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涵
防城港,一座以港口命名的城市,從一個小碼頭崛起為中國沿海主樞紐港之一,這座城市經歷了歷史的變遷,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大變化。漫步于防城港的海灣綠道,吹著海風,看著那美麗的海景,你會深切地體會到這座城市的奇妙:一邊是海,一邊是城。
海,始終是這座城市發展的底蘊,也是這座城市抹不去的文化符號。而那繁忙的漁港、古樸的漁村,就如同這座城市海的樂章上的音符,鈴鈴鈴地在歲月里回響,唱起一首城市的漁歌。
漁港,魚蝦滿倉“嗨海”忙
企沙港在漢朝時期是合浦郡治的一部分,也是海上絲綢之路南海航線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今,企沙作為廣西第二大漁港,是距離東盟最近的海濱口岸,這里港航道深,水面寬闊,是良好的避風港。企沙海洋漁業資源十分豐富,近年來,每年都有接近20%的水產品從這里進入中國市場,繁忙的邊境貿易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水產商賈。
每天早晨,在企沙漁港碼頭,漁船滿載而歸,碼頭的漁市人來人往,碼頭上停滿了來收購漁獲的貨車,船來車往,裝貨卸貨,熙熙攘攘,進行著一場場“海陸交易”,一派喜慶豐收景象。
來碼頭裝魚的貨車無法開到岸邊,只能停在海堤上,而船只無法靠岸,只能停在距離岸邊十幾米的海面。魚要從船到岸邊,就靠搬運工了。每天清晨四五點,搬運工們早早來到企沙漁港,做起了“海陸生意”的“傳輸帶”,用三輪車將一籃子一籃子的魚,從漁船運上岸。
到了中午,貨車滿載魚駛離漁港開往各地,漁船出海打魚或停泊靠岸,人們逐漸散去,企沙漁港恢復了平靜,留下獨有的咸腥味,見證著這一場場繁忙的“海陸交易”。
漁港最繁忙熱鬧的季節,當屬每年“開海”的時候。每年經過3個月左右的休漁期后,北部灣會在七八月份迎來熱鬧的開海時刻。這時,企沙的疍家人會在啟航出海捕魚的頭一天,按照他們的傳統風俗舉行“嗨海”。
疍家人以捕魚為生,風里來浪里去。如今,企沙的疍家人趕上好年代,住上了樓房不再圈縮在漁艇里,但捕魚仍是他們的生計。世代以海為生,以船為家的疍家人,在長期的歷史演變中,成為了海洋文化中獨特的一部分。
開海民俗活動展現了祭海、絞大繩、織漁網、搖艇仔比賽、啟航升帆等疍家人的傳統生產生活場景,凸顯了疍家人的“嗨海”文化。漁民在集體收網時呼喊著“嗨喲,拉喲,嗨喲”。“嗨”表達的是歡呼和喝彩的聲音,每當起網漁獲滿倉時,幸福的“嗨”聲便會響起。“嗨海”寄予了疍家人對開海獲得豐收和喜悅的期盼,也寓意著“養海”“敬海”的人海和諧之意。
直率、勇敢、爽快的疍家人有著海一般博大的胸懷,更有敢闖的魄力,豪爽、熱情是疍家人的性格。“嗨海”這一天,不少外來游客與當地居民前往觀看。疍家人舉行的民俗風情活動中,有很多節目已經在我們平常的生活中消失,只有疍家人將其保存下來,成為防城港獨特的漁家風情。
Tips
企沙鎮位于防城港市東南面,全鎮地處濱海,有著長達51公里海岸線,漁業資源豐富,年總產量居全市第一位。盛產魷魚、墨魚、紅魚、石斑魚、鯊魚、沙蟲、海蜇、泥丁、沙劍魚等。水產養殖有對蝦、青蟹、文蛤、珍珠等。
在企沙可以吃到剛捕撈上岸的新鮮海鮮,或租船出海拉網,有明蝦、花蟹、石斑魚、瀨尿蝦等海產品,買了海鮮之后,可以自己拿到附近的海鮮加工店加工,加工費20~30元左右。旅游旺季期間價格或有波動。晚上,可以在漁港碼頭附近吃燒烤。
漁村,原滋原味漁家古風
在企沙半島中段東部沿海、距防城港市中心約25公里的地方,有一個古漁村,這里樹林清幽,礁石魔幻,崗樓威赫,是一個具有獨特幽林、古堡、碧海以及淵遠村史文化的自然村,它就是簕山古漁村。作為廣西現存較完整的古漁村之一,簕山古漁村具有較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北部灣沿海漁村歷史發展變遷的一個縮影。
生于斯長于斯的漁民,傍海而居,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打魚曬網,抓蝦捕蟹,生活怡然自得。簕山的海浪、海灘、礁石、船艇、竹筏、螺場、漁網、蝦塘、簕竹、古宅組成了讓人神往的原始風景。
村里的古堡始建于明末清初,出于防范海盜,踞險自保的需要,依八卦之玄理建筑成方形,一圈圍墻,高丈許,東西南北四個大門,四個崗樓,踞高扼守。現僅存東門崗樓,崗樓是一座占地約30平方米兩層的小磚樓,崗樓青磚厚重。村內四條街巷,青磚古墻,曲折回旋,內有生路與死路之別,不熟悉路況的人,只能進不能出。現在,圍墻已毀,但圍墻大概走向尚可辨認。村中的一座大古宅廳堂,青磚古墻,苔跡斑斑,堂里有副對聯“柱史家聲遠,青蓮世澤長。”歷代名人輩出,文員官員代代相傳。
簕山古漁村內保存著一片古樹參天的濱海原生態森林。林中有上千年的銀葉榕、古榕樹、車轅樹等品種繁多的奇樹。銀葉榕在全國目前僅存51棵,而如此珍貴稀有的物種在簕山村就有5棵,其中最老的已有1400多年。村民特地建了防浪堤來保護這些古樹。林內古榕奇異攀生,姿態各異。海邊一棵曾被臺風刮倒并連根拔起的古榕樹,憑借頑強的生命力,在滄桑巨變中發新根抽新枝,形態別致,姿如蛟龍。林內保存良好的一大片車轅樹氣勢磅礴,直聳云天。古樹在臺風來時不僅能抵御狂風巨浪亦能沉積沙石,澤福歷歷代代簕山村民。
村里的林間小徑曲徑通幽,讓人心緒寧靜、平和。隨性地在樹蔭下掛起一張吊床酣然午睡,任憑一群土雞在身旁嬉戲、覓食,就可以讓這里的村民們,在小憩中產生滿滿的幸福感。也許這就是他們從先人那里遺傳下來的生活方式與態度——簡單、隨性、愜意。
但是,就此認為這里的人們懶散、懈怠,那就有失偏頗了。只要是以海為生的人們,隨時會毫不猶豫地投入到與自然頑強抗爭的進程中。在每年農歷的六、七月,受到天文大潮和東南季風的共同影響,再加上北部灣這一特定區域地理特征的作用,會有近10米的巨浪沖擊海塘。那是完全有別于平時寧靜、閑適的一面,而是無比激越,動人心魄的。
每年潮涌的季節,古漁村會在農歷六月中旬左右舉行一年一度的觀潮節。節日期間以觀賞簕山潮水為主要內容,開展觀潮、祭潮及各種活動。整個觀潮節的活動和表演都是緊貼自然生態以及“古”、“漁”等主題特色,把文藝表演、太極拳表演、婚紗攝影、書法、美術展覽與傳統的拜社、祭海、曬魚等民俗活動完美地融合在古樸的簕山古漁村中,充分展示濱海民俗文化的魅力。
Tips
景區地址:防城港市企沙半島東南面, 距離企沙鎮約10公里,距防城港市行政中心約25公里。自駕從中心區出發約40分鐘。
住宿:簕山古漁村有農家樂旅館,游客可在此住宿過夜,在旺季的時候想住到條件好一些的旅店,還需要提前預定。
美食:可在村落海岸線附近的大排檔,吃沙蟲、牡蠣、青蟹、文哈、對蝦等海鮮,看潮起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