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寶劍 錢夢勇 樊桂成 徐靜 劉丹 任小燁 佘佳蔓
摘 要:公立醫院醫療衛生費用節節攀升是一直以來備受關注的問題,涉及民生、政府醫保資金的收支等多個方面,降低醫療衛生費用刻不容緩,這就需要醫院不斷提高管理水平,通過各種渠道改變此現狀。本文從公立醫院微觀管理角度出發,從人力資源管理、資產管理、成本管理等幾個重要方面分析,并通過一系列措施的實施,公立醫院可以控制部分運營成本,降低醫療衛生費用,緩解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和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
關鍵詞:公立醫院;醫療衛生費用;人力資源;資產;成本
一、控費的背景
2009年,醫改新政陸續頒布實施,衛生總費用投入不斷攀升,但效果并不盡如人意。2010―2016年間我國衛生總費用占GDP比例保持在接近5%―6%甚至以上,呈逐漸增加趨勢,我國衛生總費用及人均衛生費用發展態勢見下表。
全國衛生總費用及人均衛生費用節節攀升,從結構上來看政府衛生支出所占比例有所提升,與2010年28.7%對比,2016年已升至30.0%,衛生總費用占GDP比例也在節節升高。
《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報告2014》(以下簡稱報告)指出,近三年我國衛生總費用平均增長速度達到13.2%,為同期GDP增長速度的1.62倍,如果不能控制當前醫療費用過快增長勢頭勢必會給政府財政、實體經濟背上沉重的負擔;從2000年至2013年,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的年平均增幅較支出的年平均增幅為1.19%,據此推測,2024年就出現基金累計結余虧空7,353億。
因此,報告建議我國衛生總費用增長速度要與國民經濟發展速度相協調,并應嚴格控制醫療費用過快增長,以防止因各級財政支出壓力過大而導致的“醫療費用社會經濟危機”在中國上演。報告預測,到2020年,我國將初步建立分級醫療服務體系;到2030年,民營醫療機構承擔服務工作量將達到40%,公立醫院下降到60%,這對公立醫院來說亦是一個“危機”,即不是民營醫療機構大量增加,就是公立醫院數量大幅度減少,而且這個結果在醫改政策推動下是必然的,2017年底初現端倪。
二、控費的選擇
從政府管理角度講,醫療衛生費用上漲過快,一是讓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和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得以延續,二是讓醫保資金難以為繼,所以從控費的角度來看,有宏觀的和微觀兩個層面。宏觀層面是改革政府管理部門,加強其管理功能,如重組政府醫保資金管理部門,實施醫保資金多種精細化管理方法等。
從微觀層面講,控費的路徑選擇即是對公立醫院的各種管理改革,尤其以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為主要手段,故本文僅著眼于微觀,即公立醫院在控費的要求下,如何降低成本,增加自身的競爭力。本文僅就微觀控費進行分析探討。
三、控費的主要路徑
1.盤活人力資源,提升人力資源效率
(1)人力資源管理現狀。公立醫院屬于事業單位,雖無市場化,但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公立醫院也要遵循經濟規律辦事,開展經濟核算”的號召下,其實也參與了市場競爭,其中以收支結余提取獎金的方式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另外,公立醫院的行政后勤人員參與市場化的程度較低,且此部分管理者多是帶有關系色彩的、并不能充分展現知識水平的管理者,因此相對于高效率的市場化單位來講,管理水平低下。
(2)解決對策。任何改革,人是第一要素,公立醫院控費工作的開展也是如此。公立醫院若不建立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話,管理人員的積極性是很難調動的,長此以往甚至已經形成一種慣性,思維很難改變,對新生事物就會不斷抗拒。同時,公立醫院因體制原因,也很難在醫院里找出既懂市場經營,又懂管理的領導者,因此決策者的眼光要向外,公開競聘職業化管理者,例如向長庚醫院的管理者學習。
聘請具有行業背景的管理者,能深度理解醫院人力資源困局,“精兵簡政”,有效處理因改革帶來的人事變動問題,所以,人的變動是公立醫院轉型的第一要素,也是實現降低人力費用的第一要素。
相當一段時間,公立醫院人員管理效率非常弱化,甚至是人力資源部門功能不清的問題在絕大多數醫院都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情,并且醫改已經走過十年的時間,近期國家在醫改方面又發布了很多新政策,公立醫院應以此為契機,對人員實施定崗定編,理順各種勞資關系,開展績效工資改革,多勞多得,優勞優得,以調動廣大一線醫療衛生服務人員的積極性,降低醫療衛生費用。
2.盤活各種資產,提高資產使用效率
(1)資產管理現狀。醫院擁有或者使用,能以貨幣計量并能帶來一定經濟效益的經濟資源,是醫院資產。它主要包含了醫院的固定資產、流動資產以及無形資產。但是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市場經濟體制的沖擊下,公立醫院在資產管理方面存在著某些弊端,提高效率也就成為控制醫療衛生費用的另一個路徑。
資產管理弊端較多,如資產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管理、監督機制。在管理制度方面,長時間受到舊習慣的影響,無章可循。再如固定資產內部管理機制不健全,沒有明確資產使用單位與管理單位的相關職責、權限,使得管理職能分散。制度的不健全導致部門之間缺乏溝通,缺乏相互制約的能力,出現相互抵制、拉對方后腿的現象,缺乏有效的分級管理,造成固定資產賬目與實賬不清,資產使用效率極低,甚至提前報廢、損毀。而且,對于資產重視購置,輕視考核,造成了資源的嚴重浪費。
(2)解決對策。強化公立醫院資產管理,提升資產使用效率,是降低醫療衛生費用的重要手段。第一,進一步建立健全資產的管理、使用等制度,實行分級管理、統一領導,落實目標責任制。對固定資產進行定期或按月進行盤點,快速提高使用效率。第二,注重分析資產經營效益,通過采用科學的方法,提升資產的經濟效益。強化醫院各部門的基礎工作,提升數據可信度,提高分析的準確性。采取科學的綜合分析法,分析、預測出醫院發展程度、資金的價值等,從而對資產經營效益做出更深層次的分析。
3.加強內控,降低各種成本
(1)成本管理現狀。要提供優質高效和可接受的醫療衛生服務,就要深化成本核算,并進行精細化核算,實行責任制核算方法,建立標準化體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也就是控制了醫療衛生費用的不斷攀升。
雖然2011―2012年的公立醫院財務制度和會計制度改革,強化了成本管理意識,但幾年過去了,公立醫院的成本核算和管理并不盡如人意,整體成本核算的準確性體系并沒有建立起來。
(2)解決對策。第一,公立醫院醫療衛生費用不斷攀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加強內部控制首當其沖。公立醫院科室原材料成本率居高不下的是管理失控的問題,因此,處理此事項的解決方案是通過技術手段實現內部控制,例如“二級庫管理”、合理設定科室材料消耗標準,制定合理的庫存管理制度。第二,重視供應鏈業務管理,降低源頭成本是控制費用的重要策略。公立醫院的醫療衛生服務是免收稅金的,因此稅對公立醫院成本費用的影響極大,若在采購時能考慮稅的問題,將會降低不少的費用支出,即盡量選擇低稅率的原材料。
公立醫院醫療衛生費用節節攀升是一直以來備受關注的問題,涉及民生、政府醫保資金的收支等多個方面,降低醫療衛生費用刻不容緩,這就需要醫院不斷提高管理水平,通過各種途徑,改變此現狀,因此,轉變經營思維,重構流程,改變經營,也都是我們需要關注的重要方面,相信通過一系列措施的實施,公立醫院可以控制部分運營成本,降低醫療衛生費用,使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和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得到緩解。
參考文獻
1.張宗正.對公立醫院資產管理現狀的若干思考.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2(20).
2.由寶劍,等.論公立醫院餐飲降本增效扭虧為盈的運營策略與方法.中國管理會計,2018(1).
3.劉國祥,李斌,徐小雪,等.我國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中國醫院管理,2010(1).
4.張立,寧君云.管理會計在醫院醫??刭M管理中的作用及分析.醫院管理論壇,2016(11).
5.李欣.管理會計在醫院財務管理中的作用分析.中國外資,2012(04).
6.張兵,趙佩瑚,楊紅梅.從醫保費用收入的變化情況分析醫院控費管理的效果.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2(03).(責任編輯:蘭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