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
[摘 要] 在職業院校的普通話教學實踐中突出職業性和應用性,將普通話教學實踐與職業需求有機融合,對普通話教學實踐環節進行有益探索,可以讓普通話教學更加接地氣、出實效,可以取得學校教學效果和學生職業能力雙提升的效果。
[關 鍵 詞] 職業院校;普通話;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5-0103-01
普通話教學是職業院校教育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普通話的運用能力是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普通話教學與職業需求有機融合,能夠起到提升學校普通話教學實際效果和增強學生職業能力的作用。
一、普通話教學實踐與職業要素結合點的發掘
當前,普通話教學多是以傳統的教授法為主,強調發音的技巧和準確性,突出等級測試的應試性,學生在這種訓練模式下雖然能做到標準的普通話發音,但是難以在生活中自由表達[1]。將職業中的環節和要素引入普通話教學中,將自我認知、職業認知、目標設定、求職行動等環節與普通話教學實踐環節相結合,找到職業與普通話教學的結合點,對提高學生參與普通話教學的積極性和提升普通話教學的實踐性,讓學生的普通話學習有目標、有動力、有實效,十分必要。
二、普通話教學實踐與職業要素結合的實施
(一)普通話教學實踐與自我認知的結合
“請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吧”,這個要求在普通話教學實踐和學生求職應聘中都經常遇到。將姓名、性別、學校、院系、學歷、專業、家庭成員、興趣愛好等進行機械羅列是最常聽到的回答方法。即使語音正確、表達流暢,在普通話教學中這樣的回答只能算中規中矩,在求職應聘中這樣的回答可以說毫無競爭力,因為這樣的回答沒能給HR提供簡歷上已有內容之外的任何有效信息,沒有體現出讓HR選你排他的競爭得分點。如果在自我介紹的訓練中簡單進行基本情況的介紹,同時進行性格、興趣、技能、價值觀等的闡述,這樣的回答就會更加生動而鮮活,其回答的詞匯量也會更加豐富,從普通話教學實踐上訓練效果更好,從就業上就業競爭力更足。
(二)普通話教學實踐與職業認知的結合
學生進行普通話學習的目標影響其普通話學習的方法和策略。如果僅將普通話學習的目標定位為通過普通話等級測試,那普通話學習很容易陷入對字詞的發音方法和技巧的死記硬背中。同時,普通話教學書籍內容的編排一般是按照概論、語音、應用、測試等模塊進行的,突出教學的系統性和專項訓練的針對性。但是,缺少實際應用背景的普通話教學,其實踐性會大打折扣,其對大學生就業的促進作用難以充分發揮。如果將學生在未來職場中可能需要用到的專業知識、需要具備的能力素質與普通話教學實踐相結合,學生在日常普通話教學實踐中就會加強對職業的認知,就會有意識地加強專業領域名稱、專業技術標準、專業服務用語的學習與訓練,就能進一步拓寬普通話訓練的詞匯覆蓋面,讓學生在普通話教學上接受專業訓練的同時在業務能力提升上有發展。
(三)普通話教學實踐與目標設定的結合
在職場目標管理中有一個SMART原則,強調目標的設定要明確、可衡量、可達到、相關性和有時限。這個原則也可以應用在普通話教學的目標管理中。有的學生將普通話學習的目標設定為學好普通話、用好普通話,但如果對照SMART原則則有4個要素不太符合:雖然學好的目標方向是明確的,但主觀的好的標準不易衡量,沒有可衡量的標準目標就不易達到,單一的目標設定缺乏目標間的相關性,目標達成的時限沒有確定。對照SAMRT原則對普通話學習的標準進行調整,如在本學期內每天學習幾個生字詞,每周進行多長時間的閱讀和表達訓練,每月進行幾次普通話測試模擬,學期末通過普通話等級測試,第幾學期進行實習和求職實踐,在實習和工作中檢驗和提升自身普通話的水平并找到一份什么樣的實習或就業崗位,就可以將職場目標管理的SMART原則遷移到普通話教學實踐中,普通話教學的效果評估會更加具有操作性。
(四)普通話教學實踐與求職行動的結合
標準流利的普通話是普通話教學效果的最直觀表現,檢驗普通話教學效果除普通話等級測試的渠道外就是現實應用,而求職擇業則是現實應用中非常有效的渠道。用人單位在選人用人的過程中具有能力素質的傾向,而標準流利的普通話是體現較強溝通、協調、組織能力的基礎和前提[2]。在求職自薦中,專業水平、溝通交流、抗壓應變、組織協調、團隊合作等能力是學生求職的重要砝碼,而這些能力的表現除專業技能筆試外絕大多數是HR在與畢業生的面試交流過程中作出的評判。普通話不標準、不流利,HR一般不會歸因于學生普通話課程沒學好,而會更容易歸因為學生綜合素質不達標。普通話標準流利,HR更容易作出學生專業技能過硬、思路清晰、表達流利、抗壓和應變能力強、具有一定的組織和協調能力的評判。將普通話教學實踐與求職行動相結合,既是對普通話教學實踐的延伸,又是對普通話教學成果的檢驗。
職業教育要突出職業,普通話教學要突出應用。職業院校在開展普通話教學的過程中瞄準現實職場需求,突出現實職業導向,增強學生應用普通話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進行就業導向的教學實踐探索,對提升普通話教學實際效果和增強學生職業能力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李林徽.就業導向視閾下的高職普通話教學研究[J].柳州師專學報,2013(6):112-114.
[2]嚴倩.普通話教學運用互動合作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文教資料,2017(1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