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娟

俗話說“男女有別”,這區別不僅體現在生理特征、思維方式、壽命長短等方面,有些疾病也會挑性別。骨質疏松就是這樣一種“重女輕男”的疾病。到底什么是骨質疏松?在老百姓的眼中骨質疏松就是缺鈣,治療骨質疏松就是補鈣而已。其實,醫學上的骨質疏松是以鈣含量降低、骨組織結構破壞和骨強度下降為特點的一種全身疾病。打個比喻,如果把我們的人體比作一幢大樓的話,其中的骨骼系統相當于這座大樓的鋼筋混凝土承重系統。所謂的骨質疏松,就是大樓的鋼筋混凝土里面的關鍵材料,鋼筋里面的主要材料鋼(骨骼里面的鈣)的缺失,會導致大樓支撐系統變細變脆。
骨質疏松是世界性疾病,它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是一種代謝性疾病,全身各個系統都受到影響。然而它卻又是一種靜悄悄的流行病,早期的時候可以沒有癥狀,往往等到骨折的時候才恍然大悟。而女性骨質疏松的發病率遠高于男性,尤其是絕經后女性的發病率是相同年齡段男性的3倍。據統計,全世界約有2億女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約五分之一50歲以上的中國婦女患有骨質疏松癥,1/7發生過脊柱骨折,女性患病率遠多于男性,是男性的一倍多。隨著年齡增加,骨質疏松的患病率相繼上升,一旦發生骨質疏松癥,發生全身各部位骨折率將至正常人的3~9倍。絕經后骨質疏松性骨折最常發生于椎骨、手腕部及髖部,嚴重的髖部骨折的婦女中20%~30%在骨折后一年死亡,50%生活不能自理。年輕的50歲的婦女一生中因髖部骨折而死亡的風險與乳腺癌相似,要遠高于子宮內膜癌風險。
骨質疏松患者的骨骼狀況就像個絲瓜,那女性衰老為什么會伴隨著骨質疏松的發生呢?究其原因:①女性從30歲左右骨密度達到峰值后就開始走下坡路,女性先天骨量低于男性,同時女性戶外運動也明顯少于男性,故女性骨骼的血運、代謝和穩定性都不及男性。②內分泌因素:隨著年齡增加,女性的內分泌功能開始減退,體內激素水平下降的幅度遠遠大于男性,這就會使骨骼合成代謝刺激減少,導致骨密度降低,出現骨質疏松癥。大量科學研究證明,當雌激素水平降低時,會造成骨的大量丟失,這個丟失是不可逆的。③瘦弱和節食:不少女性為求得“骨感美”,常常采取各種手段減去體內的脂肪,導致體內脂肪所剩無幾。缺乏脂肪,會間接地造成雌激素的缺乏,繼而引起骨質疏松。所以以瘦為美的現代女性老來發生骨質疏松的機會更大。④不合理的飲食習慣:不少女性喜歡吃零食,生活中常偏食,這樣往往不能均衡地攝取營養,尤其是當攝入的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達不到需求量時,會直接影響體內鈣質的吸收,使骨密度降低。⑤不養育或哺乳期過長:如果未曾生育過子女,骨骼就無機會獲得額外的骨骼組織。如果生育子女過多,每個孩子的哺乳期超過一年,你就可能會過量消耗自己體內的鈣。
骨質疏松常見癥狀有哪些?
1.早期癥狀。骨質疏松癥之所以被稱為“沉默的殺手”是因為在疾病早期往往無明顯的感覺。疼痛或許是可以引起注意的早期癥狀,可以發生于全身各個部位,以腰背痛為主。嚴重的一些老年人連起床、翻身睡覺等日常行動都被疼痛所困擾,大大降低了生活質量。
2.晚期癥狀。骨折是骨質疏松最嚴重的階段,但往往當我們骨折了躺在床上了才認識到這是骨質疏松惹的禍。相信很多人都聽自己的祖輩說過“爺爺奶奶老了,腰也直不起來了,背也駝了,個子也比年輕時候矮了”?;蛟S很多老年人認為這是自然現象,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這是骨質疏松引起的脊柱椎骨壓縮性骨折的結果。一般表現為身高短時間內縮短大于3cm。并且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癥狀。有些老年人在日常活動或者輕微外來作用下就發生了骨折,比如打噴嚏導致脊椎骨折,下公交車時跨步導致股骨頸骨折。這些外力在正常情況下是不會使人骨折的,故此醫學上稱此類骨折為骨質疏松性骨折。這些骨折常見于脊柱、髖部、手腕之處。
女性又該如何防治骨質疏松?
首先,要謹記骨質疏松治療目標:維持現有的骨強度,預防骨量進一步丟失,降低骨折風險。一般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同時進行,多管齊下:
1.多吃富含鈣的均衡飲食,適量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
2.多曬太陽促進鈣吸收,適當運動促進身體代謝。
3.藥物治療:口服雙磷酸鹽類藥物、降鈣素、雌激素、雌激素受體調節劑、甲狀旁腺激素等。
4.堅持規律復查,堅持長期治療。骨質疏松是一種慢性病,隨著我們年老后每個人都有可能慢慢發生,這時候我們應該理性對待,堅持長期診治,力求達到理性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