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工作需求,提高C語言的學習興趣,學有所用。對《C語言程序設計》教材在內容、結構布局、實用性等方面,進行“加法”和“減法”等創新編寫,突出教材的理實一體化特點。
[關 鍵 詞] C語言;教材;理實一體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5-0028-01
教材是教師授課與學生學習的主要參考工具。高職教學因突出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和教學模式,教材建設也應該具有特色鮮明的教學內容,以符合學生特點和學習需求,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更好地面向就業、實現就業,并能很好地適應工作崗位。
一、現在高職《C語言程序設計》教材的不足之處
(一)教材內容一成不變
從第一本《C語言程序設計》教材至今,包含的知識點以及知識點排列的順序基本統一模板化,即為“基本語法”“三大結構(順序、選擇、循環)”“數組”“函數”“指針”“文件”。
(二)教材內容過于強調系統性和完整性
教材內容追求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忽略了關聯性和實踐性。比如,函數參數傳遞中的“地址傳遞”?!暗刂贰笔窃凇昂瘮怠焙罄m章節“指針”中才講到的內容,但為了使函數參數傳遞知識點完整,加入數組名做參數這一種“地址傳遞”形式。而后續講到“指針”時,又需重新提到或講解這部分內容。
(三)教材內容專業針對性不強
本科、??埔约案呗毴齻€層次的教材不同之處,只是在于針對不同層次的院校、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例題、習題和實訓的難易程度上略有區別而已。教材缺乏指向崗位群需求的針對性,沒有側重點。
(四)教材輔助學生自學功能弱
一般學生是形象思維長于邏輯思維,實踐學習長于理論學習。現有教材有大量文字性描述、理論性強,教材版面設計過于單調、不夠生動,教材內容的安排不適合高職院校大部分學生的認知特點等,導致學生學習困難,缺乏學習興趣,厭學情況嚴重。
(五)教材結構沒有新意
教材結構形式上基本是理論+習題+實訓,每部分各自獨立分開,出版配套教材往往也是理論教材占主導地位,習題和實訓只是理論教科書的輔助工具,可有可無。
(六)教材語言描述過于書面
教材中書面語言以及專業術語過多,語言死板,學生不能理解教材中所陳述的內容,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起不到輔助教學、做課后教師的作用。
二、理實一體《C語言程序設計》新編教材在常規教材基礎上所做的“加法”和“減法”操作
(一)“加法”操作
1.增加教材內容
根據就業企業需要增加了數據結構中的鏈表、棧、隊列和二叉樹的基本知識部分,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和未來就業做好知識儲備。
2.增加圖例
實現看圖說話。把理論強、專業術語強、文字多等形式的大部頭著作,轉化為適合高職學生學習特質的圖文兼備“連環畫”式教材。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欲望。
3.增加注釋
增加代碼語句的注釋,把難懂、分離的理論講解融入注釋中,讓學生一看就知道每條語句包含的語法知識,這樣做到了理論聯系實際,擺脫枯燥純理論文字的閱讀疲勞。
4.增加實訓
因“C語言程序設計”是要求實踐能力的課程,在常規教材基礎上增加針對性強的實訓內容,實現讓學生練中學、游戲中學。
(二)“減法”操作
1.減少教材內容
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設置教材內容,即“用則加,不用則減”的原則,減輕學生不必要的學習負擔。從而轉變原有專業課教材理論知識繁雜、高深難學的狀況。
2.減少理論文字
減少理論文字,運用通俗易懂文字來敘述,使學生能看懂教材所講內容,實現課后能自學的目的。
三、理實一體《C語言程序設計》教材主要解決四個關鍵性問題
(一)教材內容
主要解決教材知識點的選擇,如例題、習題和實訓的選擇等。合理分布各個知識點出現的位置,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潤物細無聲地、不知不覺中讓學生掌握知識。
(二)教材形式、結構布局
以四個主案例為中心,圍繞其展開各個知識點的講解、滲透,新功能的添加。根據某個知識點把理論+習題+實訓融合在一起,以課時為單位,一環套一環,一層遞進一層,知識點不斷在主案例上疊加,最后形成一個完整的C語言知識體系。
(三)喜聞樂見
增加教材圖例比例,讓學生看圖說話。設計與教材配套的知識點講解動畫,生動演示例題、實踐等環節理論問題的實現原理和過程。意在把大部頭專業性的著作打造成通俗易懂、易模仿操作,類似連環畫性質的教材,通過游戲方式輔助學生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課后實用性
教材開發注重實用性,讓學生感覺教師就在身邊。同時掌握知識任務驅動式+過程化考核結合,側重考查學生對各個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便于日后過程化考核理論聯系實際。使理論與生活實際問題結合,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思,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通過理實一體化《C語言程序設計》教材多方面的改革創新,以及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讓學生能喜歡上C語言,學好C語言,并培養學生從被動到自主的學習習慣,為今后步入工作崗位做好知識鋪墊。更好地體現高職教學性質,充分挖掘學生的個性潛能優勢,推動學生的個性全面和諧發展,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綜合實踐能力,實現培養目標與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對接。
參考文獻:
[1]蔣高飛.講解“C語言”課程幾點心得[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8).
[2]郭美云.高等職業教育《C語言程序設計》教材改革[J].承德石油高等??茖W校學報,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