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波多黎各的回憶》是一首雙主題變奏曲,由美國鋼琴演奏家及作曲家戈特沙爾克作曲,取材自波多黎各的圣誕曲目。全曲采用加勒比地區(qū)的四種音樂節(jié)奏形式,進行了五次變奏。本文主要從速度控制、力度控制和難點樂句的練習方法三個方面進行闡述,旨在對這首作品的演奏提供參考性的建議。
【關鍵詞】《波多黎各的回憶》;演奏分析;戈特沙爾克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一、速度的控制
一首作品的速度不論快慢,前后速度定要統(tǒng)一。全曲的速度是中速,技術難點在主題一變奏三至變奏五中,主題一變奏三是同音換指加十五度大跳,變奏四和變奏五是連續(xù)三六度疊加八度和左手遠距離大跳,這在節(jié)奏和彈奏方面都是難點,容易使速度慢下來,這就要求速度的選定要根據(jù)主題一變奏三至變奏五的演奏能力和速度來確定。為了使全曲的速度統(tǒng)一、節(jié)奏穩(wěn)定,在練習的時候借助節(jié)拍器,從慢速開始,準確了解作品的速度走向。掌握技術難點之后,逐漸加速,節(jié)拍器可以調至以下幾檔進行練習: 60—69—76—84—92。
二、力度的控制
全曲的力度范圍從ppp到ff,具有極大的張力,把握好力度層次是十分必要的。從一開始的pp到高潮的ff再到最后的ppp,好似零零散散的人群從四面八方聚來,盡情的唱歌跳舞后,再慢慢從自己面前散去,漸行漸遠。開頭與結尾處的弱音彈奏,指尖立好,手指要有控制力的觸鍵到底,做到“弱而不虛”,可加入弱音踏板彈奏。
主題變奏四和變奏五的八度彈奏,作曲家用了martellato(擊奏)、tutta forza(用全力地,最大限度強奏)、martellato(錘奏)、strepitoso(震耳欲聾的)、sonore.(洪亮的)、agitato.(激動的)的表情記號,這就要求不僅要彈奏力氣大,還要把音量釋放出來,增強穿透力。可見,只有手指的力氣是遠遠不夠的,首先,整個人要坐穩(wěn),左腳支撐地,右腳放在踏板上,腰部挺直,力量由腰部傳到大臂,再由大臂經(jīng)過小臂傳向指尖,由立好的指尖敲擊鍵盤發(fā)出聲響,彈后立即松開。演奏者在整個彈奏的過程是放松的。
三、難點樂句的練習方法
(一)快速跑動
主題二變奏一,是左右手交替進行跑動,在練習的時候可以將音符拆分、分解進行練習,可用以下變奏性節(jié)奏:
變奏性節(jié)奏:
以101小節(jié)為例:
通過拆分節(jié)奏型練習,有助于讓手指更靈活,提速更快,而且不漏音,避免手指形成習慣性跑動。
(二)八度彈奏
主題一變奏四開始進入全曲的高潮,力度與情感都推向了最高點,并且運用八度和弦,豐富了縱向的音樂,使音樂更加飽滿。在彈奏八度和弦時,可能會忽略小指,有時感覺小指在彈奏,但其實小指只是輕輕碰到了琴鍵,并沒有發(fā)出聲響。在練琴的時候可以單拿出右手或左手,手掌撐好,擺好手型,只用小指彈奏最高音或最低音,體會小指觸鍵到底的感覺。之后,再加入其他手指彈奏整個和弦,在彈奏的時候同樣把注意力放在小指上,力量偏向小指,通過這樣的練習避免小指漏音。
(三)同音換指
主題一變奏三使用同音輪指加十六度跳躍演奏技巧。4個同音的Mi指法可用4321,在手腕彈出第一個音時,321指順勢帶過,保持放松與平穩(wěn),要求每個音具有顆粒性。緊接著是十五度的大跳,右手小指在觸鍵時站立好,這樣彈出來的音色準確、清亮而結實。在練習時可做手指的擴張練習,小字二組e到小字四組e,讓手臂感受彈奏的距離,形成記憶。此外,旋律在左右手聲部交替,單獨拿出這一個聲部進行練習,使得左右手快速交換沒有痕跡。
四、結語
在日常學習中,普遍對戈特沙爾克的作品接觸較少,本文通過對戈特沙爾克鋼琴小品《波多黎各的回憶》的演奏分析,希望對于演奏者演奏此曲有相關啟示,也希望戈特沙爾克其他作品以及美國本土風格音樂被人們所了解。
參考文獻
[1]何紫源.戈特沙爾克鋼琴音樂的風格特征與演奏詮釋—以《波多黎各的回憶》與《安達盧西亞的紀念》為例[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7.
作者簡介:韓璐(1991—),女,漢族,山東滕州人,山東師范大學2016級音樂與舞蹈學專業(yè)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鋼琴演奏理論與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