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是學生人生觀、審美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強化高中音樂鑒賞教育,可以提升學生的藝術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在教學實踐中,通過體驗式鑒賞的方式,可以讓學生進一步融入音樂藝術體系,實現精神世界的升華。
【關鍵詞】高中;音樂;鑒賞教學;體驗式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一、體驗式教學對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意義
體驗式教學作為一種現代教學模式,對于改進傳統教學模式具有重要意義。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實踐中,由于有高考壓力,學生對于音樂鑒賞教學的參與度并不高,體驗式教學旨在轉變這種教學局面,通過引入現代教學技術和教學手段,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進而提升音樂鑒賞教學效果。隨著現代教學改革的推進,體驗式教學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應用空間越來越大,通過引入體驗式教學模式,可以提升學生在音樂鑒賞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2]。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實踐中,體驗式教學的應用既是一種理念創新,同時也是一種策略創新,既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鍛煉教師的現代教學能力,提升教學綜合水平,對于教學現代化格局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
二、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在高中音樂鑒賞教育實踐中,由于理念上的缺失和模式上的滯后,教育工作仍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比如說學生參與度不高、課堂互動模式落后等,有針對性地分析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是提出有針對性解決策略的前提。在高中音樂鑒賞教育過程中,很多教師由于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的局限,單純通過教學形式改革等途徑開展音樂鑒賞教育創新工作,音樂鑒賞整體教育成效不高。利用體驗式教學的方式,拓寬教育內容和范圍,開展深層次的音樂教學創新活動,是高中音樂鑒賞教育應當關注的重點問題,在教學實踐中,如何給學生灌輸現代音樂理念,提升學生的音樂意識水平,是提升高中音樂鑒賞教育的有效策略,也是開展好高中音樂教育工作的關鍵所在[3]。
三、在高中音樂教學中開展體驗式教學的方法
(一)幫助學生積累音樂鑒賞素材
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不能一蹴而就,離不開大量鑒賞教學素材的積累,在開展高中音樂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積累音樂素材,通過音樂資料的整合,夯實學生藝術基礎,提升體驗式教學的綜合效果。積累音樂鑒賞素材不是簡單的堆疊教學材料,而是要通過創新整合的方式,將高質量的音樂內容轉化為自身的音樂知識,提升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認知程度,引導學生通過思考后,記錄下自己的感受,為音樂素養的進一步提升打好基礎[4]。比如說,在欣賞《森林狂想曲》等曲目時候,就可以為學生在網絡上搜集經典表演視頻,提升鑒賞教學效果。
(二)將音樂鑒賞與生活結合起來
要想實現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效果的提升,就要讓音樂和生活結合起來。音樂源自生活,高于生活,如何讓音樂鑒賞回歸生活本身,是現代高中音樂教研發展的重要課題。在體驗式教學實踐中,讓知識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有更多的新鮮感,滿足互聯網時代高中生的音樂鑒賞需求。在體驗式音樂鑒賞教學實踐中,既要在教學中融入生活化教學理念,也要善于從生活中汲取音樂營養,讓現實生活與音樂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提升學生的音樂領域和理解效果。比如在欣賞薩克斯名曲《回家》的時候,這首曲子耳熟能詳,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欣賞過程中聯想生活實踐和作者的創作表達心情,提升對曲子的理解程度。
(三)引導學生構建音樂知識體系
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實現體驗式教學目標,要引導學生構建現代知識體系。從現代鑒賞教學活動來看,學生接受的音樂內容和知識沒有太大的差異,但是如何轉化為自身的音樂認知和體驗體系,則是教學難點。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情況和個人能力,對自身積累的音樂素材進行有效的藝術整合,進而形成自身的音樂體系,形成自身的音樂風格。通過日積月累地訓練,達到高中音樂鑒賞教育目標,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滿足高中音樂新課程教學改革要求。舉例來說,在欣賞江蘇民歌《拔根蘆柴花》、陜西民歌《對花》、遼寧民歌《猜花》等曲目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對不同種類民歌有比較清晰的認識,構建鑒賞體系,提升音樂鑒賞能力。
四、結語
經過以上論述我們可以知道,在開展高中音樂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點分析教學問題,并采取有針對性的體驗式策略。通過利用體驗式教學模式,可以不斷優化教學結構,提升教學綜合效率,滿足當代高中音樂鑒賞教育需求,提升學生綜合藝術和人文素養,實現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改革目標。
參考文獻
[1]周莉萍.高中音樂鑒賞課中學生“自我體驗式”教育探究與實踐[J].考試周刊,2013(11):191-192.
作者簡介:杜楠(1987—),女,滿族,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承德市鷹手營子礦區第一中學中學二級教師,學士,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