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龍
【摘要】數碼鋼琴以其獨特的優勢,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數碼鋼琴集體課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一些教師由于觀念守舊仍對其存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本文基于對數碼鋼琴集體課的正確認知,對該模式進行了一些思考并研究了具體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高校;數碼鋼琴;集體課;思考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鋼琴課程是高校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由于高校不斷擴招,師生比例嚴重失調,傳統的一對一鋼琴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音樂教學的需求。數碼鋼琴集體課模式的出現,彌補了傳統鋼琴教學模式的不足,對高校音樂教學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研究高校數碼鋼琴課集體課模式意義深遠。
一、轉變教學觀念
傳統的鋼琴課堂多為一對一教學,形式單一,且理論知識教學體系不夠完善。高校數碼鋼琴集體課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彌補了傳統鋼琴教學的不足,對音樂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具有重要意義。但現階段,我國高校的一些鋼琴教師仍固守傳統的鋼琴教學觀念,教學實踐還停留在傳統教學的模式上,使學生在鋼琴的學習中處于被動地位。因此,要使數碼鋼琴集體課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教師教學觀念。數碼鋼琴集體課要求高校教師勇于突破過去教學理念的束縛,培養創新意識,主動接受先進的教學模式,并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夯實樂理、作品鑒賞、即興演奏等基礎理論知識,以更好地適應鋼琴教學發展的要求,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修訂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指的是教學綱要,包括教學要求、目標、內容及課時安排等內容,對教學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在數碼鋼琴集體課中,曲目練習是最基本的教學內容。數碼鋼琴與傳統鋼琴不同,其具有多種音色,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數碼鋼琴的特點,并借助一定的設備及教學資源,在課堂中增添和聲與鍵盤技巧的內容。傳統的鋼琴教學大綱已無法很好地適應數碼鋼琴集體課的發展需要,高校要在深入研究數碼鋼琴集體課這一模式的基礎上,修訂全新的教學大綱。除了保證學生掌握鋼琴基礎知識外,還要注重鋼琴教學體系的建設,緊密各個教學環節之間的銜接,實現集體課的針對性教學,使學生在循序漸進的課堂節奏中獲取更加豐富的音樂知識。
三、創新教學形式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學方式的創新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熱點問題。數碼鋼琴課集體課作為一種新的模式,這就更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教學形式。首先,高校鋼琴教師可借助豐富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校鋼琴集體課與傳統鋼琴課不同,注重集體性和系統性。教師在集體課上要留給學生充足的自主練習時間,培養鋼琴手感和音樂樂感;教師還可讓學生在熟練掌握獨奏技巧后,進行重奏訓練,促進學生表現能力的提升;重視學生思維能力和音樂素養的提升。傳統的鋼琴教學往往是教師指定曲目進行學習,然而,高校學生已處在身心發展日漸成熟的成長階段,對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有清晰的認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曲目風格將學生分組,進行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音樂創新意識和團隊協作意識。
四、提高教師素質
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教學質量的保證。高校數碼鋼琴集體課的普及和發展,無疑對鋼琴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數碼鋼琴形式新穎、程序復雜,一些教師短時間內并不能熟練掌握使用數碼鋼琴的方法。因此,要搞好數碼鋼琴集體課,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教師對數碼鋼琴的應用能力,并加強原理性知識的學習。高校教師要與時俱進,勇于克服困難,無論年齡大小、資歷深淺,都要放下姿態不斷學習進步,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教師除了熟練掌握數碼鋼琴基礎知識外,還要對數碼鋼琴教學體系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在實際的鋼琴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通過借鑒一些經典的音樂教學法,并輔以心理學知識,創新數碼鋼琴集體課的教學思路,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知識系統。提高鋼琴教師的素質,高校還要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建立完善的教師培養體制;聘請數碼鋼琴專家走進集體課堂,為教師提供教學示范,使他們少走彎路,幫助他們更快地適應數碼鋼琴集體課的教學工作。
五、總結
總之,數碼鋼琴集體課是高校音樂教學的重要課程,能夠促進學生音樂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及時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提升自身素質,緊密結合教學大綱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探索中不斷創新豐富教學形式,把數碼鋼琴集體課的優勢發揮到最大,促進高校鋼琴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秦北濤.高校音樂教育中數碼鋼琴集體課的教學思考[J].藝術評鑒,2018(03):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