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中國資本市場挑動投資者神經的消息幾乎是一條接著一條,這些消息就像是巨大拼圖的一角,單獨看沒什么,但是如果集齊所有拼圖,隱約看到的可能是未來宏大的愿景。
前幾天,這幅拼圖最重要的一塊落地了。2018年9月26日,銀保監會主席親自簽發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簡稱理財新規正式版。這一新規對20多萬億元的銀行理財未來的去向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正式版和此前的征集意見稿最大的不同主要體現在對銀行理財產品涉足股權市場的態度有了比較重要的變化。在年初的征集意見稿中,多數專家和媒體解讀為銀行公募理財產品不得介入股票市場。但是,在本次的正式稿中明確了銀行的公募理財可以通過投資公募股票基金或混合基金的方式間接投資股票市場。除此之外,新規還允許銀行的資產管理子公司直接投資股票市場的股票。對于熟悉銀行業的人都會把這一變更視為風向轉換的重要信號。
我國自上世紀90年代,商業銀行法確定銀行、證券、保險分業經營以來,監管機構對于銀行資金進入股票市場一直是監管非常嚴格的。過去銀行只有對私人銀行客戶和少數高凈值客戶通過私募理財的方式提供投資于股票市場的產品。另外就是通過提供配資優先級資金的方式進入股票市場。但是從2016年嚴查杠桿后,這種方式的杠桿率大幅下降,通過這種方式進入股市的資金量大幅度縮水。
這一次,開放公募理財資金間接入市,理財子公司的資金直接入市相當于在遠期為國內資本市場注入了一股新的活水。目前國內銀行間理財規模在20萬億以上,如果按照15%~20%的規模進入股市計算,未來可帶入的資金量在3萬億~4萬億元以上,而這還沒考慮未來居民存款持續向理財搬家的可能。
除了銀行資管新規之外,如果長期關注資本市場,可以發現很多類似的拼圖已經浮出水面。
2018年9月27日,全球第二大指數編制公司富時羅素宣布將中國A股納入其次級新興市場指數,初期預計會帶動100多億美元的被動基金布局A股市場。更早時間全球第一大指數編制公司明晟(MSCI)提出可能在2019年將A股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計算系數從現在的5%提升到20%。這表明,中國的股票市場正在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未來中國A股市場會加速和全球接軌。
2018年7月23日,人社部披露了地方基本養老金投資運營最新情況。截至6月底,全國已有14個省(區、市)與社會保險基金理事會簽署了委托投資合同,合同總金額5850億元,其中3716.5億元資金已經到賬并開始投資。今年二季度以來,資金到賬速度加快,二季度新增到賬資金650億元,而一季度新到賬資金僅335億元。
此外,2019年1月1日即將生效的新版個人所得稅已經明確提出未來養老型保險和理財產品可以享受所得稅遞延優惠。
今年以來,全國房地產市場迎來密集調控。從9月份最新數據看,樓市的“金九”沒有來。我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M2在過去20年增長了40多倍,但是居民的物價水平增速遠遠低于M2的增速。GDP高速騰飛通脹保持低位,堪稱奇跡。這里面,房地產市場吸納了大量的廣義貨幣對于穩定物價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未來,一旦房價的預期發生變化,溢出的資金必須要找一個足夠大的池子容納,防止部分資金沖擊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物價體系。
近期,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公開場合提到:“中國是一個高儲蓄率國家,中國不缺資金,中國股市不缺資金,缺的是長期資金,缺的是不需要每年底都要計算盈虧的長期資金。”這句話和理財新規可謂相得益彰。
上面這些信息,就像是一幅巨大拼圖的不同部分。但是,如果把這些信息匯總起來不難看出:中國的資本市場將迎來一場巨變,未來中國的資本市場將在居民養老、人民幣國際化、吸納樓市資金、轉變社會融資結構等多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是一個壞的時代,舊的市場秩序正在坍塌,無數投資者和機構身陷題材股、績差股中無法自拔痛不欲生。這是一個好的時代,新的市場秩序正在逐步建立,國際資金、養老金、銀行理財資金等源源不斷正在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