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寧轉
[摘 要]音樂、舞蹈和體育與青少年身心發展特征在許多方面存在契合點、一致性和密切的聯系,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大家應當充分利用它們之間的聯系,合理運用音樂,有效發揮形體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作用。
[關 鍵 詞]形體課教學;音樂;青少年發展特征;身心健康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5-8854(2018)05-0069-01
隨著物質和精神文明的發展,以人為本、生活理念的深入人心,身心健康、幸福人生的意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而體育運動和音樂享受無疑分別是對身心健康兩個領域發揮重要影響力的最直接、最簡單而又最有效的方式,所以能夠將這兩方面功能融合起來的活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仔細研究一下,我們不難發現,音樂、體育及舞蹈與青少年身心發展特征在許多方面存在契合點、一致性和密切的聯系,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下面我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的實踐和經驗,談一談如何利用它們之間的關系,合理運用伴奏音樂,有效發揮形體課幫助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作用。
一、運用音樂與形體課教學在調節身體機能方面的密切聯系
生命在于運動,適當的肢體活動能讓人身體舒坦,神清氣爽,而具有節奏感、韻律感的動作更能讓人獲得美的享受,從而獲得精神的愉悅和滿足,所以自古以來,伴著音樂節奏的運動形式如我國的舞劍、戲曲,國外的芭蕾、拉丁、爵士舞等漸漸登上了舞臺,供人觀賞。而形體課的教學內容正是建立在這類活動基礎之上的,因此它的功能可以說集音樂、舞蹈與體育于一體,以健身、健美和健心為目的,對于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具有突出的意義。
二、利用音樂與形體課在娛樂性、審美享受方面的一致性
音樂運用得好,形體課的活動就能讓學生既獲得運動鍛煉,又滿足他們愛玩的天性,而且還“玩”出了藝術,“玩”出了水平。比如,利用體操球、帶、繩、圈、棒等,伴著PhoneHome、《男兒當自強》等節奏明快、富有感染力的音樂進行各種走、跑、跳、波浪式甚至翻滾、騰空等自然協調而又富有藝術性的動作,若編排成類似云南鍋莊打跳等各種繞環、體側傳球、胯下傳球、夾棍轉體等對抗性游戲形式,就更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三、利用音樂與形體課在人際交往、溝通功能等方面的聯系性
人人都希望自己被他人接納,而一個舉止優雅、落落大方的人在相處中往往更容易將人帶入一種舒適自在、高情雅致的氛圍當中,因而更容易受到歡迎,這就是為什么所謂的風流少年,窈窕淑女人氣往往比較高的原因。有哪個風華正茂的中學生不希望自己成為這樣的人呢?而在人際交往活動中,最能散發個性魅力,同時也最容易獲得精神共鳴的地方之一就是交誼舞活動了,形體課中的其他集體舞形式其實也同樣,比如拉丁舞、街舞等,而且更適合中學生。踏著和諧的音樂節拍翩翩起舞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會讓人沉浸到忘我的情境中,漸漸地忘記羞澀,激發自信,自如地通過肢體語言獲得自我的表達和與同伴的融洽交流。
四、利用音樂與形體課在自我表達功能方面的一致性
進入青春期的學生自我意識顯著增強,對于他人的眼光格外敏感,特別希望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完美無缺。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對于處在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尤其如此。無論是追星也好,模仿游戲中的英雄也好,往往被人們認為是耽誤學習而加以阻止。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挖掘出其中的積極因素,幫助他們表達自我,完善自我,獲得良好的自我感覺。利用學生喜歡表演,渴望引人注目的心理,選用他們喜歡的流行音樂、搖滾音樂,比如《眉飛色舞》《阿拉伯之夜》等來編排形體課的舞蹈,引導他們自由發揮,充分獲得自我展現的機會,幫助他們克服拘束,釋放激情,迸發青春,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利用音樂與形體課在消除疲勞、放松身心、心理治療等功能方面的一致性
形體課的時間往往被安排在最后兩節課、繁重的文化課學習之后,此時學生已經身心俱疲,很難進入良好的活動狀態去蹦去跳了。但其實形體課的內容是很豐富的,除了健美操,還有韻律操、瑜伽等等。眾所周知,它們都具有消除疲勞,放松身心、甚至心理治療的作用。所以在上課之初,選用一些舒緩的音樂做一些伸展、放松的動作,能很快使學生消除疲勞,沖走煩躁,獲得平靜,漸漸全身心地沉浸到課堂情境中,從而順利完成調整過渡的環節。
參考文獻:
[1]謝榮華.調息放松、心理放松及音樂放松對消除學生課后疲勞的研究[C].中國音樂治療學會學術年會,2011:111-112.
[2]田潔.淺談形體課中音樂的選擇[J].才智,2012(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