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立言 賀艷花
位置最北、緯度最高的“森林之冠”、中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黑龍江,春有百花開,夏有稻花香,秋有明月照,冬有白雪妝。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區位優勢,讓這片黑土地在發展生態經濟方面有了更多的便利與機遇。
北國風光,分外妖嬈。2018年中秋節剛過,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踏上黑龍江這片熱土,一路風塵仆仆,問發展、察社情、看民生。望著廣袤無垠的稻田,總書記深情地說:“這個地方看不夠,以后有機會還要再來。”
漠河市,位于黑龍江省西北部,是我國最北端的城市,號稱“神州北極”。最北村落、最北一家、最北郵局、北極圣誕村……以“北”字為品牌的響亮名片傳遞出中國最北城市漠河旅游產業發展得天獨厚的優勢。
北極村,是我國最北的地名,也是我國唯一可以看見北極光的地方。漠河市因為“北極村”的存在而逐漸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位于漠河市內的“北極村”已成為漠河市內最動人的一張旅游名片。
隨著林區“兩危”困境(資源危機與經濟危困)的出現,漠河依托中國最北、龍江之源、極地天象、圣誕世界、鄂倫春文化發源地,以及大森林、大冰雪、大界江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把旅游業作為經濟轉型的重要方向,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把冰天雪地、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漠河市利用“北、冷、雪”的資源,1991年起創辦北極光節。2004年起創辦冰雪汽車越野賽,2010年起舉辦冬至文化節。如今,“兩節一賽”已經成為漠河旅游文化品牌,北極光節系列文化活動被評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
漠河市依托北極村的品牌影響力,以北極特色小鎮為核心,積極打造“大北極”旅游圈。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整體營銷、提升服務的原則,突出特色樹品牌,圍繞短板搞建設,立足市場抓營銷,持續增加旅游有效供給。2018年1~6月份旅游人數實現了1406411人次,旅游收入130662.77萬元。
黑河市處于大小興安嶺的過渡帶,四季分明,空氣清新,擁有世界聞名的火山、礦泉和大界江、大森林、大濕地、大熔巖、大冰雪等旅游資源,是黑龍江省第三大國有林區。現有林地3.27萬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48.2%,天然草原830萬畝,天然濕地820萬畝,野生動植物2000多種,是國家重要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圃和基因庫,打造了小漿果栽植、北藥保護種植、森林綠色食品生產、優質種苗繁育、林下特色養殖五大基地。建設了中俄林業科技合作園區,引進藍靛果忍冬、花楸等俄羅斯經濟樹種70余個,繁育面積1800畝。引進俄羅斯優良經濟和綠化樹種58個、苗木200余萬株,年繁育苗木量300萬株。擁有耕地2880萬畝,人均耕地面積28.8畝,居黑龍江省之首,是國家商品糧基地和綠色食品主產區。黑河發展北藥產業原料充足,有刺五加、五味子等野生藥材350多種,年產量約6000噸。種植水飛薊、板藍根、林下參、黃芪、平貝等藥材品種20多個,種植面積達到60萬畝,年產藥材超過1.5萬噸。
中俄界江風光旖旎,沿江島嶼星羅棋布,兩岸生態保存完好,僅黑河段就有島組82個,單島193個,總面積1.3萬公頃。黑河出境手續方便快捷,乘車船約10分鐘便可跨過黑龍江到俄羅斯遠東第三大城市布拉戈維申斯克市,口岸出入境旅客連續7年超百萬人次,在黑龍江25個口岸中居首位。
此外,黑河風能理論蘊藏量超過300萬千瓦,生物質資源年產量500萬噸以上,黑河目前正在利用風能、水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等優勢,重點推進風能發電、光伏發電、太陽能光伏農業設施一體化等新能源項目,打造光伏、有機硅和硅合金三大新興產業集群。在全國率先引進俄羅斯電力,建成了俄電專屬供電區。
近年來,黑河依托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堅持生態發展,實現綠色崛起,打好文化、區位、生態和資源“四張牌”,建設中俄風情之都、中俄合作高地、休閑養生福地、植財生金寶地“一都三地”魅力黑河。加快發展農林基礎產業、礦產支柱產業、文化旅游特色產業、外貿物流現代服務業、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五大產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齊齊哈爾位于黑龍江省西部,自然景觀獨特,是一個獨具特色、令人向往的生態旅游勝地。境內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棲息著世界珍禽丹頂鶴,享有“世界大濕地,中國鶴家鄉”的美譽。這里,傳頌著一個美麗的“丹頂鶴的故事”。
中國第一位馴鶴姑娘徐秀娟
“走過這條小河,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曾經來過……”這首歌源于一個真實的故事:出身馴鶴世家的徐秀娟,從小就和丹頂鶴一起長大,大學畢業后從事丹頂鶴的保護工作。23歲那年,為了尋找一只走失的幼鶴,她因疲勞過度,淹沒在沼澤,失去了年輕的生命。于是,便有了這首細膩凄美、家喻戶曉的“一個真實的故事”,又叫“丹頂鶴的故事”。這個動人的故事讓更多人知道了為救鶴而犧牲的中國第一位環保烈士——徐秀娟,身邊的人都親切地喊她“娟子”。
娟子的父母徐鐵林夫婦是中國第一代養鶴人,他們奉獻自己的青春與家庭,將一只只丹頂鶴送上天空,開創了中國環保事業的先河。老徐夫婦還有一個兒子叫徐建峰,小名“峰兒”。和姐姐一樣,峰兒1997年從齊齊哈爾市建華廠調入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當起了養鶴人。
為了心愛的丹頂鶴,峰兒可以不顧一切。2014年4月18日,他膛水約2公里進入扎龍濕地腹地,觀察散養丹頂鶴的繁育情況。當天中午徐建峰發現一只散養丹頂鶴的鶴雛和一枚鶴卵,為了確保鶴雛的成活,他守在濕地陪護。19日,往返濕地和保護區看護鶴雛和鶴卵的徐建峰,由于連日疲勞致使摩托車失控掉入路基下的水溝內,不幸殉職。徐建峰離開了他心愛牽掛的丹頂鶴,留下了保護濕地、保護鶴類的執著精神。
徐建峰因公殉職后,女兒徐卓又接過父輩的接力棒,2015年9月,她放棄學校保送讀研究生的機會,毅然決然回到扎龍守護丹頂鶴,守護這片濕地。
扎龍已建成世界最先進的丹頂鶴繁育基地、最優良的基因庫。老徐一家是扎龍人、齊齊哈爾人、黑龍江人,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典型代表。30年的歲月如流水般淌過,徐家三代人守護丹頂鶴的故事經久流傳,他們風里來雨里去,與鶴相知相守。父母奉獻一生,兒女奉獻生命,第三代養鶴人又繼續留在這一片熱土,續寫執著的夢想。正是有他們的堅守,正是有這樣的一群養鶴人,正是有這樣的溫暖和熱愛,扎龍保護區才年復一年成為人鳥不舍的家園,這里是丹頂鶴自由飛翔的天地。
1982年,經國家林業部批準在扎龍保護區實驗區開辟了我國第一個專業觀鳥區——扎龍觀鳥旅游區,2001年扎龍被國家旅游局評為“AAAA”級旅游景區。憑借著冬季獨有的“雪地觀鶴”景觀,2017年冬季扎龍旅游又開發了冰掛、馬拉爬犁、冰上娛樂等冰雪旅游項目,極大豐富了冬季旅游產品,扎龍的冬季旅游收入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5%,2017年旅游人數突破40萬人次。
黑龍江,從中國革命與建設中走來,從改革開放大潮中走來,交織著光榮與夢想,沉淀著陣痛與思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為可持續發展留足空間,為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家園。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黑龍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牢記囑托,奮勇前行。紅色的革命精神,豐富的人文資源,獨特的自然景觀,一定會使這一片黑土地在綠水青山、冰天雪地中收獲更多更好的金山銀山。
原載《新湘評論》201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