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蕊紅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5-8854(2018)05-0130-02
翻閱人民美術出版社新的美術教材,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使人賞心悅目,它以新的美術課程標準為依據,充分貫徹了人文主義精神,順應了時代潮流,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在課程改革的潮流中,我不斷運用新理念,嘗試新教法,探索新思路,使學生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注重對新理念的滲透,注重對新教材、教法的運用,實踐對新思路的檢驗,本著“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孩子”的思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滲透學科素養,使學生主動、活潑地健康發展?;仡欉^程中的點滴,感觸頗深:
首先,正確的教育觀念是指導我們開展美術教育工作的思想保證和行動指南,因此,對新課程我們要有一個總體認識,了解美術課程的性質和價值,了解美術課程的基本理念、基本課程目標、內容結構以及美術教育建議和美術評價建議及審美能力的培養,從而調整自己在教育中的角色、地位,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心理上的自我激勵,從而體現學生的價值。
一、課前準備
(一)把握學科重心,解讀教材
這里的學科重心指美術學科特點,它是反映文化的造型載體,形象可視性、審美性、觀念的多元化和形式多樣化、對物質材料的依賴性、美與術的統一性是它的特點。解讀教材就應仔細品味教材,教材中每一部分都體現了教材理念和編者意圖,在這里我們無需跪拜教材,但我們一定要讀懂教材,理解教材,領會美術基本知識與技能,培養美術核心素養。
(二)掌握學生心理,做好學情分析,獲得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溝通
學生的興趣在哪里?他們在想什么?弄清楚這些能為課堂教學設計的導入環節和突破難點環節提供很多的信息,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知識設計貼近學生的情境和教學活動,做到真正調查學生、研究學生,可以用談話法、練習法等。
(三)讓學生參與課前準備,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
鼓勵學生自我開發,讓學生初步感知教材,發現、收集有關信息材料,準備學具,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和困惑。
(四)教師確定適當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的方向,關系教學的成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要緊扣教材,理清教學內容,根據課標明確教學范圍和程度,深入學生,合理確定教學目標。
(五)教具要“美”
美術是視覺藝術,是造型藝術。作為美術教師,一定要使教具具有示范性、美觀性。教師適時、適法、適量、恰到好處地示范作畫,學生學習的知識才能更加扎實。
二、教學感悟
(一)運用新理念,導入新課程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師教學的成功在于為學生創造了一個生動活潑、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而這樣的環境來自學生最喜愛的事或物。學習了新課程,了解了新理念,在導入方法上,就要精心研究,細心揣摩。就如在一次版畫的課外輔導活動中的導入:“小朋友們都非常喜歡“玩”,在玩中,我們的身體得到了鍛煉;在玩中,我們學會了和人相處;在玩中,我們開闊了眼界……玩什么讓你最開心?”“騎大象最開心,騎在大象的背上,有一種乘風破浪的感覺,真是棒極了!”“玩登月飛船最開心。電鈕一開,飛船就在圓形軌道上呼呼地轉,好刺激!”“放風箏最開心,看著自己心愛的風箏搖搖擺擺地飛上天,真的很高興!”“跟好朋友跳皮筋最開心!”“到月亮上去玩,那才過癮呢!”說起“玩”,學生在熱烈的氣氛中,交流著信息,整理著信息,構思著自己的畫面,自然而然地,他們把十二分熱情投入了活動。
(二)嘗試新教法,趣講新課程
知識的獲得不單純是好的開端,更重要的是要貫穿在整個教學之中。根據小學生愛玩好動、注意力持續時間短、行為思維較發達的發育特點,我適當地模糊學科界線,以多種活動形式營造趣味性的美術學習氛圍,在輕松愉快的美術活動中激發學生興趣,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例如,在第二冊《可愛的動物》一課中,讓學生看動物錄像,模仿動物的動態和叫聲,再進行描繪;又如《洗澡》一課,讓學生隨著輕快的樂曲即興表演洗澡時的動作或游戲,然后讓學生互相觀察、欣賞、回憶、動手作畫。讓學生在看一看,動一動,想一想,畫一畫的快樂有趣的美術活動中獲得身心發展。另外,在課程內容的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上,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靈活變換,不拘一格,但每課時應有所側重。對學生的習作要求應符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情意和認識特征,不強求一律。例如在教授《下雨了》一課時,我讓學生提前預習,感受各種下雨的場面與情景,隨后觀察了解畫家與同齡小朋友的創作方法與表現形式,最后再選擇自己喜愛的表現形式,或剪貼或繪畫或用特殊方式表現,這樣,兼顧了各類學生的需要,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和個性的張揚。形式多樣的趣味性美術活動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并將興趣轉化為持久的情操和學習動力,學生通過一系列感知,學會了自我學習,提升了學習能力。
(三)探索新思路,走出創新路
美術課程標準中很明確地指出,要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采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并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新觀念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因此我在實驗中不斷更新思想,開闊視野,挖掘創新的思路。
每當我帶著學生完成了一個主題的繪畫內容之后,我都會為他們出色的表現贊嘆不已。然而過后卻多少有些“意猶未盡”之感,我對自己的課并不滿意,后來細細地想原因,我發現自己仍在因襲著某種東西?,F代教育提倡對人的綜合能力的培養,而我的課程停留在對感覺的描繪上,盡管在變換著各種各樣的材料,也依舊擺脫不了畫筆和紙張。怎樣使教學有所突破和創新?我困惑了許久,終于有一天,一個學生給了我莫大的啟示:在一節課上,我用故事引發學生的想象來畫一只“神奇的大鳥”,他們畫得很好,具有想象力和裝飾感。于是作為獎勵,我發給畫得好的學生每人一張彩色紙,意思是說可以用它來畫畫。沒想到下次上課時,一個學生居然用彩紙折成鳥對我說:“老師,我做了一只大鳥送給你。”
我望著這只身體被畫筆裝飾過的紙鶴,心里一下子亮了,這不是我要尋找的東西嗎?對于畫一畫,做一做,圍繞學生喜歡的課題,引導他們通過觀察和想象,運用平面與空間的不同造型手段進行表現,既鍛煉了學生的創造性和動手能力,又使他們對材料與物體之間的聯系有了一種全新的認識。最重要的是我感受到情感的進一步升華,通過美術課堂給予學生的不僅僅是感受美、表現美,更重要的是傳遞“愛”的信息……
于是我和學生開始了一些嘗試,在課堂上,我讓他們畫自己的鞋子,畫自行車,畫娃娃,回到家中,我請他們用能找到的各種材料做自行車,做娃娃……結果,學生對材料的運用和想象遠遠超過我的預料。他們的取材有的來自大自然:泥土、植物、石頭,有的來自生活中的廢棄物:報紙、繩子、飲料瓶……然而,最重要的還是來自學生對周圍事物的一種全新審視。
我十分感動給了我靈感的這些學生,雖然從“畫”到“做”看起來是那么簡單,但這畢竟是我在教學觀念上的一次轉變,在教學思想上的一個新的起點,在創新教學中的一種新的嘗試。我將與學生一起,在藝術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中取得更多的收獲。
另外,在美術教育的過程中,應充分給學生自信,為學生創設展示才華的空間,所以,實驗中,我在校園開辟了“優秀作品”學生創作展區,在這里我們看到了新理念下學生的佳作:爸爸抽煙的樣子躍然畫紙中央,背景是哭泣的大村,悲傷的花兒,還有滿地散布的煙頭,最吸引人的是那隨煙升騰的“骷髏”……這是剛滿八歲的學生對生活的理解,對爸爸的詮釋,這是剛滿八歲的學生對環境的認識,對環保的表現。此畫獲得了太原市“我的爸爸”繪畫大賽的最高獎“意味深長獎”,那縷縷青煙,著實令人回味……
這就是“藝術長廊”,學生的個性在這里張揚,學生的自信在這里滋生,學生的創新欲望在這里點燃……
人貴在創造,人民美術出版社的教材就是一種新的創造,它將新課程標準貫穿其中。作為一名教師,我始終以學生的學習與發展為本,了解學生的心理要求,有機地進行課程整合,滲透學科素養,結合多媒體實驗以及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美術基礎。當然以上的點滴感悟不盡全面,也有待改進,在任重而道遠的明天,我將盡最大的努力,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嘗試更多的教學方法,真正將“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孩子”的教育理念融入實際行動中……我想,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砥礪前行必能為全面實施核心素養鋪設最美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