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麗梅
[摘 要] 隨著當下高職學生就業難、就業質量不高等問題的出現,國家及有關部門對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有效培養給予了高度重視,不僅要轉變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而且還要加強工學結合模式的合理運用,對該模式下的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進行詳細闡述,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新的優化建議。
[關 鍵 詞] 工學結合模式;高職學生;職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5-0185-01
高職院校是為社會提供技術型人才的重要場所,其人才培養理念應以就業為導向,并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方式,將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作為學校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這樣才能提高高職學生的就業能力,從而為其日后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分析
工學結合模式,是新課改要求下的一種新的人才模式,主要是加強高職院校與相關企業的合作關系,通過學校和企業的不同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來提升高職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學習能力,進而為其日后就業創造良好的條件。因此,相關院校必須重視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積極采用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這樣才能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為社會提供更多優秀的復合型技術人才。
二、工學結合模式下培養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有效途徑
(一)樹立正確的職業意識
首先,高職專業教師要對新步入學校的學生進行深刻的專業認識教育,使之可以對自身的專業和日后所要從事的職業進行初步了解,并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就業方向有著明確的認識,進而對職業素養有著更進一步的理解,并為之而努力奮斗,早日成為一名職業素養較高的復合型技術人才。
其次,高職專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并通過相關的講座、比賽活動以及專業課程等,來讓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意識,使其可以明確各階段的學習目標以及將來發展所需的專業知識,進而能夠自主制訂學習任務和未來職業發展計劃,并將其付諸實際行動。
由此可見,高職學生入校初期的專業認識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可以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提高其職業素養,而且還能為學生日后發展指引正確的方向,從而為社會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二)開展豐富的校園活動
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艱巨任務,必須貫穿到學生整個學習生涯。在制定具體人才培養方案時,相關教師不僅要結合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對應的課程體系,而且還要根據高職學生的就業需求,為其設計專屬的學生素質教育計劃,即在高職學生進行專業學習的過程中,安排各種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進而在活動中不斷滲透職業素養教育,以便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例如,相關教師可以開展辯論賽、專業技能大賽、面對面人物訪談等活動,這樣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就可以對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進行深入的了解,并在此基礎上認識到具備良好職業素養的重要性,進而自覺養成良好的職業態度。
(三)大力加強校企合作
1.邀請企業技術專家來校參與教學
現階段,大部分高職院校教師都是由在校大學生所擔任,其雖然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但是相應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卻偏低。這就使高職專業教育質量大大下降,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也帶來很多的不利因素。因此,為了改善這種教學現狀,相關院校可以通過邀請企業技術專家來充實教師隊伍,使之成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這樣既可以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又能將自身所具備的職業素養潛移默化地感染給學生。此外,這些企業的技術專家還能幫助學生解答一些理論知識無法解決的學習難題,進而通過近距離的培訓和引導,來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學習素養。
2.帶領學生深入企業中進行參觀實習
參觀實習是高職院校進行人才職業素質培養的必要手段,一般在學生專業課開展之前來進行,周期以一天到一周不等。學校通過與對口企業的長期合作,建立了專門的校外實訓基地,以期通過企業的生產資源來彌補學校教育資源的不足,進而讓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最大提升。同時,學生在企業參觀實習過程中,能夠深刻地感受到實際工作環境,使之對自身的職業需求有所了解,并通過與企業技術人員、流水線作業人員的交流,切實掌握一定的專業實踐技能,這樣既可以為日后學習和就業創造良好的條件,又能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
(四)構建完善的職業素養評價體系
為了進一步提升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使之成為一名優秀的復合型專業技術人才,相關學校就要構建完善的職業素養評價體系,對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培養效果進行綜合性評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可以在專業領域中奮發圖強,不斷向未來發展目標努力前進。同時,通過全面的評價,還可以加深學生對職業素養的理解,使其可以對日后就業方向有著明確的認知,進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
綜上所述,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效,其對學生日后就業以及學習生活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相關教師必須重視該人才培養模式的運用。
參考文獻:
[1]莫方軍.工學結合培養導向下的高職學生管理思路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2):13-14.
[2]湯玉華.試論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J].世紀橋,2017(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