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妍婷
摘 要:現階段,我國實體經濟水平與虛擬經濟水平之間的差距日益明顯。大數據日益對全球各大行業領域以及經濟、社會等產生重大影響,大數據與行業深度融合對提升我國實體經濟水平影響重大。本文以審計行業為例,提出大數據如何推動審計行業的發展以及提出相關的實踐建議。
關鍵詞:實體經濟,大數據,審計行業,發展
一、引言
隨著虛擬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它對實體經濟產業結構的影響越來越強,而對實體經濟增長的作用越來越小,超過一定水平后,甚至會抑制實體經濟的增長。
隨著我國信息化發展水平日益提高,大數據產業體系初具雛形。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為我國實體經濟水平的提升帶來了機遇。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對加快推進科技創新、行業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在此背景下,作為“經濟警察”的審計行業,會受到大數據帶來的怎樣的影響,又會對我國實體經濟水平的提升做出什么樣的貢獻,是一項值得研究的課題。
二、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
虛擬經濟行業主要包括金融行業和房地產行業,除此之外的行業都為實體經濟行業。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由于虛擬經濟的發展壯大,給傳統的實體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不僅增加了實體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在整個發展過程中,虛擬經濟的發展占用了過多的資金,從資金層面上來看,它對實體經濟的發展也有了明顯的限制。近年來,虛擬經濟行業的收入占全部行業總收入的比例逐漸上升,若不采取一定措施,實體經濟收入的比例將持續下降,表1是從2002年到2016年虛擬經濟行業收入與實體經濟行業收入對行業總收入的貢獻度占比數據。
從表1各數據來看,由于實體經濟所占比重較大,對行業總收入的影響也就相對較大,從2002年到2016年,虛擬經濟行業收入占行業總收入比例增長率為58.93%,由于虛擬經濟行業包括金融和房地產行業,容易產生泡沫經濟,使實體風險加大。虛擬經濟若過度增長,與之相關的交易持續膨脹,從而不利于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
三、大數據時代的來臨
1.大數據的含義與特征
(1)大數據的含義。大數據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2)大數據的特征。在維克托 邁爾―舍恩伯格及肯尼斯房飪艘嘈吹摹洞笫菔貝分寫笫菔遣揮盟婊治齜ǎǔ檠韃椋┱庋慕菥叮捎盟惺萁蟹治齟懟4笫菥哂?V特點: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低價值密度)、Veracity(真實性)。
2.大數據當前的發展現狀
大數據目前正處在研究發展的起始階段,主要在基礎理論、關鍵技術、應用實踐、數據安全等四個主要方面展開研究。當前大數據產業保持高速發展態勢,各級政府和企業大力推進,技術創新取得明顯突破,大數據應用推進勢頭良好,產業體系初具雛形,支撐能力日益增強。
(1)大數據產業規模加速增長。近年來,我國大數據產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全國各地發展大數據的積極性日益增長,在各行業領域的應用得到了快速推廣,市場規模增速明顯。預計2020年,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將超過8000億元,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成為全球重要的數據中心。
(2)大數據投融資持續升溫。大數據創業潮持續升溫,被國內資本市場看好。至2017年8月初,大數據領域有183家企業獲得融資,獲得資本市場的高度青睞。
(3)大數據應用領域不斷豐富。從國內投融資領域的分布來看,2017年1―8月的183家融資企業中,大數據行業應用方面共發生了81起投融資事件,應用領域不斷豐富拓展。其中,金融行業投融資事件最多,為35起;醫療健康其次,為12起。
3.現階段大數據面臨的挑戰
大數據產業具備良好的基礎,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但仍然存在一些發展困難和問題。首先,大數據資源開放共享程度低,由于目前技術、管理水平較低,大數據很難得到廣泛的應用。其次,創新技術與支撐能力不夠強,當前我國同國外對大數據的利用水平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再次,大數據應用水平不夠高,目前對大數據的掌握、利用程度還不夠深入。再次,大數據安全體系還不夠健全,未形成良好的同時兼顧信息安全與信息共享的保障機制。最后,人才隊伍亟須加強建設,基于大數據在各領域運用的研究型人才十分短缺,難以滿足發展需要。
四、大數據背景下的審計行業發展
1.大數據給審計行業帶來的優勢
(1)審計模式。當前企業采用的是風險導向型審計模式,在對審計過程各種風險因素進行充分評估分析的基礎上,將風險控制方法融入傳統審計方法中,進而獲取審計證據,形成審計結論。然而,在這樣的審計過程中,仍會由于注冊會計師采用的審計程序類型不同出現存在差異的結果。大數據技術為審計模式的轉變提供了有利條件,注冊會計師可以對被審計單位進行持續的數據收集,開展一系列的風險評估,形成各種方案,動態掌握企業的運行流程與風險異常情況,解決傳統的事后審計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從而可以降低審計風險,減少審計錯誤,提升審計效率。
(2)審計技術。傳統的審計平臺難以承受超量數據的分析任務。運用大數據平臺,可以充分挖掘審計過程中需要的所有數據與證據,并對其進行整理、分析、得出結論,最大限度地滿足審計要求,實現審計目的。此外,由云計算提供的技術支持,在審計的數據討論過程中,可以通過云端接收審計數據,克服了以往審計對固定的工作地點要求的限制。
(3)審計管理。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審計組織結構將朝著扁平化和信息化發展,專業的審計技術顧問團隊將逐步建立。大數據使專業技術集中起來,從而提升審計水平及審計效率,提升審計管理信息的智能化水平。通過審計數據管理平臺自動對審計底稿、審計報告等實施復核監督,確保審計質量。
(4)審計人員。大數據時代對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基本的專業勝任能力外,審計人員要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操作及分析數據能力。
2.推動大數據與審計行業深度融合
(1)制定審計行業在大數據環境下的發展戰略。為了使我國審計行業在大數據時代持續健康發展,需要國家審計機構或相關部門聯合信息技術管理部門一同從科技、法律法規等方面,制定在大數據環境下我國審計行業適用的一套發展戰略。
(2)加強大數據審計相關法律法規。大數據環境下信息包羅萬象,大數據極有可能給不法分子帶來諸多便利,應該加強信息化審計相關立法建設,增加有關大數據的相關條例,對觸犯條例的人員進行嚴厲懲罰,確保在利用大數據進行審計的過程中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促進大數據審計規范化發展。
(3)加強大數據環境下人才的培養。在我國,大部分從事審計行業的人員知識結構單一,從現階段來看,亟需一批跨行業的高端知識人才,同時具備財經審計與信息技術知識能力。因此,審計行業需要培養一批復合型人才隊伍,并且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各個層次的人員進行培養訓練,使其充分利用大數據帶來的便利為審計行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曹文文.中國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行業收入分配格局研究.武漢大學,2015.
2.閆樹.加快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現代電信科技,2017,47(06).
3.蒲曉磊.促進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法制日報,2018-03-13.
(責任編輯:王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