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雷,段莎,魏琳,馬換亮,楊丹,陳麗敏
[摘 要] “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高等職業教育的研究在我國經過三十多年的摸索已形成了相對完善的體系,但是仍舊存在著一些不足,如何在新形勢下進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機制優化,成了高職院校共同面對的問題。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工作機制優化;研究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5-0016-01
一、新形勢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機制優化研究的重要意義
“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相對于普通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豐富研究成果而言,高等職業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缺乏系統性和深度,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研究也較少。因此,開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機制的優化研究很有必要。
二、以“知黨學黨跟黨走 青春獻給十九大”河北女子職業技術學院護理系紅色主題教育活動為例進行工作機制優化分析
(一)活動背景
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成為高校的首要任務。但高職學生薄弱的政治理論功底,不高的政治理論學習熱情與學生群體需要學懂、弄通、做實“十九大”精神的目標有了悖離。如何在學生群體積極開展一系列有聲勢、有深度、有特色的學習宣傳和教育培訓活動,如何創新思想觀念、運行機制以及內容和方法成了重中之重。
(二)思想觀念創新
思想觀念創新是行為實踐創新的基礎和前提。我們開展“知黨學黨跟黨走 青春獻給十九大”是經過反復推敲與研究的:一方面體現年輕人只有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把“青春夢”融入“中國夢”,才會有更大的擔當和作為;一方面體現高職學生需要進一步提高自身政治素養,提升以黨的“十九大”精神武裝下的實踐能力。
(三)運行機制創新
機制創新是思想政治煥發生機的保障。我們在機制創新中,(1)注重在活動前期做好學生需求分析。“學生需要什么,教師需要給予學生什么,通過什么方式給予”,一直是學生教育和管理中亙古不變的話題。如果不能將“十九大”博大的知識內涵與當代學生的思想需求充分結合,活動必將在實效性上大打折扣。(2)在活動初建立以目標管理為總體思路的責任制。系主任總體負責并細分目標,輔導員教師、專業教師分工合作,齊心協力抓思想工作。(3)在活動開始建立高素質的學生干部工作隊伍。配備好政治素養好、具有較強組織管理能力的學生作為活動的骨干,利用“學生自管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4)在活動結束后注重實效性檢驗,通過調研、問卷、座談等形式,利用菲利普斯評估模式中的“反應層面、學習層面、行為層面、結構層面”進行分析論證,為下一個階段的活動做好準備,做好PDCA循環管理。
(四)活動內容創新
大學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主要是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心理教育五個要素組成的統一整體。除此之外,還需要與時俱進加入外延要素,比如大國觀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在教育內容的創新上,不能再完全依托于哲學原理,而應采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話語系統。
根據要求,我們開展“觀紅色革命電影 學十九大砥礪前行精神”紅色主題革命電影活動、“不忘初心跟黨走 女院學子勇擔當·我最喜歡的一句話”“紅色文化之旅”赴革命圣地西柏坡學習等14次活動,收到了良好效果。
(五)活動載體創新
在思想政治活動中要多關注新載體,進行載體創新,特別要重視“微載體”的使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載體作為一種新的教育實踐方式,是網絡新媒體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結果。微載體作為網絡流行“微文化”的衍生品,專指“微信、微博、微公益、微課”等一系列與微相關的網絡載體方式。在“知黨學黨跟黨走 青春獻給十九大”主題活動中,我們充分利用“女院護理青年”微信平臺,進行黨的十九大思想宣傳、互動問答、政治解讀。利用河北省直工委“黨建云”平臺,對整體活動、系列活動進行包裝宣傳,在全省范圍內提高品牌活動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利用學生碎片化的時間,我們開展“輝煌十九大 慰問革命人”赴河北省優撫醫院看望革命老人、“學習十九大 志愿我先行”赴省人民醫院參與志愿服務兩次微公益活動。
參考文獻:
[1]張寶軍.“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載體探究[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16(2).
[2]張園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有效運用的困境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