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星
[摘 要]美術素養與美術整體水平的提升有直接關系。著重從美術素養的重要性以及現狀進行研究,以農村高中高考生為主要研究對象,并試圖探討、尋找到提升農村高中高考美術素養的途徑。
[關 鍵 詞]農村;高中;高考;美術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5-8854(2018)05-0032-01
人的素質修養反映在其作品里,這是中國獨特的思維模式和哲學觀所誕生的一種理論,目前,我國農村高中高考美術素養有所提升,但是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只有認清現狀,切實意識到美術素養對學生的重要性,才能有的放矢,采取有效措施,以此來取得更好的成績,并最終推動農村高中高考美術總體水平。
一、美術素養在農村高中高考中的重要性
“六法論”中有一個觀點:“應物象形”,即畫家要把握要描繪的對象的特征,將目標的氣韻表現出來,注重整體表達。而氣韻的表達與自身的美術素養有直接的關系,在素養的引導下其塑造的作品會“氣韻生動”,這是六法之首。畫作的創作并不僅僅是簡單地將造型硬搬到紙上,而是要注重對造型氣質的把握,做到“形似在其間”。在農村高中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是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美術教育的要求,則要不斷充實美術教育的內容,不斷創新美術教育的方式。從現在的高中美術教育來看,教學內容主要集中在各種不同形式的美術技巧上,但是忽略了美術素養對于美術技術是具有較大影響的,當前教學模式未能將兩者相互融合,形成合二為一的教育形式。
二、提升農村高中高考美術素養建議
(一)以真實靈動的筆觸,建構藝術畫語
在高考美術評分的過程中,對于筆觸要求不能過于單一化,美術素養高的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會賦予作品豐富的內涵。在高考中,得到高分的作品往往都是畫面感豐富而強烈的作品,以素描為例,在創作的過程中要注重線條感,在筆觸運用的過程中要注重整體畫面的協調性,線條要流暢,素描中最忌沒有靈動感的粗硬線條,這種線條所構成的畫面往往缺乏生動性。與此同時,學生在素描繪畫過程中,還需要注重光影的合理分布,以此來表現悠揚深遠的氣韻,讓評審者能感受到創作者的創作思想。
(二)加強創造性思維的發揮,學會善于思考
1.要以靈活應用的態度研究生活,學習一切有益于創造的思維及理法。農村的物質條件相比城市來說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教師對現有資源進行充分挖掘,要善于在農村就地取材,靈活運用教學手段,在擁有清晰的創作目的的前提下進行美術教學活動。例如在速寫教學中,可先確定主體結構,確立框架,再用線條勾勒出豐富層次感。
2.要善于思考。“知行合一”是教育界公認的理論,知識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同時應當服務于學生的生活。在農村高中高考美術教學中,對教育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和充分發現及運用材料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農村高中美術教師要扎根于農村的環境,要有一雙善于發現有助于教學的材料的眼睛,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材料在美術中的作用,并且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靈活運用,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盡可能地提升教學質量,讓農村高中高考美術教育煥發生機和活力。綜合材料是美術教學過程中取材最方便、來源最豐富、效果最直接的材料,在高中高考美術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各種材料進行教學實踐會起到良好的效果,對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和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對美的感受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三)發揮鄉土文化中特殊的美學優勢
在高考中,之所以有些作品沒有獲得評審的認可,大部分原因在于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只注重對自然生活的某個片段,或者某件事物的表現,在這一思想的引導下其作品不能與評審形成思想層面的交流。所以,在高考中,學生作品要取得較高的成績就需要加強作品本身的表現力,通過作品的視覺觀感來體現學生自身的美術素養,在有豐富視覺享受的同時也能激發人們對作品的思考。在農村,鄉土文化是根植于每一個在此成長起來的人心中的重要人格塑造力量,美術教學的目的是進行美術教育熏陶,為培養美學感覺較為完善的人才打好基礎。在農村高中高考美術教學中,鄉土文化的質樸、靈性、美好的特點可以滋潤學生的心靈,加深學生對故鄉和民族文化的認識,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健全他們的人格,使他們認識到藝術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這對他們的影響將是綿延一生的,因此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
綜上所述,由于受到現有的教學資源的限制,農村高中高考美術素養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一方面是因為相關的專業教師欠缺,另一方面是教師的引導教育較難以引起學生興趣。基于這種現狀,農村高中高考美術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確認識到美術素養的重要性,并結合相應的教學方法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丁美霞. 淺談農村高中美術特長生美術素養與專業技能的平衡發展[J]. 美術教育研究, 2015(22).
[2]楊婉娜. 淺談高中美術素養的綜合測評[J]. 關愛明天, 2015(4).
[3]孫燦城. 一枝獨秀不是春:高中美術教學中“技能素養”與“美術素養”的關系[J]. 美術教育研究,2014(19):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