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維佳
孫先生今年才四十三歲,近來發現血壓高了,還經常感到胸悶、心悸。他疑惑地對我說:“我吃喝都和以前一樣呀,但是不知怎么的,這肚子明顯突出來,難道是年紀到了,中年發福了?”其實,中年發福只是一個籠統的說法,孫先生這大肚腩,其實是代謝綜合征的警示‘信號!
癥狀表現多樣的代謝綜合征
代謝綜合征對很多人而言可能比較陌生,其實它并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1988年就在第45屆ADA學術年會被提出,當時還被稱為“X綜合征”。隨著它與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冠心病等疾病的相關性被證實,代謝綜合征有了較為明確的定義,嚴格來講它是一組復雜的遺傳和環境因素交互作用所致多代謝異常簇聚于個體的慢性非傳染性代謝紊亂征候群。除了腹型肥胖,糖、脂代謝異常及高血壓,目前還有學者主張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高尿酸血癥、CRP增高、低脂聯素血癥、同型半胱氨酸增高、高胰島素血癥、黑棘皮癥、多囊卵巢綜合征以及膽固醇結石等納入相關范疇。
簡單來說,代謝綜合征是以胰島素抵抗為基礎,以糖代謝、脂代謝紊亂為特征,最終可導致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病變在內的一系列嚴重慢性并發癥的一組疾病。
早期表現為腹型肥胖及血脂異常或高血壓。中期表現為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出現胸悶、心悸、易饑、多飲、多尿、消瘦、脫發、記憶力下降、手足麻木、四肢冰冷及性功能減退等癥狀。晚期表現為出現心絞痛、偏癱、浮腫、暈厥、猝死等癥狀。
代謝綜合征的病因和機制十分復雜,尚未完全闡明,目前認為是多基因和多種環境相互作用下的胰島素抵抗和代謝性炎癥可能為其滋生的“共同土壤”。該病受多種環境因素影響,集中表現于高脂、高碳水化合物的膳食結構,勞動強度低,運動量少等。因此,早期防治代謝綜合征,可明顯降低或阻止其并發癥的發生或發展。
中醫防治代謝綜合征
對代謝綜合征的防治,若從單純的降糖、降壓或降脂的效果來看,中醫中藥的作用不如西藥明顯,但中藥對胰島素抵抗的改善、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的保護、脂代謝的調節、高凝狀態的抑制、微血管病變的治療等都有其獨特的優勢,而且相對安全及簡便、價廉。
《素問·經脈別論》曰:“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這是中醫對脾胃在食物進入體內到轉化為能量即代謝過程中作用的基本認識。
“五臟之精悉運于脾。”由于各種不良因素,比如嗜酒肥甘、勞累過度、長期焦慮、久臥少動、年老體弱等均可使脾的功能受損,脾虛失運,以致體內氣血及津液輸布、運化失常,物不歸正化,反而形成痰濁、瘀血等一系列病理產物,困阻于體內,致使血糖、血壓、血脂增高,形體日漸肥胖,最終損傷臟腑、經絡而產生多種疾病。
在臨床上,代謝綜合征患者往往表現出神疲乏力、四肢困倦、腹脹體胖、少氣懶言、頭暈目眩、舌淡胖苔濁膩等一派脾系癥狀。由此可見,代謝綜合征其本為脾虛失化,其標為痰濁、瘀血。脾虛失化是該病的始動因素和病機關鍵。
因此,對于代謝綜合征的治療,當以健脾助運為主。對于脾虛失化的治療,中醫已經積累了數千年的經驗,早在《素問·奇病論》中就有論述,其在論及“脾癉”時所述“治之以蘭,除陳氣也”,即運用辛平芳香,健脾運化之品,祛除體內瘀積的陳腐穢濁之氣,使脾運恢復,水谷精微得以吸收布散,臟腑得以受氣血及津液濡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