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庭
[摘 要] 經過多年的改革與發展,我國職業高中的定位與目標愈加清晰明確。在“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向導,以服務為宗旨”的理念引導下,職業高中正如火如荼地展開。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同學科、領域間的交流融合越來越廣泛和深刻。作為實現職業教育目標的主要手段,課程質量直接影響著職業教育質量。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其教學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專業課程的學習和未來的發展。職業高中數學校本課程的開發不僅有利于學生自身數學能力的培養與提升,而且也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關 鍵 詞] 職高數學;校本課程;必要性;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5-0154-01
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數學是很多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在現行的教學模式下,很多職業高中數學教學使用的是通用教材,即不同專業使用的是同一本數學教材。這種做法雖然較好地體現了數學學科的基礎性,但實質上不同專業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側重點是不同的,教材的針對性不足則無法很好地體現數學學科的工具性和實用性[1]。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常常會出現,專業課程學習需要的數學知識要么就是學生還沒有學到,要么就是學生早已學完,但已經遺忘,這極大地影響了教師的教學進度和效率。為了改變當前現狀,數學課程改革迫在眉睫,首要任務便是進行數學校本課程的開發,圍繞不同專業對學生數學能力的需求進行開發以增強課程的針對性和有效性[2]。下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淺談職業高中數學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
一、職業高中數學校本課程開發
作為國家課程的有效補充,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則:(1)補充性與適應性原則,校本課程的出發點是國家課程彌補國家課程在彈性和差異性上的不足。作為從屬性課程,數學校本課程要彌補核心課程的“遺漏”。另外,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校本課程要與當前時代背景相契合,例如,筆者將時下熱門的“工業4.0”“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元素穿插到校本課程中,或作為背景知識導入,或作為例題、習題導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2)堅持科學性和實踐性[3]。在數學課程體系結構安排上要合理,內容科學,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同時要融入更多的專業課程元素,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能力。
二、職業高中數學校本課程實踐
為了更加客觀真實地了解當前的數學教學的現狀,筆者在校本課程實踐中分別對學生和專業課任課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圍繞各方面的訴求和建議,筆者從以下兩方面出發展開數學校本課程實踐:
(一)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
筆者所帶的班級為數控專業學生,因此在課程內容的調整上就更加契合數控專業。根據專業學科特點,筆者將數學分為兩大部分:基礎部分和拔高部分。基礎部分為學生進行數控學習的必備知識,主要為學生專業發展服務;拔高部分則是數控專業學習中涉及較少或根本不涉及的知識,這部分內容主要為學生的進一步深造、發展服務。另外,結合相關調研分析,數控專業中直角坐標系、三角函數及函數等方面知識運用較為廣泛,在數學教學中要進行強化。根據專業課程的進度安排,可以將與數控專業關聯性較強的學科適當前移,例如,機械制圖的學習需要學生具備坐標計算的基礎,所以我將坐標計算章節內容前移。同時,對那些與數控專業關聯不是很密切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刪減,如縮減平面向量中內積知識[4]。關聯密切的知識可以進行適當的拓展延伸。如,在坐標計算章節內,筆者新增了坐標在數控專業中的應用;在三角函數章節內,增加了直角三角形解法在數控中的應用和斜三角形解法在數控中的應用;在解析幾何中增加了銑削、線切割零件基點綜合計算,從而使數學課程更加貼近應用實際。
(二)優化教學方法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筆者借鑒“工學評”的行動體系,將數學課堂教學實踐重構成為一套職業行動。如,采用“項目教學法”,以項目的形式展開教學。首先,各學習小組獲取項目信息,明確本小組的任務;其次,小組內進行討論和決策,并將具體的計劃落實到個人;最后,各小組相互進行評價和反饋。如,在完成“圓和圓的關系”教學后,筆者發布了一個“圓和圓關系”的零件加工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要經過數學計算、編寫程序和設計加工,一方面有效地鞏固、檢驗了學生的數學能力和專業能力,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曉東.淺談新課標下高中數學校本課程開發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教育教學論壇,2009(2);139-140.
[2]張志剛.SWOT分析視角下的高中校本課程開發戰略研究:以數學學科為例[J].亞太教育,2015(27):30.
[3]奚勇.高中數學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32):32-33.
[4]王凌云.高職院校數學校本課程開發的有效性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7(3):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