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波

[摘 要] 分析了我國職業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為了解決高職畢業生就業難和生產企業招工難的問題,實施現代學徒制來破解該難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 鍵 詞] 現代學徒制;高職教育;應用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5-0177-01
現代學徒制的職業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是通過高等學校與生產企業的深層次合作、學校教師與企業師傅的共同教育與培養、學校的課堂學習與實際工作崗位的實踐,主要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的培養。它將傳統意義上的學徒式的培訓和現代高等學校教育相結合,重點強調在真實工作場景中進行經驗學習活動。
一、我國職業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無論在辦學規模、招生數量還是人才培養的質量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發展和進步,但隨之也產生了一些問題,一方面國家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視程度加大,另一方面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面臨許多困難,如生源問題、畢業生就業錯位等問題已經成為制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瓶頸。我們可以嘗試在高職院校引入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來解決這一社會難題,進一步緩解社會上高職畢業生“就業難”、企業“招人難”的困境。
二、現代學徒制的探索與實踐
本文以數字測繪專業為研究對象,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施校企雙元育人和學生雙重身份為基本特征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一)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方案的設定
學院與生產企業共同研究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在3年的學制內,根據培養目標、培養內容和培養方式,分階段和層次實施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且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確定的專業教學內容進一步明確校企合作的具體形式,最終在企業與學校、教師與企業導師和師傅共同合作的基礎上,構建“學生—學徒—員工”式的三位一體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研究
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主要包括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和校企實習基地建設。建設實訓基地時,我們本著以就業為導向,以項目實踐教學為主線,以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為重點,進一步提高實踐教學水平。
(三)課程體系開發
按照現代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要求共同編寫教材,緊密結合企業生產實際,體現“教學做”一體化。重點是構建適合現代學徒制的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的開發主要考慮了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和標準、工作崗位標準中涉及的專業理論知識、實踐技能以及職業素養等要求,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理論知識扎實、操作技能超群、職業素質優良的目標。
我們采取了“2+1”的分段形式,分兩段學習專業課程和技能。根據專業特點,要求學生首先在學校學習一年半的基礎課和部分專業課后送到企業,在企業導師的指導下從基礎開始進行見習,跟崗半年;然后回到學校再進行半年的專業課學習,最后在企業進行半年的頂崗。
(四)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現代學徒制的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研究
在進行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的同時,重視學校的專業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和校企師資的雙向交流。具體為:(1)每年安排1名教師到相關的行業企業進行6個月的生產實踐,以提高生產實踐能力;(2)每年安排1名教師參加與本專業相關的專業技能培訓,以提高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3)每年安排1名教師參加與本專業相關的職業能力培訓、課程開發與教學資源建設等培訓,提高教師教學和從事課程建設的能力;(4)通過聽課評課、教學競賽、教師技能競賽等形式全方位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專業技能。
三、結束語
實行具有中國特色的基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現代學徒制,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我們要結合學校的自身優勢,切實發揮每一個生產企業的主體作用,進一步優化高等職業人才培養的過程與環境,全面提高高職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崗位實踐技能,切實提高高職人才培養的質量,最終達到學校、企業和學生的多方共贏。
參考文獻:
[1]張陽,王虹.現代學徒制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中的實踐與探索:基于“雙導師”的視角[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33).
[2]繆琨.基于產教融合、課證融通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為例[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