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霞
摘 要 斯堪的納維亞設計通常被人們歸納為簡潔不失典雅、溫馨又體現出對自然的偏愛,是形式與功能統(tǒng)一廣受關注的現代設計風格;宜興紫砂設計同樣是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以其簡潔雅致的形式美和古樸深厚的文化韻味贏得中外人士的贊譽和收藏。本文通過兩者之間的比較分析、相互借鑒,促進兩者的共同發(fā)展。
關鍵詞 斯堪的納維亞設計;宜興紫砂設計;形式;功能
0 引 言
斯堪的納維亞設計風格是指上個世紀三十年代興起于北歐的一種設計風格,它的特點是將現代主義設計思想與斯堪的納維亞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既注重實用功能又強調人文因素,追求簡潔、舒適的設計風格,同時合理利用自然材料并充分發(fā)揮材料自身的特點,開創(chuàng)了一種富于“人情味”的現代設計美學。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包括北歐的五個國家:瑞典、丹麥、挪威、芬蘭、冰島。斯堪的納維亞國家語言和文化相互聯(lián)系,彼此認同。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北歐這五個國家積聚實力異軍崛起,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宜興紫砂設計同樣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背景,結合時代元素,作品具有樸素平淡、自然真實、返璞歸真的審美思想和審美情趣,注重體現紫砂泥的材質美,同時重視紫砂設計的實用功能,強調實用與審美的完美結合。宜興紫砂設計與斯堪的納維亞設計兩者有很多相似之處,從傳統(tǒng)風格、尊重自然綠色生態(tài)、人文化設計、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統(tǒng)一等方面,重點剖析二者的相似之處,互相借鑒,洋為中用、古為今用。
1 傳統(tǒng)風格
斯堪的納維亞設計的現代化,傾注了北歐五國各自傳統(tǒng)的民族特點和傳統(tǒng)風格,而不并非決絕地把現代和傳統(tǒng)對立起來,因此容易使本國人民甚至他國人民感受到親切并容易接受,出現了具有民族傳統(tǒng)特點,豐富多彩的斯堪的納維亞設計風格。
宜興紫砂設計一直經久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為紫砂設計符合民族審美心理,體現了我們中國民族傳統(tǒng)審美風格,中國古典審美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崇尚質樸、簡約的思想和觀念聞名于世界美學之林。傳統(tǒng)文化對宜興紫砂設計的造型、裝飾及內在精神都有影響,這種影響體現在紫砂設計上,就是通過一些顯性或隱性的因素將紫砂融生活與藝術為一體。時大彬的作品就是一個能把握時代文化信息,并且融技術、藝術、文化于一體的經典案例。
2 尊重自然,綠色生態(tài)
北歐五國地處偏遠,交通閉塞,長期以來一直是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精湛的手工藝和強調實用為主的設計理念被保存了下來。在長期與自然條件斗爭的過程中,斯堪的納維亞人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天然材料的特點,因此能夠更準確地利用自然材料的特點進行設計制造。他們偏愛自然之美,力圖在人造物品設計中探尋與自然的最佳平衡點。在20世紀的斯堪納維亞設計中經??吹街参锖蛣游锏淖匀恍螒B(tài)。比如:塔皮奧·維卡拉的玻璃和陶瓷設計、阿爾托的日用品設計、阿諾·雅各布森的家具設計等,都是從自然中尋求靈感進行創(chuàng)作的。自然還教會他們珍惜自然資源,有限的自然資源使斯堪的納維亞人們學會了盡可能有效地利用材料,充分發(fā)揮材料的特性進行設計。因此,造型簡潔的“簡約主義”很快就成為了北歐設計的特點之一,“綠色設計”更是其設計的精髓。
“人間珠寶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宜興紫砂泥料,并非普通的泥,而是一種堅硬的、稀有的礦石。此種礦石只存在于宜興丁蜀鎮(zhèn)周邊的山洞里,自古享有“泥中金”、“礦中寶”的美譽。那種罕見的礦石,經過風化、粉碎后形成的紫砂泥具有排列有序、密度極高的氣孔,而這些神秘的氣孔恰是保證紫砂壺擁有多種奇妙功能的物質基礎。因為紫砂泥料的稀有與珍貴,人們制作紫砂壺時幾乎沒有浪費的泥料。由于紫砂泥料的結構特殊,紫砂壺采用的是泥片鑲接成型,將紫砂泥手工打成一定厚度的厚薄均勻的泥片,再一一拼接而成完整的紫砂壺,全程手工操作,技術性要求很高。紫砂壺制作者熟練運用有限資源,充分發(fā)揮紫砂泥的自身特點,“道法自然”,將生活所見之動植物形態(tài)加以提煉運用到紫砂壺的造型或裝飾設計中,最常見的是紫砂類型中的“花器”,如清代名家陳鳴遠制作的“竹筍壺”(見圖1)。
3 人文化設計
斯堪的納維亞地處高緯度,夏天白晝長,冬天寒夜長,只有家才能不受外界嚴寒的影響,所以營造一個溫暖舒適的家的氛圍尤為重要。同時,北歐優(yōu)越的社會條件和貼近自然的生活習慣,讓這里的人民重視生活品質和諸多的生活細節(jié),所以他們在挑選東西時總會專注物品的舒適性。這種習慣體現在他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斯堪的納維亞設計就是以人為中心的設計,處處體現人文關懷,宜家(IKEA)家居和PH燈具就是其室內設計的典型代表。
在全世界的木質家具中,丹麥設計的最為經典。丹麥設計的精髓是以人為本,丹麥設計的椅子,關注的不僅僅是造型美,更關注的是椅子的曲線與人體接觸時最完美的吻合。樂高公司生產的積木也是人文化設計的典范,這些平民化的設計將斯堪的納維亞設計的人性化設計體現得淋漓盡致。斯堪的納維亞設計無論是外部造型還是內部結構,都是按照人體結構及心理需求相匹配的和諧設計。
宜興紫砂的設計是以產品設計為指導思想,利用紫砂泥料及輔料、工藝手段和專業(yè)的制壺技藝進行設計的,本質特點是功能性與藝術性相互貫通,具有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屬性。宜興紫砂的實用功能決定其造型的結構形式,壺口的大小要合理,壺嘴的粗細、是直是曲,彎曲的曲線角度,壺把與壺體的位置、距離等,都要考慮到使用時的舒適性,還要考慮不同區(qū)域、不同民族的生活及品飲習慣來設計不同造型的壺。在文化融入方面,設計者將人們樂于接受的傳統(tǒng)文化、古典美學融入紫砂壺的造型與裝飾的設計制作中。例如“竹節(jié)壺”、“僧帽壺”、“松段壺”、“漢瓦壺”、“西施壺”等等。
紫砂壺的設計與制作過程,始終從服務于人們的生活實用功能的角度出發(fā),充滿著濃郁的人文關懷,處處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和東方的工藝美學魅力,使用紫砂壺品飲中國茶是一種生活化的藝術,也成就了藝術化的生活。
4 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統(tǒng)一
斯堪的納維亞的設計是具有科學性的,其產品是為人們服務的。深層次而言,設計美不在于功能性本身,而在于最終的目的性,方便適用為首要原則,設計風格簡潔、實用。它的科學性在于目的性的追求和人機設計方面,而設計師在設計物品時是將藝術性融于科學性的,將藝術生活化,因此科學性和藝術性是相互融通的。丹麥設計師漢寧森設計的“PH”燈具(見圖2)不僅是斯堪的納維亞設計的典型代表,也體現了藝術設計的根本原則——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PH燈具有以下科學特征:(1)所有的光線必須經過一次反射才能達到工作面,以獲得柔和均勻的照明效果,并避免清晰的陰影;(2)無論從任何角度均不能看到光源,以免眩光刺激眼睛;(3)對白熾燈光譜進行補償,以獲得適宜的光色;(4)減弱燈罩邊沿的亮度,并允許部分光線溢出,以防止燈具與黑暗背景形成過大反差,造成眼睛不適。PH燈具的優(yōu)美造型正是這些特點的直接反映。
紫砂壺名貴的原因,在于它是實用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結合,是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紫砂壺是中國漢族特有的陶制手工藝品,因為手工藝品的獨特性使其更具有人情味。傳說紫砂壺的創(chuàng)始人是中國明朝的供春。從明代正德嘉靖年間供春的“樹癭壺”到當代各種壺型,每一把壺都獨具匠心。因為紫砂獨特的功能性、較高的藝術價值、實用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結合,紫砂壺才顯得十分珍貴,贏得中外人士的贊譽和收藏,讓人們在每日泡茶品飲之時,領悟茶禪一味的文化,享受到藝術帶給人的精神享受,無形之中增加了紫砂高貴不俗的雅韻。
斯堪的納維亞設計與宜興紫砂設計因為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自然也有其不同之處。地域是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文化的特征之一。設計作品是文化的實物展現,所以文化的地域性特征對設計有著重大的影響和決定作用。斯堪的納維亞風格獨特的手工文化成就了現代主義的風格,而宜興紫砂設計在手工制作中融入中國特色的造型語言和美學法則,宜興紫砂設計在今后的發(fā)展中定然能繼續(xù)繼承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文化,用獨到的文化視角和符合當代審美取向的藝術創(chuàng)新精神去設計創(chuàng)作,宜興紫砂設計的道路將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