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趙妙霞
[摘 要]在新時期加強與創新高中教育管理模式,是當前最緊要的教育工作。教育者應當結合高中教育管理模式中出現的不足,結合當前的教育現狀,提出高中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有效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進而完善學校的教育管理機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 鍵 詞]管理模式;高中教育;發展途徑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5-8854(2018)05-0125-01
一、高中教育管理中的不足之處
1.教育管理體系落后
學校的教育方針決定學校的管理教育制度,但是在實際教育管理模式中經常有的學校會因小失大,過分追求短期的教育目標,放棄長遠的教育目標。現階段就發現有一部分高中學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經出現了一些弊端,例如中學規章制度并不完善,還有的高中學校為了省事,直接沿用以前的高中教育管理模式,不能因地制宜地實施管理教育,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滯后性,進而導致學校很難建立學校教育體系的威信,教師的積極性與工作熱情也大大降低。
2.量化管理手段不利于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與學習觀
學校在實施量化管理模式的過程中,經常用數字來衡量教師的工作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但是過分采用量化的標準來衡量教師與學生,必然會給教師與學生造成一種錯覺,進而導致教師在教育工作中,不能用平等的眼光來對待每一位學生,對于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會給予特別的照顧,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不管不顧,導致作弊現象的出現,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形成了教學的惡性循環。學校為了提高自己的升學率,用成績的好壞給學生劃分等級,導致學校教育漸漸失去了學生與家長的信任。量化管理手段嚴重違背了教書育人的初衷,并給學生與教師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不利于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同時也不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二、高中教育管理模式發展途徑
1.尊師重教,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高中教師是教育活動的倡導者與引導者,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路人,教師也渴望得到尊重與理解,并且希望能夠得到領導的賞識。如果能在精神上滿足教師,讓教師得到尊重,那么就能有效地提升教師的積極性。但是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家長的不信任,還有學校領導的不重視,嚴重打擊了教師的積極性與自信心。因此學校教育管理中,應當積極了解教師的內心需求,并給予教師一定的尊重,為教師進行教學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充分挖掘教師內在的潛力,進而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對于教師表現比較優秀的地方,學校要積極給予肯定與表揚,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校應當為教師創造便利的教學條件,更好地發揮教師的教學才能,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2.完善高中教育管理機制
高中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良好的機制提供有效的保障,因此學校應當建立標準、現代、全面的高中管理機制,真正做到管理理念的創新,通過情感互動、業務學習、相互交流等方式加深職教人員之間的聯系,進而拉近教師之間的距離,讓所有的職教人員得到學校重視。因此,應當實施人性化管理機制,明確學校的規章制度,進一步提升學校的威信。從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的角度衡量教師的教學工作,構建合理的教學評價機制,將評價結果與教師的日常工作連接在一起,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潛力,進而促進學校的教育管理機制的構建。
3.完善學校領導者的知識結構
在高中教育管理模式中,學校的領導者是管理模式的推動者與監督者,在高中教育管理模式中占據主導地位。因此教育管理者的知識結構對于高中教育管理工作會造成直接的影響,高中教育管理者在教育中的地位是不可置疑的,決定高中教育管理模式發展的大方向。學校的全體教師都關注著學校領導者的一舉一動。因此,學校管理者在處理復雜的學校管理任務的同時,還要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滿足學校管理工作的發展需求,進而推動學校教育穩步發展。
綜上所述,高中學校的教育管理模式改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學校在探索的過程中,要能夠明確自身的發展方向,不斷完善教育管理機制,有效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完善學校領導者的知識結構,全面促進高中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高中教育管理模式探究沒有捷徑可走,因此高中教育管理者應當腳踏實地地做好學校的每一步管理工作,推動學校的教育工作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于進泉.乘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全省“深化高中教育教學改革建設高品質高中”現場觀摩研討會交流材料[A].2016年江蘇省深化高中教育教學改革建設高品質高中現場觀摩研討活動論文集[C],2016.
[2]楊萬廣.淺談云南省高中教育改革及發展思路[A].2013年3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