良[J].中國糧油學報,2014,29(6):122-128.
[4] 李殿榮,陳文杰,于修燭,等.雙低菜籽油的保健作用與高含油量優質油菜育種及高效益思考[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16,38(6):850-854.
[5] 張芳,郭瑞星,羅莉霞,等.2015-2016年度冬油菜國家區試品種報告[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16.
[6] 張芳. 我國油菜品種審定管理與育種趨勢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2.
[7] 傅廷棟.油菜科學研究與生產有關問題的思考[C]∥中國作物學會油料作物專業委員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綜述與摘要集.北京:中國作物學會,2013:1-5.
[8] 王漢中.我國油料產業形勢分析與發展對策建議[C]∥中國作物學會油料作物專業委員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綜述與摘要集.北京:中國作物學會,2013: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