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社會的發展,民歌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受到了各方面的影響,目前民歌演唱及聽眾人數越來越少,隨著老一輩民歌藝術家的相繼離世,民歌文化也逐漸淡出歷史文化舞臺,因此,有必要針對現階段我國民歌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問題進行深入探究。此次筆者就專門針對我國的山西民歌文化的傳承及發展展開了分析,首先簡要介紹了我國山西民歌的特點及起源,然后提出影響其發展的主要因素,最后就如何有效傳承與發展山西民歌的策略進行論述,希望能夠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提供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山西民歌;傳承;發展;分析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逐步提高,居民的社會文化生活也在傳統的基礎上獲得了一定的突破。各地區的地方民歌作為地方歷史的發展見證,不但反映出不同時區地方居民的生活及勞動情況,同時也能夠突出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特點,是廣大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一、我國山西民歌的特點及起源
山西民歌的曲調優美、情感豐富,歌詞形象,能夠直觀地反映出特定時期的歷史景象,其藝術風格具有明顯的獨特性,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山西人民進行性感表達與思想釋放的方式之一,可以說山西民歌就是山西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典型山西民歌作品《碩鼠》,通過對內容的描述不但反映了當時人民的勞動生活情況,也是對當時統治者無限剝削勞動人民這種物質行為的揭露。此外還有很多作品是反應對愛情及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或者是對當時社會上一些丑惡現象進行抨擊的,以此反應勞動人民的真情實感與情感寄托[1]。
明朝時期的山西民歌為比較興盛的時期,該時期的著名作品有《茉莉花》《抱琵琶》及《疊斷橋》等,無論是社會等級較高的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喜歡演唱、欣賞及創作民歌。在我國新文化運動時期,社會上新文化思潮的興起為以反封建思想作品的發展提供了契機,例如《哭丈夫》《查腳》等作品就是這一時期的山西民歌代表作品。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信息技術與經濟均得到了迅速發展,卻也在很大程度上對歷史文化的傳承造成了沖擊,以山西民歌為代表的很多傳統文化藝術都逐漸淡出藝術舞臺,同時,很多現代流行歌曲元素也開始滲透其中,使山西民歌這一傳統文化受到侵蝕。
二、我國山西民歌的發展現狀
(一)歌曲內容缺乏新意
就目前來看,經濟與科技的發展使中華文明發展到了空前的狀態,無論是文學、影視還是歌曲等藝術均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人們的娛樂形式也隨著逐步豐富化,尤其是現代流行歌曲的快速發展,對山西民歌藝術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山西民歌起源和發展在比較封閉的歷史年代里,人們在勞動閑暇時間內能夠娛樂和消磨時間的事物相當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就有很多人選擇通過民歌的方式抒發情感或者寄寓美好等等,促進了山西民歌的發展。在當代,人們不再受制于封閉狀態,因此那種以民歌進行情感抒發的方式不再受人們所青睞。總的來講,山西民歌所將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首先是勞動人民講述自身生活的不易,受官僚階級的嚴重剝削的悲慘命運。其次是傳統封建思想影響下的婚姻情況。再次是對青年男女對于愛情向往之情的贊許。第四是勞動人民對生活現狀的不滿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渴望與向往。第五是對社會不良行為的控訴。目前我國人民早已拜托封建束縛,真正意義上成為了國家的主任,并且實現戀愛及婚姻等方面的自由,民歌中的內容不復存在。人們對傳統山西民歌的喜愛大多只維持了一段時間,無法吸引更多人對其產生興趣及欣賞欲望,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喜歡這種陳舊的東西,反而更加喜歡一些形式及內容新穎,更具創意的作品。
(二)老一輩傳統山西民歌藝術及相繼離開
老一輩山西民歌藝術家作為傳統藝術的承載者,其相繼離世咋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山西文化的流失,哲學老一輩民歌藝術家雖然全力將山西民歌藝術傳承給下一代音樂藝術者,可就實際情況而言,這些新生代民歌藝術者與老一輩藝術家對于山西民歌的見解與認識均存在很大的差距,這周就導致了這項藝術的斷層和失落。新一代的歌手受到社會主流意識的影響,接受全新的文化教育,所屬的環境背景讓他們的生活的追求存在質的飛躍。這個年輕群體更加傾向于對主流歌曲及影視名曲的追求與關注,參加當代流行歌曲的專業訓練,即便涉及到山西民歌文化,但也只能成為其中的一小部分,甚至一帶而過,因此,對山西民歌情有獨鐘的人也逐漸減少。
三、傳承與發展山西民歌的策略
(一)建設更全面的山西民歌文化
山西民歌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因此,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宣傳與建設這項民族文化。山西民歌作為地方文化的集錦,加強其建設是我們首先有解決的問題。同時,我國地區文化職能部門應對山西民歌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問題給與充分重視,積極鼓勵和引導更多受眾進行專項文化普及和推廣,結合實際情況將當地或學校設為重點傳承對象,設立專門的研究機構。通過這種方式促進山西民歌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始終保留文化精髓,適當變化藝術表現形式,吸引更多的音樂愛好者,保持山西民歌文化的代表性與民族性。民歌創作及相關從業者則應加大工作實踐力度,充分把握民族元素,積極組織文化師弟考察,深入地了解山西風土人情,避免民歌創作內容與實際向背離,有效繼承山西民歌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責任,全面發揮自身的文化紐帶作用。
(二)將陜西民歌文化融入音樂教學
系統性、專業性的學習是了解和掌握山西民歌文化最佳途徑,將該文化吸納進教學課堂當中不但可以實現文化的推廣與普及,同時還可以使人們準確地掌握民意藝術的精髓所在,使其真正地體會到山西民歌藝術的精妙之處。視唱練耳是音樂教學活動的基礎部分,例如在進行《走西口》之則不作品的表演教學時,學生可以在專業教師的引導下對該民歌的藝術魅力、創作技巧等進行分析,從而為后續的學習及表演奠定穩固基礎。此外還可以適當在舞蹈教學、鋼琴教學課程當中加入山西民歌曲目,吸引更多的人充分領略這種鄉土氣息,同時也可以使其音樂常識變得更加豐富、充實[2]。
(三)深入發展山西民歌的創新
傳承兼顧創新是所有傳統藝術得以流傳的有效途徑,山西民歌藝術在經歷了若干朝代歷史的洗滌后形成了其獨有的藝術魅力,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間的流逝,一成不變的藝術表現形式根本無法始終保留在人們的記憶當中,對此,可以適當結合當代社會文化特點,在保留傳統山西民歌特點及精髓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創新,適當將當代文化元素加入傳統山西民歌創造及表演中,為人們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增加作品的藝術感染力以及時代性。我們雖然不可以改變歷史,但是可以通過藝術創新去傳承與發展歷史。山西民歌作品的內涵具有極強的豐富性,其中不乏人們熟知的典型作品,在如今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下,人們在追求物質的同時,還應提高文化生活質量,提高對民族文化的追求,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共同打造新的時代,促進包括民歌在內的整個音樂文化的和諧發展[3]。
結語
綜上所述,山西民歌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不同時期的社會文化及勞動人們生活狀態,是傳統文化的精髓。因此,我們在享受快節奏的現代生活同時,一定要注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夠使中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更好地創造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
參考文獻
[1]時愛華.山西民歌的發展困境與傳承[J].新鄉學院學報,2014,31(07):46-48.
[2]陳劍.淺談山西民歌的傳承與發展[J].黃河之聲,2013(19):80-81.
[3]王小林.論山西民歌的創新與發展[J].長治學院學報,2012,29(01):22-24.
作者簡介:麻娟,性別:女,籍貫:山西朔州,工作單位:山西大同大學音樂學院,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