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和康,徐琴琴
[摘 要] “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五大工程”“十大領域”中國制造強國計劃,急需一大批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衢州市政府提出了“工業立市”的戰略方針,風動機械、消防器材是衢州制造的龍頭產業,占國內市場份額的60%,煉鋼及金屬制造是我省的最大企業,而這些龍頭企業的從業人員中高級工以上的技能人才僅占技能勞動者總數的26.1%,占就業人員總量不到5%。這組數據表明,目前企業急需引進和培養一批文化素養高、專業技術精湛的高技能型人才。因此,推進現代學徒制職業教育必將成為校企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
[關 鍵 詞] 現代學徒制;職業教育;文化素養;專業技能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5-0224-02
2016年6月,我校被確立為浙江省現代學徒制首批試點學校,經多方調研和論證,我校確定以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為主先行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并扎實推進,取得了良好成績,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并相繼在烹飪、現代物流、會計、酒店管理、營銷、汽車維修、汽車營銷、幼兒教育等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職業教育。
回顧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一年以來,我們積極探索實施的主要舉措、總結取得的成效,找出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具體如下。
一、主要措施
(一)統一認識,營造氛圍
為順利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學校專門成立了現代學徒制領導小組,開展全校師生動員大會,舉辦多次的老師培訓會,還利用展板展覽等多種形式向師生家長介紹現代學徒制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同時深入走訪衢州元立金屬制品有限公司、浙江紅五環集團、浙江開山集團、衢州汽車修理行業協會、東方集團、杭州友佳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等市內外知名企業,積極爭取企業的認可與支持,深刻領會一核心(校企合作、雙元育人)、兩主體(學校與企業)、六個共同精神(共同招生招工、共同制訂培養方案、共同開發課程與教材、共同組織教育教學、共同建設師資隊伍、共同管理與考核評價的一體化育人機制),為順利推廣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奠定基礎。
(二)精心遴選,共創雙贏
通過前期的深入走訪和調研,最終首選衢州元立集團作為我校現代學徒制試點合作單位。衢州元立集團是衢州最大的工業企業,現有員工12000多人,總資產80億元,元立集團也是衢州效益最好的企業,年利潤達20億,年納稅5億多,是浙江省百強企業、浙江省重點行業龍頭骨干企業,中國500強企業之一,是一家集礦山、煉鐵、煉鋼、軋鋼、發電及金屬制品深加工于一體的現代化大型集團企業。因此,我校以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與衢州市元立集團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校企合作雙方一拍即合,目前雙方深度融合,并簽訂了現代學徒制試點合作協議。
(三)校企合作聯合招生
學生(學徒)乃現代學徒制職業教育的主體,為做好學校的招生(企業的招工)工作,學校與企業聯合制定招生(招徒)方案,組織學生到相關企業參觀,熟悉工作崗位,做到學生入學之前具有一定的職業崗位認知度,提高學生的職業興趣和專業選擇能力,深化職業學校選擇性課改的內涵建設。
(四)積極探索創新模式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實施的關鍵在于教師(師傅),學校與企業共同努力,全力推進雙元導師隊伍建設,以培養具有專業技能與工匠精神的高素質人才為核心,以校企分工合作、雙主體協同育人、職責共擔、共同發展的長效機制為著力點,建立互聘共用、雙向掛職鍛煉、橫向聯合技術研發和專業建設的雙導師機制,打造一支高素質現代學徒制“雙導師”隊伍,同時按照工學交替的模式實施人才培養。第一學年學生進行為期一周左右的識崗并通過名企大講壇等形式來了解企業文化;第二學年學徒進行跟崗實習,由校企“雙導師”共同執行;第三學年進行準員工頂崗實習,以企業導師培養為主;學業結束畢業時,經考核正式錄用成為企業的正式員工,完成整個現代學徒制職業教育的實施過程。
二、取得的成效
(一)推動課程改革,完善創新培養模式
通過開展一年的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建設以來,根據行業、企業需求,積極開展各項校企合作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調研和認證,首選浙江省衢州市元立集團作為我校首個現代學徒制試點合作單位,校企共建,合理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了一套適合學校發展、企業需求、學生成長的現代學徒制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方案,并帶動了我校乃至衢州市各職業院校的現代制造專業群積極參與開展現代學徒制教育的建設,進一步深化了我校專業內涵建設。
(二)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培育人才
構建共同招生、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設置課程和實訓基地建設、共同開展工學交替的教育教學模式、雙導師隊伍建設、共同評價考核機制,實現了以學生自愿報名+學校組織考試+企業面試完成招生(徒)工作,按照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四個遞進完成培養,明確學生具有雙重身份,既是學生,又是學徒,并建立學徒注冊制度,完善現代學徒制教育學管理制度。
(三)激發職教活力,共建師資隊伍
根據浙江省中職機電數控專業課程改革的教學指導方案,加強校企合作,深入推行“現代學徒制”教育,創新校企合作機制,融合地方產業特色,拓展校外實訓基地的內涵建設,校企共建開發“公共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項目綜合實踐課程”的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通過專業教師下企業實踐,為企業開展職工開展文化素養和職業能力提升培訓、開展技術合作、解決技術難題,實現產學互動、校企雙贏,形成特色鮮明的“工學結合、產學研一體”的校企合作創新辦學模式。
(四)提升培養質量,實現校企共贏
通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我們深入企業調研,詳細了解用人單位的生產經營模式、員工隊伍結構、用工需求、用工計劃、崗位技能要求以及往屆畢業生在用人單位的工作表現等情況,認真聽取用人單位對學校人才培養的意見和建議,并就開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員工轉崗技能培訓,建立區域再就業基地,建立學生實習就業一體化基地,融入企業文化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等進行廣泛、深入的探討和交流。在遵循上述原則的基礎上,從本專業的實際情況出發,積極探索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努力辦出特色。依據基本能力、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要求,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深入開展“現代學徒制”教育,按照專業基礎實訓、專項技能實訓、專業綜合實訓和頂崗實習四個層次,在校內外專家的指導下,建成一批融教學、培訓、生產、職業技能鑒定和應用技術研發等功能于一體,具備“系統性、生產性、開放性”等特征的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產學研一體”、滿足學生綜合實訓和生產實習需要的校辦產業,緊緊依托合作辦學,完善校企共建共管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建設校外頂崗實習基地,最終形成工學結合、產學研一體的現代學徒制“三四五”人才培養模式,有效提升學校辦學質量和企業用工質量。
三、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一)地方政府配套政策不夠完善,在實際開展工作中難度較大
雖然相關部門出臺了中職學校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相關政策,但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實施初期,會對企業的生產、管理運作產生一定的影響,一方面企業導師參與學生(學徒)的培訓指導,增加師傅的工作量,企業相應的給每位師傅每月增加一定的補貼,這無形中增加了企業負擔;另一方面對學生(學徒)的管理難度增大,主要體現在學生(學徒)的年齡較小、思想結構不成熟、自我管理能力較差等方面,企業必須成立專門的現代學徒制學生(學徒)管理部門,為學生(學徒)提供良好的學習和生活、工作保障,這勢必給企業增加相當大的人力和財力開支,但目前還沒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希望相關政府部門能夠出臺相應的政策,鼓勵企業積極參與、開展現代學徙制職業教育工作。
(二)企業參與度不高,出現“一頭熱、一頭冷”現象
雖然目前很多學校都積極開展選擇性課程改革和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企業的轉型升級,對制造業的企業影響非常大,部分企業注重短期經濟效益,嚴重影響了相關企業對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參與度和熱情度,形成了“一頭、熱一頭冷”現象。
(三)企業注重短期效益,學生(學徒)保障力不足
不少企業在用工緊張時,首先想到的是職業院校,想到需要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的幫助,而用工不緊張時則不愿意接受學生學徒。部分企業用工不規范,不少企業對學生(學徒)的學習生活保障力度不夠,嚴重挫傷學習專業崗位技能的積極性,阻礙了現代學徒制工作的開展和推進。
四、改進與提升措施
(一)積極爭取政府及相關部門支持
學校將發揮“政府辦學,部門共建”的優勢,積極爭取政府及相關部門支持,特別是對行業企業等方面的傾斜性政策支持,為下一步更好地推行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爭取政策保障。
(二)鞏固原有成果,擴大試點工作
學校將立足本地,輻射周邊,在鞏固、做好原來試點工作的基礎上,繼續認真考察、篩選符合條件的市內外優秀企業,作為下一步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單位。創造性地建立了由學校、企業、行業協會等多元化辦學主體共同參與的辦學模式,建立了“1專+N企”“1企+N專”的合作模式。
(三)積累經驗,找出不足,加強學習,不斷完善
學校將認真總結經驗,學習和借鑒兄弟學校的成功例子,結合學校實際,認真查找不足,不斷完善現代學徒制的制度、方案、體系等一系列內容,努力走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新路子。
參考文獻:
[1]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Z].教發〔2014〕6號.
[2]陳解放.產學結合與工學結合解讀[J].機械職業教育,2007(4).
[3]浙江省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方案[Z].浙教職成〔2014〕126.
[4]楊海華.課程改革:我也有話要說:一個草根職教人的課改思考[J].職教通訊,2015(13).
[5]姜義林.淺析高職教育頂崗實習課程化管理研究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4(8).
[6]關晶.新背景下中職教育怎么辦:基于浙江中職課改的思考[J].職教通訊,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