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唐仁,何濤,覃國蓉,李華忠,楊海紅

[摘 要] 通過當前“云計算”技術發展對普通高校“專升本”教育的影響進行了研究,指出當前“云計算”技術的發展將深刻影響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普通高校計算機專業普通專升本學生的學習方式,并對當前的教育變革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指出普通高校計算機專業的建設也應契合當地產業經濟發展,基于當前發展環境抓住機遇加強“云計算”背景下普通高校計算機專業普通專升本學生的培養,以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通過對云計算背景下普通高校計算機專業普通專升本教育現狀的調查與比較,研究完善普通高校“專升本”制度,使“專升本”教育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關 鍵 詞] 云計算;“專升本”教育;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5-0020-02
當前科學技術的發展使計算環境和設施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云技術的發展尤其對普通高校計算機專業發展的推動作用較大,對普通高校計算機專業的教學互動性、交互性要求更高。當前人類進入云計算時代,面對新技術迅猛發展的挑戰,作為銳意進取的高校,必然要將云計算與本科教學內容緊密整合在一起,以形成新時代的專業計算機科學技術教學的特色。同時普通高校計算機專業的建設也應符合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構建,基于當前發展環境做好“云計算”背景下普通高校計算機專業普通專升本教育學生的培養工作,以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鑒于此,本文對云計算背景下普通高校計算機專業普通專升本教育現狀進行調查與比較。
一、云計算技術概念簡介
(一)云計算技術的概念
亞馬遜公司推出了彈性計算云服務概念,Google公司提出了云計算的項目術語,讓“云計算”概念首先出現在公眾眼中,IBM公司在美國一所大型大學推廣云計算方案,為大學生提供了云計算硬件和軟件設備及技術支持,降低了云計算的成本,推動了云計算概念的推廣,云計算產生的歷史并不長,但云計算技術在近年來得到了飛速發展。
(二)云計算技術的分類
云計算技術的分類包括SaaS模式軟件、PaaS模式平臺和IaaS模式基礎設施。
SaaS模式軟件是云計算的一種服務模式,無需在本機安裝,可隨時隨地通過網絡來使用。PaaS模式平臺,把平臺作為一種服務提供的商業模式,從而降低成本。IaaS模式基礎設施,把基礎設施作為一種服務提供的商業模式,處理這些數據可能需花費一些時間。
二、普通高校計算機專業普通專升本教育面臨的問題
筆者對擁有專升本教育資質的山東某高校進行調查,發現該普通高校計算機專業普通專升本教育面臨問題為“考取難”“銜接難”“就業難”和“認可難”。
(一)普通高校計算機專業專升本學生考取難
職業技術學院或大專畢業生可以到本科院校進行學習,這個過程需要經過嚴格的選拔,錄取率只有5%,而一些重點建設高校是不設定“專升本”通道的,可見“專升本”考試難度大,5%的比例必然會使大多數大學生面臨“考取難”的問題,大多學生難以通過如此強競爭力的“專升本”考試。
(二)普通高校計算機專業“專升本”學習銜接難
高校計算機專業“專升本”學生中有一些是初中畢業生直接進入“3+2”高職接受教育,課程內容學習比較廣泛,但課程內容簡單,不夠深入,當通過“專升本”入學考試,再接受了三年的大學課程教育時,一些學生對本科課程學習不適應,如缺乏適當的指導,會感到迷失和困惑。普通高校的教學模式不能適應所有學生的教學要求,一些學生對教學方法和課程內容不適應,分別占48.6%和57.7%。在采訪中還進一步了解到一些學生認為高等職業教育和本科課程的培養模式差距很大,高職院校以培養技術人才為主要目的,文化課程學習處于從屬位置,而對本科生的課程他們接受起來有一定難度,造成了一定的學習壓力。
(三)普通高校計算機專業“專升本”學生就業難
普通高校計算機專業學生在畢業面臨就業的時候,就業壓力再次來臨,一些聘用單位不了解“專升本”的概念,對“專升本”學生有誤解和歧視,認為“專升本”學生與普通高校的學生有較大差異。在學生調查中有77.3%的學生表示,聘用單位對“專升本”學生是否屬于全日制本科生的認知有差異。此外,“專升本”學生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但理論知識不深,本科課程知識收益較少,在就業中不能完全滿足聘用單位的需求,
(四)高校計算機專業“專升本”學生認可難
在調查中了解到,44.2%的受訪學生認為普通高校計算機專業“專升本”學生的社會認同度較低,由于對“專升本”教育形式的有效性有認知差異,同時對普通高等院校計算機專業“專升本”學生的誤解,讓普通高等院校計算機專業“專升本”教育很難得到社會的完全認可,還需要有一個認知發展的過程。
三、云計算背景下普通高校計算機專業普通專升本教育問題的解決途徑
(一)打造云計算背景下的教育體系
通過云計算這項技術,可打造云計算背景下的教育體系。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信息化方法被應用于課程中,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程內容(見下圖),如基于云技術的IaaS教學平臺,提供了創新的教學服務模式,豐富了基礎網絡資源,學生可以通過電腦設備訪問基于IaaS平臺的網絡資源,學生可通過計算機和其他設備使用IaaS平臺提供的存儲資源,不用擔心數據丟失或損壞。在信息技術教學的基礎上,運用最流行的云計算技術來提高普通高校計算機專業普通專升本學生的電腦課程學習效果,減少理解抽象理論的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完善教學評價標準。
(二)注重專與本的有機銜接,制訂具有針對性的培養計劃
為提高教育質量,要關注“專升本”的有機銜接問題,制訂具有針對性的培養計劃,注重實踐與理論的聯系,關注技能發展的指引性等,以專業技能培養發展為主要方向,不僅有利于就業,而且符合技術人才的需求。
(三)提升教育質量,是普通高校“專升本”獲得真正認可的重要途徑
有些人認為,普通高校計算機專業“專升本”學生教育只是作為學校擴大教學規模的副產品,也有一些老師對待高校計算機專業“專升本”學生有偏見,要全面實現高校計算機專業“專升本”學生本科課程的均衡發展,提高本科課程的教學質量,從根本上改變社會偏見,使其真正得到認可。在云計算背景下,普高計算機專業學生應基于云計算學好專業知識,提升自身技能。云計算是一種引領計算機技術發展的潮流,成為未來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結合的一種新興的計算模式。通過網絡將巨大的計算程序自動分為許多較小的子程序,然后傳遞給一些龐大的服務器系統加以搜索,通過計算和分析將其處理結果返回給學生。普通高校計算機專業“專升本”掌握高端的技術,基于云計算提升教育質量,是普通高校“專升本”獲得真正認可的重要途徑。
(四)契合地方產業經濟發展,是普通高校“專升本”得以持續發展的生命力
重構契合地方產業經濟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地方計算機產業發展急需的IT高適應性技能型人才為核心,在專業結構優化、培養目標定位、培養質量保障、資源共建共享、團隊共建互聘、合作互利共贏等方面建立協同機制,以高校為牽頭單位,聯合政府、行業、企業、其他院校構建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組合,將高職教育資源的勢能轉化為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
構建計算機專業的“動態”人才培養機制。通過分析IT產業鏈的人才需求,探索、制定在軟件產業鏈中的人才培養標準,整合計算機相關教育資源,動態優化IT類人才培養方案。通過現代學徒制、探究式學習等手段探索,以及項目化、團隊式、導師制等方法,使人才培養質量適合行業、企業需求,就業率高、專業對口率高,具有競爭力,保證人才培養目標與市場需求的一致性。這些都將會極大地促進普通高校計算機專業“專升本”得以持續發展,并將給予其強大的生命力。
四、結論
做好云計算背景下普通高校計算機專業普通專升本教育工作,(1)要有靈活的教師指導,將云計算應用于本科生學習活動中,在教師指導下從知識共享的角度,分析云計算背景優點,做好云計算背景下的學習教學信息共享平臺構建工作,為普通高校計算機專業普通專升本課程學習提供動態存儲庫,讓學生可訪問這些資源,不會占用本地空間,且不受地域和時間限制。(2)創新學生協同學習模式。基于云計算條件創造協同學習環境,一方面可使學生更積極,通過協作平臺提供各種工具完成學習。另一方面,學生可通過同伴互動形成學習型社區,共同探索知識,創造性地利用集體智慧解決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3)采用靈活的學習評估模式。面對基于云服務與合作環境的師生互動,以“過程評價”與“學生互動”為重點,以評估結果與教師多元化“評價”為補充,做好本科生學習評估模型的靈活性改革工作。充分利用云計算共享平臺提供跟蹤服務,克服過去以“老師評價”為主體的全面評估模式片面性的問題,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云計算背景下普通高校計算機專業普通專升本教育的現狀分析,提出解決云計算背景下普通高校計算機專業普通專升本教育現狀的策略。
參考文獻:
[1]喻曉,胡成松.面向云計算人才培養的應用技術型計算機專業課程群建設[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5(3):25-27.
[2]常雪琴,王玉珍.基于云計算的電子商務專業建設研究[J].韶關學院學報,2015(12):81-84.
[3]陳剛,繆玲.基于云平臺以專業應用為導向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5(22):195-196.
[4]王海燕.“云計算”背景下的計算機網絡安全探討[J].無線互聯科技,2016(2):137-13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