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婷婷,宋敏娜,李小婷,葉如夢,張迪,韋愛玉,郭志雄,佘文琴,潘東明



摘要 [目的] 研究溫度對中國水仙貯藏期蔗糖含量變化的影響。[方法]以3年生中國水仙品種“金盞銀臺”為試驗材料,分別測定5、15、25、35 ℃及室溫(CK)貯藏條件下內、外鱗片和主芽的蔗糖含量。[結果]貯藏期水仙蔗糖含量基本穩定分布在主芽和內鱗片中,蔗糖運送途徑從外鱗片到內鱗片,再到主芽內部;在不同溫度處理下,水仙球內的蔗糖含量維持在一定的水平,以供應水仙主芽的形態發育和生長。[結論]該研究對進一步研究水仙貯藏期相關生理生化指標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 溫度;水仙;蔗糖含量
中圖分類號 S682.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8)06-0043-03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Sucrose Content in 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 during Storage Period
YAO Tingting, SONG Minna, LI Xiaoting et al (Institute of Postharv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Horticulture Products,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sucrose content in 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 during storage period.[Method] With threeyearold N.tazetta as the test materials, the sucrose contents in main buds, innner and outer scales during storage period were detected under the 5, 15,25,35 ℃ and room temperature(CK).[Result] During storage, the sucrose content of N.tazetta was basically distributed in main buds and innner scales.The sucrose transported from outer scales to innner scales, and then to main buds.Under the treatments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sucrose content in bulb maintained at a certain level, so as to provide th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the N.tazetta main buds.[Conclusion]The stud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researching relevant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of N.tazetta during storage period.
Key words Temperature;Narcissus tazzeta var.chinensis; Sucrose content
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屬石蒜科水仙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鱗莖為主要營養器官。水仙鱗莖內富含糖類,包括蔗糖、可溶性糖和貯藏多糖。可溶性糖含量的高低影響淀粉和蔗糖的積累[1-3],以及水仙鱗莖的養分積累和能量儲存。糖類作為重要的能量物質,在水仙貯藏期起著重要的作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蔗糖幫助調節植物體內的多個發育和生理過程[4-5]。水仙的鱗莖和主芽在夏季進入休眠期,鱗莖中含的糖類物質轉化為能量貯藏起來,以維持其生長。水仙主芽形態發育時蔗糖含量高于其他時期。
水仙貯藏期間的蔗糖對水仙營養生長起著重要的作用,為水仙的花芽分化提供重要的物質基礎。筆者以中國水仙鱗莖和主芽為試驗材料,準確測定了貯藏期其內外鱗片和主芽的蔗糖含量變化,對進一步研究水仙貯藏期相關生理生化性狀具有重大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試驗品種為中國水仙“金盞銀臺”3年生水仙球,采自福建省漳州市商業種植基地。
1.2 方法 將3年生中國水仙球于2016年6月放至人工氣候箱(MGC-350HPY)中,分別在5、15、25、35 ℃處理,室溫為對照(CK)。2016年6月19日開始每隔5 d取樣1次,共10次。如圖1所示,試驗選取水仙球的內、外鱗片和主芽作為試驗材料,外鱗片是第一層鱗片,內鱗片是第五層鱗片。
1.3 蔗糖含量的提取和測定 蔗糖含量測定方法參照張志良[6]對蔗糖的提取和測定方法,并稍作改動。稱取0.5 g鮮樣加少量的石英砂磨成勻漿,加入4 mL 80%乙醇后80 ℃水浴30 min,冷卻至室溫后離心4 000 r/min,5 min后收集上清液于10 mL容量瓶中,剩余殘渣按上述步驟收集上清液于10 mL容量瓶中,加入2 mL 80%乙醇,離心合并上清液,并用80%乙醇定容至10 mL,吸取0.1 mL提取樣加入0.2 mL 2 mol/L NaOH沸水浴5 min,冷卻至室溫后加入0.6 mL 0.1%間苯二酚,2 mL 30% HCl搖勻置于80 ℃水浴10 min,冷卻后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在480 nm下測定OD值。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溫度處理下蔗糖含量變化 不同溫度處理下水仙外鱗片的蔗糖含量普遍低于主芽和內鱗片,主芽和內鱗片的蔗糖含量基本在一個水平,外鱗片蔗糖含量變化基本一致。
由圖2可知,貯藏期間水仙外鱗片蔗糖含量普遍較低,室溫(CK)貯藏20 d后,因貯藏溫度過高外鱗片干涸無法測定(圖2-E),15和25 ℃外鱗片蔗糖含量在貯藏5 d后低于其他溫度處理;貯藏15 d后,室溫(CK)處理外鱗片蔗糖含量高于其他溫度處理。不同溫度處理下水仙內鱗片和主芽蔗糖含量普遍高于室溫(CK)。貯藏期5 ℃內鱗片蔗糖含量高于主芽,冷庫溫度過低,能量和養分積累在內鱗片和主芽內部。貯藏20 d后,內鱗片和主芽的蔗糖含量變化呈上升趨勢(圖2-A)。貯藏期15 ℃的外鱗片蔗糖含量低于內鱗片和主芽,主芽的蔗糖含量在15 d時出現最低值,25 d后主芽的蔗糖含量低于內鱗片,基本呈上升趨勢。貯藏期25 ℃水仙外鱗片的蔗糖含量在10和30 d時出現最大值,貯藏35 d后出現蔗糖含量最大值,之后呈下降趨勢;主芽的蔗糖含量呈平緩上升趨勢,內鱗片的蔗糖含量整體高于主芽和外鱗片,并在25 d時達到最大值。35 ℃貯藏20 d后,外鱗片因干涸而無法測定,內外鱗片和主芽蔗糖含量呈上升趨勢;內鱗片蔗糖含量在25 d時出現最大值;主芽蔗糖含量在40 d時出現最大值。
2.2 不同溫度處理下水仙內外鱗片和主芽蔗糖含量的顯著性差異 對不同溫度處理下相關指標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貯藏溫度對水仙球內外鱗片和主芽蔗糖含量的影響有顯著差異(表1),其中25 ℃處理內鱗片和主芽的蔗糖含量配對樣本t檢驗P>0.05,說明內鱗片和主芽的蔗糖含量無顯著性差異。因此,不同溫度對水仙內外鱗片和主芽的蔗糖含量影響較大。
3 結論與討論
蔗糖含量整體的變化趨勢基本穩定,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蔗糖含量整體呈上升趨勢,不同溫度之間的差異不顯著。在貯藏20 d內,蔗糖含量基本穩定,以維持其基本的代謝和生長。5 ℃貯藏期間內鱗片出現2次峰值,主芽出現3次峰值,這是由于水仙主芽形態建成發育,內鱗片蔗糖供給主芽發育。15 ℃貯藏15 d時主芽蔗糖含量出現低值,貯藏25 d后主芽的蔗糖含量低于內鱗片,表明水仙主芽開始形態發育,消耗了大量的蔗糖。35 ℃貯藏期間蔗糖含量較高,是因為在高溫下主芽形態發育,蔗糖積累較多。15、25 ℃和室溫(CK)處理主芽蔗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表明水仙主芽形態發育需要消耗大量蔗糖。
蔗糖對維持植物生長起著重要的作用,其含量的高低體現了植物體內可利用形態物質和能量供給狀況[7],水仙的鱗片和主芽內含大量的蔗糖等碳水化合物,為其生長和代謝活動提供了養分和能量,蔗糖含量整體呈上升趨勢,其中外鱗片的含糖量普遍低于內鱗片和主芽,這是因為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水仙花芽分化期鱗莖營養物質基本儲存在內鱗片和主芽中,以便水仙花芽分化的完成,為水仙球的生長發育提供養分和能量。鄭煥娣等[8]研究了香莢蘭花芽分化期,得出開花較多的倒垂枝中蔗糖含量比開花較少的豎立枝要高。水仙花芽分化需要蔗糖,花芽分化時蔗糖含量上升,需要更多的蔗糖含量來供應主芽的形態發育,這與曾輝等[9]得出的澳洲堅果花芽分化期有較高的可溶性糖,可溶性糖中又以葡萄糖和蔗糖含量較高的結論一致。
綜上所述,溫度對水仙的蔗糖含量有一定的影響,中國水仙在貯藏期蔗糖基本集中在內鱗片和主芽內,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主芽和內鱗片的蔗糖含量不斷地積累。不同溫度處理下水仙內外鱗片和主芽蔗糖含量維持在一定的濃度,蔗糖在水仙主芽形態發育中及時供應能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書麗,郭天財,王晨陽,等.兩種筋力型小麥葉、粒可溶性糖含量及與籽粒淀粉積累的關系[J].河南農業科學,2005(4):12-15.
[2] LUO X L,HUANG Q F.Relationships between leaf and stem soluble sugar content and tuberous root starch accumulation in cassava[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2011,3(2):64-72.
[3]袁圣勇,羅興錄,曾文丹,等.高低淀粉木薯品種可溶性糖轉運、分配與塊根淀粉積累的關系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3,29(33):153-157.
[4] KOCH K E.Carbohydratemodulated gene expression in plants[J].Annual review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1996,47:509-540.
[5] SMEEKENS S.Sugar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in plants[J].Curr Opin Plant Biol,1998,1(3): 230-234.
[6] 張志良.植物生理學實驗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6.
[7] 景艷莉.百合鱗莖膨大發育生理與外源水楊酸影響初探[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07.
[8] 鄭煥娣,陳善娜,田育天,等.香莢蘭花芽分化期與萌發期可溶性糖和蔗糖的變化[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3(S1):93-95.
[9] 曾輝,杜麗清,鄒明宏,等.澳洲堅果花芽分化期碳水化合物含量的變化動態[J].經濟林研究,2013,31(2):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