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海
近年,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兼泌尿外科學科帶頭人,廣東省泌尿外科重點實驗室主任,國際著名泌尿外科專家曾國華教授開創的SMP超微通道腎鏡取石手術將手術切口縮小至4毫米,手術風險大大減少,堪稱“無創”,尤其適用于年幼、高齡等高風險人群。
20世紀80年代,醫生為了給病人取出一顆結石,往往要在腰部切開一道長達10厘米的口子,隨后把腎臟切開,從而把結石取出。這種手術方式對腎臟的損傷極大,對于老年人,其耐受該手術的能力極差,恢復速度較慢,術后容易出現出血以及心腦血管等并發癥。到了20世紀90年代,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醫生只需在皮膚上“打一個小洞”,建立經皮腎通道后,便可通過腎鏡將腎內結石打碎并取出。這項技術也稱之為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PCNL)。然而,PCNL在當時具有較高的手術風險。其術后主要的并發癥為出血,出血兇猛時甚至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直至超微通道經皮腎鏡取石手術(SMP)的發明,改變了這一切。SMP將手術切口縮小到4毫米,手術在體表的傷口不足1厘米,這樣的手術不容易傷到腎臟血管,術后出血風險較小,患者術后康復很快。
時至今日,微創外科的手術可以將不同大小、不同位置的結石以最小的代價取出,傳統的“開刀”因為會帶來更大的創傷和風險,已經逐漸退出了腎結石治療的舞臺。對于老年人等高風險的結石患者,超微通道經皮腎鏡取石手術有著手術風險小、取石效率高、術后康復快的優勢,逐步成為治療老年人≥2厘米腎結石的首選治療方案。“結石治療手段并不像一些不良醫院的廣告宣傳那樣有高低之分。不同治療方法的適用范圍是有明確的劃分的。沒有最好的治療方式,只有最適合你的治療方式。”曾教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