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邢繼生,1960年出生在黑龍江省八五二農場。2000年以后,我借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買下了八五農場第五管理區的修配所,成立了黑龍江索倫農機制造廠,在農場對民營企業的大力支持幫助下,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了創業創新路。作為一個民營企業家,我是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參與者以及受益者。
我的父輩是1958年開發建設北大荒的復轉軍人,曾參加過抗美援朝,立過戰功。父親身上體現出軍人的艱苦奮斗、勇于開拓、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直影響著我成長,我在八五二農場第五管理區的修配所當工人時勤學苦練、鉆研技術。幾年后,我當上了修配所所長,但是由于受單一的農機具修理修配理念和“大鍋飯”的影響,修配所逐漸失去了生存發展的能力,于2000年初被迫停產。
停產后,修配所的100多名工人下了崗,有相當一部分職工的家庭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下崗工人今后該怎么辦?當時管理區領導找到了我,引導鼓勵我利用國家改革開放的政策,走創業創新之路。與此同時,第五管理區派農機技術人員請我參觀墾區內外改革開放以后現代化農業發展和現代化農機具新產品新工藝改裝改造情況。
看到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扶持下,農民們拓展改革新路的美好生活,我備受啟發,鼓起了干勁,決定利用好改革開放的紅利拓展自己的新路。隨后,我利用改革開放以后國家出臺的一系列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和改革舉措,把原修配所的技術人員和困難職工30多人招來一起干,成立了黑龍江索倫農機制造廠,開辦了民營企業。
2000年的時候,農場大面積種植農作物化學除草還達不到最佳效果,有的農作物在生長發育期還需要人工鋤草,費工費力,于是我和技術人員著手研究設計新型除草機。那年夏天,經過和技術人員15個幾乎沒有睡眠的日子,我們的旋轉鋤設計圖紙設計出來了。又經過90多個日日夜夜研制和試驗,產品成功地進入了農墾紅興隆管理局和佳木斯地區市場,由于機械鋤草效果良好,被廣大種植戶所應用,到2002年銷售市場不斷擴大,需求量大增,當年銷售1800臺,產值超百萬元。廠子被盤活了,困難職工脫貧了。
邢繼生在廠房組裝機械
嘗到甜頭的我,有感于改革開放給民營企業帶來的不僅是硬件的發展變化,更是發展觀念的巨變。我那時意識到,必須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專才能占領市場的出路,于是我在新修的廠子辦公室雪白的墻壁上,把廠子的理念醒目地掛在中央:向改革要發展,向人才要企業,向營銷要利潤,向管理要潛力,向品牌要效益,向觀念要市場,向文化要未來。
2001年以后,為了適應深化改革需要,在發展糧豆作物種植的同時,農場號召種植戶擴種以白瓜子種植為主的經濟作物。2002年秋,我看到第五管理區第十二作業站職工種植面瓜、角瓜,瓜子脫離需要手工完成,勞動強度很大,同時,也間接地影響了秋整地。我和技術人員經過10個晝夜的研制,一臺索引式角瓜整瓜分離機誕生,經過現場調試,工效比人工高出30多倍,畝節本增效25元。
2003年夏季,我根據小四輪拖拉機過溝和運送難等問題,又設計出液壓式整瓜分離機。同時,我利用自學到的升運原理,在滾筒內安裝了脫皮刮板,使籽粒在分離后可自動外流直接入袋,整機得到不斷改進。這項發明和凹板滾筒技術還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整瓜瓜子分離機批量推廣應用,從而促進八五二農場白瓜子種植面積由原來的幾千畝地擴大到了3萬多畝地,成為遠近聞名的“白瓜子之鄉”,促進了種植戶增產增收。
那個時候,由于糧豆市場價格低迷,為了適應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八五二農場號召廣大種植戶大力發展投資少,見效快,效益高的白瓜子經濟作物種植,為此,我帶領技術人員又在不斷地對白瓜子整瓜瓜子分離機進行更新改造,使之達到精收細收優質高效的目的,深受廣大種植戶歡迎。
2003年以后,為了緊跟北大荒大糧倉建設的改革發展步伐,八五二農場百萬畝耕地70%以上擴種高產優質早熟優良品種的玉米,大面積種植玉米秋收時由于數量大、玉米水分大,解決玉米脫水促進早收獲早銷售成了大問題,為此2004年,我又把目光瞄準了玉米收割上,我參照進口的小麥割曬機原理,用了7天時間設計出了玉米割曬機樣機圖紙,樣機投入實驗后,一次獲得成功。這臺與大馬力機車、小型拖拉機均可以配套使用的前懸掛式割曬機,不僅具有靈活、機動的特點而且工效每天可達120畝,與人工收獲相比畝增效25元以上。黑龍江省農墾總局農機局的專家們評價是:技術超前,社會效益更超前。
一項項新產品新技術的發明和為企業帶來的可觀的經濟效益,沒有讓我滿足,卻更加激發了我研發的更高熱情。
2004年秋,經過反復試驗,我研制成功新型六壟玉米割曬機,日工效提高到200畝,壟形保持率達100%,填補了省內空白,畝增效41元。從而促進當時玉米秋收脫水快、提品質、早收獲,增產增收。從那時起,在八五二農場領導的指導和幫助下,我通過申請上報獲得批準,享受國家農機補貼政策,從而促進了玉米割曬機在場內外墾區內外批量銷售,這是改革開放給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也為以后大面積發展玉米種植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也是從那以后,我研發制造的各種新型機械同樣獲得了國家農機政策補貼,享受改革開放發展新型農機具的紅利。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我們農場的理念也在不斷更新,眼界在不斷擴大。在發展大豆、玉米等旱作農業生產的同時,八五二農場不斷發展旱澇保收的水稻栽培種植。2007年,我了解到水稻種植戶在春季整地時,需要雇工且人工費高達60~70元一天,小型機械作業不但效率低,而且很容易延誤農時,為此,我把目光瞄在了整地機具上,經過一周的潛心鉆研,研制開發出了攪漿平地整地機,經在水田中實驗證明,該機具不僅工效高出一般機具5~7倍,而且適用于各種割茬的地號,每畝成本降低6~7元,由于機具的性能和質量過關,深受種植戶的歡迎,銷售量達400余臺,同時,機具的主要技術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了專利發明成果證書。
多年來,我研發制造新型農機具得到了八五二農場和第五管理區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產品研發制造過程中,為我提供實驗場地,多次組織有關人員召開現場會、農機具更新改造研討會、經驗交流會、新產品洽談會。更讓我興奮的是,黨組織批準了我的入黨請求,我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共黨員。為了進一步推進我這家民營企業不斷發展,創新開展了黨支部加基地的黨建工作,以我這家民營企業為基地,組織黨員干部和我共同研發制造新產品,學習新工藝,搭建新平臺,通過互幫互學,互相交流,促進我們當地農機具改裝改造的小發明,小創造等五小工業有了新的進展,同時,也促進了我于2010年先后研發制造的11種新型農機產品均通過了黑龍江省技術監督局的技術鑒定,其中5種主要農機產品被列為黑龍江省墾區農機具推廣項目,2005年,省領導看到我研制的玉米割曬機等4個新產品時,高興地稱贊說:“民營企業也能為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作出新的示范。”
為了不斷鼓勵我成長進步,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八五二分公司評選我為優秀民營企業家、拔尖人才,被八五二農場、紅興隆管理局評為優秀共產黨和學幫帶先進個人等20多個榮譽稱號,還被黑龍江省政府評為省級勞動模范,所有這些都成為改革開放鼓勵我繼續發展民營經濟的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