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楠
【摘要】中專音樂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方式。通過對學生進行中專音樂教育可以使學生了解音樂語言,提高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在音樂的熏陶下養成活潑樂觀的性格,對音樂藝術產生強烈的熱愛之情。素質教育要求學生不但要掌握基本的知識,也要提高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在中專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中專教師要加大對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本文剖析了素質教育在中專音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素質教育;中專音樂教學;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素質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將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人才具有專業的基礎知識,要求人才有崇高的道德品質。通過在中專音樂教學中加入素質教育的理念,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技能,還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形成優秀的道德品格,將學生培養成具有專業技能和崇高品質的人才。
一、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音樂是一門能夠表達情感的學科,通過音色、節奏、旋律等可以體現藝術之美。音樂能夠激發人們的情感,讓人們在聽到音樂之后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得到身心愉悅的體驗,也可以讓心靈得到凈化。音樂具有強大的力量,通過音樂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1]。好的音樂作品往往會讓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師要在教學時為學生提供廣泛的鑒賞作品,讓學生學會鑒賞音樂的好壞,通過吸取音樂中的精華,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讓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升。
比如在欣賞《藍色多瑙河》這首音樂時,學生可以體會到多瑙河清晨幽靜而美麗的景色,產生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通過欣賞這首音樂,學生可以體會到維也納人民熱愛故鄉的深厚感情,也可以通過想象多瑙河的美麗景色提升審美的能力。
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
在音樂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受到一定程度的德育教育符合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中專音樂可以培養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學生在音樂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作者豐富的情感以及所表達的思想,從而讓自己的思想得到升華。通過鑒賞音樂,學生可以將審美情感轉化為道德情感,從而對自己的行為舉止產生一定的指導作用。音樂可以讓學生產生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崇高的品德。
比如《黃河大合唱》這首音樂通過強烈的節奏能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不可戰勝的力量,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愛國情感。在欣賞了這首音樂之后能讓學生感受到作曲家高超的音樂功力,在心潮澎湃的氛圍當中感受到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從而讓學生更加熱愛祖國,珍惜當下的生活,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
通過音樂不但可以喚起學生的審美意識還可以讓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音樂具有陶冶學生情操的作用。中專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性格的塑造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性格活潑,但是也容易產生情緒上的波動。通過演唱音樂學生可以很好地表現自己的長處,發泄自己的情緒[2]。因此,中專的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充分展現自我才華的機會,讓學生通過音樂展現自己的風采,從而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音樂的題材很廣泛,不同的題材能夠為學生提供不同的音樂體驗,也可以對學生進行不同方面的熏陶。比如《一條大河》《歌唱祖國》《團結就是力量》這些歌唱祖國、歌唱民族的歌曲,可以讓學生產生一種民族的自豪感,從而更加的熱愛祖國;《梁祝》《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等這些古典的音樂能夠讓學生感受我國優秀的古典文化;《安妮的仙境》《水邊的阿狄麗娜》《卡農》等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外國音樂的魅力。在讓學生欣賞音樂時,教師要為學生介紹音樂的創作背景,從而可以讓學生通過音樂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對音樂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
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
音樂教育對培養學生的知覺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音樂中的音調、音色不斷的起伏變化能夠讓學生在聽覺上得到很好的鍛煉,通過操作各種樂器可以訓練學生觸覺的靈敏度,看樂譜的過程又可以鍛煉學生的視覺。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會非常集中,因此學生能夠通過音樂提高自己的注意力[3]。在學習音樂時,學生需要背誦大量的樂譜,這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學生的記憶力。在欣賞音樂時,學生需要通過聯想和想象去感受音樂中的場景和所表達的感情,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都能夠得到鍛煉。
五、結論
總之,素質教育在中專音樂教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指導下,中專音樂教育不但可以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能力,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因此,中專教師要在素質教育的理念下進行音樂教育,將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郭雪.中專音樂教學創新方法探討[J].戲劇之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