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然
馬克思主義學說一直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針對意識形態工作發表了重要講話,不但是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的豐富和發展,也是對意識形態工作的又一次戰略部署,對傳承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意蘊,開創宣傳思想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馬克思畢生都十分重視對意識形態的研究,他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對資產階級舊有的意識形態進行了全方位的批判,揭示了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本質并形成了系統的意識形態理論。首先,馬克思從三個層面揭示了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本質。從世界觀層面,馬克思將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界定為“顛倒”的社會意識,即為維護資產階級利益而構造出來的、抽象的理論體系;從歷史觀層面,馬克思認為意識形態不僅是唯心主義的幻想,而且還體現著特定階級成員們的個體訴求和社會理想;從價值觀層面,馬克思明確地對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與被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進行了區分。他始終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一直力爭將無產階級的思想意識升華為徹底的、革命的、批判的意識形態。其次,馬克思揭示了意識形態與社會歷史發展的辯證關系。他指出,社會歷史發展與意識形態之間存在著辯證統一的關系,馬克思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一種反映,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的意識形態,只屬于特定階級的社會意識,是思想家構造出來的觀念映象,意識形態既可作為一種正能量推動社會歷史發展,也可成為一種消極保守的力量阻礙社會的進步。再者,馬克思還揭示了意識形態發展的歷史必然性以及加強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性。馬克思指出,在本質上意識形態是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現實矛盾在思想上的一種映象,所以也必將隨著生產力的高度發展而最終走向結束。馬克思認為,要加強無產階級意識形態建設,從而喚醒無產階級的革命意識,使之成為一種“物質的力量”去完成革命。他強調“批判舊世界而發現新世界”,在他看來,不僅要注重對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批判,還要注重在批判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同時建構革命的、批判的、徹底的無產階級意識形態。這樣,馬克思的意識形態理論就實現了批判與建構的有機統一,并且體現了其意識形態理論的科學性、全面性和整體性。
第一,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馬克思的意識形態理論既具有科學性又具有革命性,兩者是互為前提、辯證統一的關系。科學性是指馬克思的意識形態理論是建立在科學實踐的基礎之上,不僅是對舊有意識形態的揚棄,還是對社會意識發展規律準確把握;革命性是指馬克思用唯物辯證法看待意識形態,在對各種意識形態肯定的理解中包含否定的理解,反對把意識形態絕對化,更不允許把人的認識顛倒并虛幻化。正是站在這樣的立場上,馬克思才確立了科學的意識形態。第二,理論與實踐的統一。這是指馬克思意識形態理論的形成與發展都產生于社會實踐,并非憑空捏造,馬克思的意識形態理論對實踐活動有著巨大的指導作用,它來源于實踐活動,又反過來用以指導現實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第三,批判性與建構性的統一。馬克思對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批判,不是為了批判而批判,其理論旨歸在于由批判逐步走向革命的建構,使現存世界革命化。馬克思曾經說過,哲學家們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正是基于這樣的理論訴求,馬克思的意識形態理論一直致力于實現批判性與建構性的高度統一,對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批判的根本宗旨就是由批判逐步走向建構。可以說,馬克思的意識形態理論是對以往意識形態理論的一種揚棄,后經列寧、毛澤東等馬克思主義理論家進一步深化和發展,形成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體系是以實踐為基礎的,并隨著時代的變化,彰顯出不同的理論特色。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新情況,習近平總書記對意識形態這一時代課題進行了系統而全面的闡述,對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新內容、意識形態斗爭面臨的新問題、意識形態工作的定位和方法等一系列理論與實踐問題,都作出了科學回答,這不但是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的發展與創新,也為我們解決新時代意識形態領域的問題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論。
當我們把目光聚焦到新時代意識形態建設的問題上,會發現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依然復雜,迫切需要繼續創新與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理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有力扭轉了意識形態領域失聲失語、被動挨罵的局面,意識形態領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并積累了許多寶貴的工作經驗。新的歷史時期,意識形態工作必須時刻準備好進行艱巨而復雜的偉大新長征。從國際范圍看,當今世界已經離開了暴力與金錢控制的時代,而未來世界“意志與思想”將走向臺前,西方敵對勢力十分注重通過意識形態滲透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其滲透方式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直接利用廣播電臺、電視臺、網絡進行思想滲透;第二種是以各種文化產品為載體,向大眾滲透西方意識形態;第三種是以學術交流為掩飾,向精英知識分子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后面的方式更加隱蔽,往往能達到“無為而治”的目的,而通過各種基金會拉攏知識分子,意在培養從內部瓦解社會主義的“文化基因”。從國內情況看,我國正處于社會的轉型期,人們的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都發生了深刻的變革,人們的價值觀念中既包含積極向上的社會主義因素,也包含逐利、拜金的消極因素。尤其是隨著中西方交流的不斷拓展與深入,多元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作用,使主流意識形態遭遇沖擊和淡化。可以說,進一步鞏固黨的十八大以來意識形態建設的良好態勢,是一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的任務。
馬克思的意識形態理論是習近平意識形態理論的源頭活水。習近平總書記從基層到中央的大量實際工作經驗使他積累了豐富的實踐智慧,為其理論創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使其意識形態理論獨具實踐特色,尤其是針對當前我國意識形態工作領域出現的問題,在2018年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這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的最新成果。第一,習近平總書記科學地總結了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規律,他把這種規律歸結為“九個堅持”,即要堅持“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要堅持“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務”,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要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堅持“文化自信”,要堅持“提高新聞輿論傳播能力”,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要堅持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要堅持“講好中國故事”。這不但是對新形勢下意識形態工作規律的深入思考,也是對如何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科學回答,“九個堅持”不但闡明了意識形態工作的地位和任務,也是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根本遵循。第二,習近平總書記明確了意識形態工作的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意識形態工作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這五項使命任務。這也就是說意識形態工作要用馬克思主義思想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要把全黨全國人民的精神凝聚起來,不斷提高人民的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不斷推動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中華民族在國際上的文化影響力。這五項使命任務相輔相成,舉旗幟是意識形態工作的首要任務,聚民心是意識形態工作的核心環節,育新人是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職責,興文化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堅實基礎,展形象是意識形態工作的目標與追求。這五項使命任務為打開意識形態工作新局面提供了新的行動指引。第三,習近平總書記還指明了新形勢下意識形態工作的具體任務,這為我們新時期的意識形態工作提供了重要抓手。他指出,一方面要切實提升主流輿論的影響力,努力搶占網絡輿論高地,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另一方面各級黨委(黨組)還要做到落實意識形態工作不馬虎、追究意識形態工作責任不含糊。要向世界講好中國人奮斗的故事,要讓世界了解我黨治國理政的故事和堅持和平發展的故事,為我國塑造更好的國際聲譽。可以說,習近平總書記的意識形態理論與馬克思的意識形態理論是一脈相承的,這是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過程。雖然習近平總書記的意識形態理論的基本理念已經形成,但這一過程沒有止境,這是一個不斷豐富、發展、完善的過程。習近平總書記的意識形態理論不僅為新時期的意識形態建設提供了科學指引,而且對于不斷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發展進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作者系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副教授)
責任編輯/郭存發guocunfa@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