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雄
[摘 要]人物玉雕是藝術文化瑰寶,比起人物的設計創造,玉石取材有著十分嚴格的要求。創作過程中,首先需要設計雕琢的題材,之后完成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包括人物的面部手部、服飾紋飾、儀表神態等。玉雕的雕琢要求極其苛刻,對玉雕的創作思路也有著很高的要求。
[關 鍵 詞]人物玉雕;創作思路;研究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5-8854(2018)03-0187-01
人物玉雕創作是需要選取合適的玉石材料,設立創作題材,將題材中的人物特點和玉石材料進行巧妙結合,進而達到更高的藝術審美效果。玉石的選材對人物玉雕創作十分重要,材料要求苛刻,需要達到“五無”境界。“五無”指的往往就是無臟、無雜色、無水線、無白色透明筋、無人為假色。玉石雕刻物件中,塑造人物形象需要了解玉石的特點,結合材料屬性完成對人物派系形象的設置,量型取材。分析材料特征和材料造型,設置人物形象。
一、人物創作處理方式
玉雕中有多種人物創作處理方式,處理過程中需要了解人物的形體造型,把握作品尺度以及材料使用的關鍵因素。進行玉雕創作時,需要雕刻者具有良好的繪畫功底和空間造型設計能力,利用傳統繪畫方式,結合空間結構特點對人物形象造型進行控制。造型有主次,構圖有章法,雕刻時,需要將人物的形態、動作、表情進行一一推敲,分析雕刻的秩序和繁密狀況。統一雕刻手法,確立人物特征。
人物的創作和人物形象相對統一,人物形象姿態各異。或嚴肅、或端莊、或歡快、或憂傷、或堅韌。人物的創作題材也十分廣泛,有歷史人物、現代人物、佛教經典人物、古代神話人物等。進行人物塑造時,需要對玉雕的處理方式進行合理設計。了解設計要求,保證設計合理性,分析設計模型的特點。處理人物時,也需要了解人物比例,按照設計要求完成對人物形體的雕琢。雕琢時,需要做好對人物形態的創新,注意切割方式,調整切割順序。控制切塊順序,分清切割先后、正反面、粗細度。控制切割造型,完成對人物形象的細致雕琢。對人物形體進行定位。分析人物形體比例,依據“立七座五盤三半”的要求完成形體雕刻。雕刻時,人物的形體、面部都需要留出雕刻余量,之后進行雕刻休整。
二、神情形體結合
對玉雕人物進行雕刻時,需要了解人物的形態和形體。分析藝術特點,了解人物的設計內涵。分析人物的情感表現。對于一件人物玉雕作品而言,創作過程尤為重要。創作時,需要了解人物玉雕對線條的表現,展現人物形象表達的含義。進行雕琢時,需要了解作品含義,刻畫細節,讓人物雕塑神態變得更加傳神。為了保證雕塑的神態,需要了解人物雕塑的審美要求,控制雕塑細節,刻畫神態表情。
三、玉雕人物臉部手部的細節處理
對玉雕人物而言,臉部的雕琢至關重要,它控制著雕琢的主題,也表達了人物的靈魂。雕琢手法直接影響人物情感的傳達。手部的雕琢在人物玉雕中有很大的難度,但手勢能生動傳神地表現人物的形象。受人物思想影響和支配,為了將玉雕人物表達的內涵進行細致的分析,需要了解人物情感、手勢動態、人物形象、人物的面部協調性。對玉雕人物進行造型塑造時,也需要了解造型變化。
玉雕人物的雕刻靈感源于歷史文化和詩經畫卷。手部形態對人物雕刻有很大的影響,以觀音手為例,觀音手部形態圓潤、手指飽滿纖細、自然。佛像手展示的則是另外一種風格,手掌厚重寬闊、展現出佛家的仁愛。孩童手掌,稚嫩精小,將兒童的天賦充分展現出來。手形手勢的刻畫和玉雕人物有很大的關聯性,刻畫過程中,需要分析孩童的面部體態,行動動作。
我國玉雕文化源遠流長,雕琢工藝更是歷史悠久。進行雕琢時,需要掌控雕刻細節,分析玉雕人物的神形變化,讓人物形象特征以雕刻的形式更好地進行展現。
參考文獻:
[1]殷晉.人物玉雕創作思路發展研究[J]. 報刊薈萃,2017(7).
[2]姜靜. 漫談人物玉雕創作思路發展[J].現代職業教育,2016(21).
[3]王瑞強.中國畫在玉雕專業教學中的作用及思考[J]. 美術界,2014(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