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
【摘要】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進步,使得人們的視線開始投向心理健康問題。隨著我國孤獨癥兒童數量的逐年上升,孤獨癥兒童的治療問題也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本文根據孤獨癥兒童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論述了以音樂為媒介打開孤獨癥兒童封閉的世界的治療方法,并對音樂治療進行了一些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孤獨癥兒童;音樂治療;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J618.9 【文獻標識碼】A
孤獨癥,也成為自閉癥,是兒童早期多發的精神發育障礙疾病,對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發育都能產生極大影響,會出現社交障礙、行為障礙和語言溝通障礙等。音樂治療以音樂為媒介發生作用,是公認的一種較好的孤獨癥治療方法,能調節兒童情緒,引導情緒釋放和轉移,目前,在孤獨癥兒童的治療中取得了相當大的成效。孤獨癥兒童的音樂治療方法主要有聆聽法、即興演奏法和再創造法
一、孤獨癥兒童與音樂
根據相關研究,孤獨癥兒童在語言、行為以及智力發育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而大部分孤獨癥兒童對音樂具有相當廣泛的接受度,甚至是喜歡音樂的。正是因為如此,音樂對孤獨癥兒童的治療非常有效果。音樂相當于一種催化劑,可以強化患者的反應意識。通過音樂,孤獨癥兒童可以對周圍環境產生感知,并且做出回應。
(一)讓孤獨癥兒童感覺到安全和友好
孤獨癥兒童對外界的排斥是因為缺乏安全感,而治療師要和兒童建立良好的情感互動,首先要向孤獨癥兒童證明自己是安全的。音樂能對患者起到安撫的作用,讓治療師和患者在平靜的氛圍下進行交流。
(二)治療環境和時間非常重要
孤獨癥兒童對環境有特別的要求,對東西的擺設和顏色都有特殊反應。因此在進行音樂治療時一定要注重治療環境,最好選擇光線和顏色比較柔和的環境下進行,而且房間不能雜亂,否則會引起他們的煩躁情緒。適當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室外治療。
治療時間要根據兒童的身體和心理情況進行安排,最好有一定的周期規律。
(三)家庭配合
孤獨癥兒童的音樂治療不僅僅是發生在治療師和患者之間,家庭也應當進行適當配合,而且要長久地堅持下去。在這個過程中,患者家人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在音樂治療中,兒童的父母要明確地知道,兒童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所進行的一些哼唱、演奏和動作是他們內心情感外泄的表達,也是他們情緒變化的象征,家長可以在觀察的過程中注意兒童情緒的變化,從而把握住音樂循序漸進的治療過程。
二、音樂治療的作用
(一)促進孤獨癥兒童的語言溝通能力
孤獨癥兒童由于缺乏和外界的溝通交流,因此對外界的認知理解低下。而音樂治療可以給孤獨癥兒童學習到大小、數字等基本性常識,提高對外界的感知和認知能力,增強對外界的了解,同時聽覺可以帶動視覺的集中性,動作的規范性,一定程度上增強孤獨癥兒童的節奏感和韻律感。而且聽覺是發展語言能力的基礎,先聽再說是語言交流的基本規律,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會一定程度增強孤獨癥兒童的語言交流能力。
(二)幫助患者進行情感表達
孤獨癥兒童在情感表達方面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障礙,部分患者緊張、焦慮,無法正常管控自身情緒,無法對負面情緒進行自然消解和分化。而聆聽的過程會給他們營造一個輕松的氛圍,讓患者學會放松,通過韻律和節奏自然而然地表達或高興或悲傷的情緒,把負面情緒排解出來,從而改善精神狀態。
(三)增強患者的注意力
孤獨癥兒童注意力不集中,無法長時間在一件事上集中精神,是一個普遍特征,也是孤獨癥給他們生活和學習帶來困擾的一個重大因素。音樂治療能有效開發兒童的模仿力,讓患者在聽音樂期間把精力集中在音樂上。患者在聆聽音樂期間注意力會集中在旋律、節奏以及情感方面,另外在再創造性治療方法中,兒童通過打擊樂器、唱歌等方式,延長注意力的集中時間,身體其他部位也在運動,增強身體協調性。
(四)改善患者失常行為
嚴重的孤獨癥患者會存在自我否定,自我傷害,拒絕和外界交流的行為。音樂治療可以刺激患者的聽覺和認知能力,在他們聆聽過程中長時間關注樂曲的旋律、歌詞等,從而減少其他肢體動作,減少自我傷害的機會。在唱歌的過程中,不斷鍛煉兒童的發音和語言交流能力,長期保持下去會激發患者和外界交流的欲望,增加和外界溝通的機會,循序漸進地改變多種失常行為[1]。
總之,兒童孤獨癥給數千萬兒童和家庭帶來巨大痛苦,但并不是不可治愈的,音樂治療作為一種被廣泛認可的治療手法,將音樂作為打開患者心門的鑰匙,對患者進行積極的情感宣泄,協調身體運動能力,提高語言和肢體交流能力,增強孤獨癥兒童生存和生活技能,提升智力發育。
參考文獻
[1]王柯入.淺談孤獨癥兒童的音樂治療[J].黃河之聲,2017(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