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珮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集體教學活動游戲化的內涵是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繪本集體教學的研究旨在充分開發和利用游戲因素,在繪本集體教學活動中引入完整的游戲,運用生成策略將游戲有機地融入繪本集體教學活動中,使非游戲化活動游戲化,使課程和游戲自然有機地融合為一體。
一、繪本集體教學游戲化的理解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重點在圍繞幼兒園課程的全面改造與優化,從環境建設、課程設置、課程內容、課程保障、課程管理等多方面全面推進。教師需要關注幼兒是否生動、活潑、主動地參與活動,并幫助幼兒在多種多樣的活動過程中體驗感受、操作實踐、積累經驗、獲得成長。在這樣一個課程游戲化的大背景下,教師們對集體教學的看法有了一個質的轉變,從最初認為課程游戲化就是游戲的設計有預定性目的,強調老師的指導作用,在周計劃上寫上游戲課,在集體活動中硬加游戲環節等誤解,明晰為把課程游戲化看成是一個系統工程,強調以幼兒為主體,豐富活動組織形式,以小組化學習為主要活動方式,體現自由、自主、愉悅、創造的游戲精神,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幼兒在生活和游戲中動用多種感官進行學習,讓幼兒不斷獲得新經驗。
在課程游戲化研究的路途上,我們越來越明確,集體教學活動必不可少,教師要更珍視集體教學活動時間,提高集體教學的效率。針對繪本集體教學游戲化這個研究點,在提倡實踐工作中總結出一些感悟和心得。
二、繪本集體教學游戲化的實踐
(一)繪本集體教學與游戲融合,游戲為繪本集體教學服務
我們的繪本集體教學活動一般可以分為導入部分、核心部分、拓展部分,那如何從這三個方面滲透游戲化精神呢?
1、導入部分:無趣僵硬—→生動情趣
大班繪本集體教學活動《老輪胎》中,老師打破了傳統的幼兒進入教學場地,齊刷刷落座聽講的僵硬模式,而是將幼兒帶入到輪胎參差散落的場地,讓幼兒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同伴、自己喜歡的位置、自己喜歡的坐姿落座,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進行繪本活動。爾后教師讓幼兒與輪胎親密互動,小小的游戲讓原本無趣的導入變得活力十足,一下子就將幼兒們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將幼兒們參加繪本集體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調動了起來。
2、核心部分:平面單一—→立體真實
核心學習部分是本會集體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多媒體橫行的現在,老師們對于課件的使用可謂十分嫻熟,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繪本集體活動都運用美輪美奐,令人嘆為觀止的多媒體技術,幼兒們也樂于觀看,且習以為常。比如繪本《鼠小弟的小背心》,這是一節十分經典的語言教學活動,不論是名師也好,普通一線教師也罷,都擅長用PPT來貫穿活動始終,而這種方式也受到了幼兒們的喜愛。但隨著課程游戲化精神的深入學習,我們感受到需要讓我們的課程更貼近幼兒,更有趣、更生動一點。我們便從這個角度出發,思索討論,最后我們決定用KT板做出一棵大樹,將蘋果上粘上吸鐵石,去摘蘋果的小動物身上也貼上吸鐵石,當幼兒們看到小鳥飛過去叼走一個蘋果的時候,幼兒們都發出了一陣陣驚訝之聲,這時幼兒們不由自主地說:“要是我也有一雙翅膀那該多好呀!”最后環節,讓幼兒們站到了道具馬的背上摘到了一個蘋果,將活動氛圍推上了高潮。
改變傳統的幼兒被動觀看模式,為幼兒創設立體真實的環境,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本次活動中的一句重要的句式在情境化的、立體真實化的背景下自然被幼兒習得了。整個活動過程輕松、愉悅,幼兒們在一次次的驚喜中主動地體驗著、操作著、感受著、學習著。這不正是游戲精神的完美體現嗎?
3、拓展部分:教師帶領—→幼兒自主
繪本集體教學活動的拓展部分是活動的尾聲,很多老師不注重這個環節,經常是用教師帶領的方式草草結束。但事實是,拓展環節可以包含很多教育的價值。比如在繪本教學《克里克塔》中,教師給幼兒們每人提供了一根毛茛,讓幼兒們把毛茛當作里面的主角小蛇,讓幼兒們用毛茛小蛇來做數學題目,幼兒們都沉浸其中,興奮地玩著毛茛,有的小朋友做不出來的時候,旁邊的小朋友會主動地去幫助他,合作完成。此環節讓幼兒們沉醉其中,一個人都不愿意離開,當老師說可以將毛茛小蛇帶回區域玩的時候,幼兒們發出了一陣陣的歡呼聲……
改變幼兒的學習形態,讓活動充盈游戲精神,就能使我們的集體教學活動變得更生動、更有趣、更貼近幼兒的生活,從而使幼兒獲得更多的經驗。的確,游戲的適時、巧妙的加入更很好地服務于教學,讓教學活動豐富多彩。
(二)繪本集體教學與游戲融合,繪本集體教學為游戲服務
游戲可以成為教學活動的一種手段,一個環節,但游戲首先不是作為手段和環節而發生的,游戲更不能僅僅作為手段和環節而存在。我們可以辯證地看待這件事情,“游戲可以服務于教學”這句話很有道理,那這句話可以反過來說嗎?是不是同樣有道理呢?實踐證明的確如此。
在繪本活動《喝了魔法藥的哈哈阿姨》活動中,老師利用磁性板,結合繪本中的情境,讓幼兒用各種圖形的磁性板,自由自主地創造出各種圖形,來打敗繪本中的怪物。幼兒們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在游戲化的情境下,輕松地習得了圖形變換組合的技能,幼兒的數學邏輯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都得到了發展。繪本教學活動之后,幼兒可以回到區域中繼續玩,幼兒們的游戲水平也在繪本集體活動的幫助下逐漸提高。
的確,“教學也可以服務于游戲”,我們教師應鼓勵幼兒將繪本集體教學活動中的經驗運用到游戲過程中,豐富和發展游戲的內容和范圍,讓繪本集體教學為游戲服務。
三、繪本集體教學游戲化的反思
只要我們做到心中有目標,把教育目標從有形轉化為無形,滲透到游戲之中,孩子們就能在游戲中自主地學習。隨著教育觀念的轉變,我們重新認識了生活、游戲和幼兒園課程的關系,更好地體現了“以游戲為幼兒基本活動”的思想,推進了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進程。在《指南》背景下,實施幼兒園繪本集體教學活動游戲化,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真正達到寓教于樂。
1、繪本集體教學活動成為幼兒主動積極的活動。繪本教學的過程就是幼兒不斷地與教師、同伴、環境、材料發生互動的過程,是兒童獲得新經驗的過程,是兒童的一種主動的、積極的把外在的知識體系操作化、體驗化、形象化的過程。
2、繪本集體教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開放性的“游戲”活動。繪本集體教學的過程不再是幼兒被動接受知識灌輸的過程,而是幼兒愉悅游戲主動習得的過程。游戲娛樂中包含了發展,發展同時也意味著愉悅游戲。
3、繪本集體教學活動是一種不斷自我生成的對話活動。是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對話交流活動,使教師、幼兒在彼此的對話交流過程中,不斷地“相遇”,不斷地“碰撞”,使雙方互相激發,互相啟迪,從而產生新的火花,新的思想,使繪本集體教學擺脫眼前的、功利性目標的左右,使繪本集體教學不斷生成新的契機,使繪本集體教學永遠具有無限的可能性。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新橋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