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萍
2018年,A股市場整體疲軟,不少私募機構遭遇“寒冬”。相較于小私募,百億規模以上的私募情況又如何呢?
本周,老牌明星私募從容投資策略總監陳春艷做客《紅周刊》。她表示,相較于只賺取股市阿爾法收益的股票策略基金,目前已經轉型為宏觀策略基金的從容投資的日子“并不算艱難”;基于對經濟周期拐點的判斷,從容投資在6月之前已經基本清空年初重倉的油氣類和消費類股票,并在下半年將投資重心轉向商品空頭,獲取了不錯的收益。
《紅周刊》:年初,從容對經濟和股票市場看法均相對樂觀,下半年觀點出現修正,原因是什么?
陳春艷:我們判斷,中短期經濟周期(2~3年)的第一個頂部出現在去年11月,此時起,我們就對宏觀經濟和股市保持一種謹慎觀望的態度。但因為經濟并不是馬上就出現調整,去年11月之后,宏觀經濟仍處于高位持平的平臺期,按以往經驗,平臺期持續時間約為4~5個月,在這期間,可以默認為宏觀經濟仍處于很好的狀態,所以經濟指標仍處于上行趨勢中。
但今年4、5月,我們判斷宏觀經濟出現了明確的轉折點,部分終端指標開始疲態,有了明顯向下的趨勢,因此,6月基本上已經可以確認2016年以來的經濟上行中周期的結束。例如,汽車消費數據開始疲軟,領先的一些消費指標比如高頻更新的行業數據等也出現下行,而消費品的走弱對整體經濟是有一定影響的,因此需要修正。
《紅周刊》:基于上述判斷,在股票市場上,從容投資是如何操作的?
陳春艷:當經濟處于頂部時,股票通常表現為高位滯漲,此時有兩種策略,一是遠離股市,因為從β的角度,已經沒有太大的獲利空間;另一種策略繼續做α,因為雖然未來整體股市存在向下的風險,但短時間內,如以3個月為時間維度,股市應該還是處于跌不下去的狀態,此時如果對α比較有信心,做板塊輪動也是可以獲得一定的收益。
年初,我們重點配置了油氣和消費兩個板塊。重倉油氣板塊的邏輯是,一輪經濟周期經濟走向尾聲,是處于商品通脹的影子中的,所以去年底,我們看好石油價格今年的表現。配置消費板塊龍頭股的邏輯是,消費是整個經濟發展的驅動力。
但就收益而言并不太理想:一方面受市場大環境影響,另一方面可能也與我們對于經濟大周期判斷偏空有關。在這種預判下,當市場開始出現波動時,最初的選股策略很難堅持,所以6月后,我們股票倉位趨近于零。
《紅周刊》:今年以來,受市場超預期調整影響,整個私募圈的生存壓力較大,能否談下2018年投資給您的直觀感受?
陳春艷:2018年,對于只在股市賺取α收益的機構來說,確實比較艱難。從容作為宏觀策略基金,我們需要市場出現明確的向上或者向下的波動,從而通過對這個方向做出正確判斷賺取收益。
上半年遭遇波折,也正是因為市場沒有大方向波動,因此也就沒有明顯的β機會。但6月份隨著宏觀經濟形勢的明確,在經濟下行的預判下,我們對三類資產的配置態度為:A股做空機制不完善的情況下,基本上只能回避。債券收益尚可,但短期漲易跌難。做空商品期貨,相對來說是經濟下行周期中獲利比較好的方式。因此下半年,我們開始重點配置商品空頭,從而在期貨中獲取了比較好的盈利。
《紅周刊》:對于2019年經濟走向,市場分歧較大,你們如何看?
陳春艷:現在去談經濟什么時候見底,為時尚早。因為從歷史數據看,中國一輪經濟周期平均為20多個月,基本是以兩年為中樞上下波動。而這一輪的經濟周期確認下行,基本上是今年下半年開始,從經濟指標上看是8、9月份之后全面回落,到現在也不過半年的時間。
另外,從消費者信心指標這一數據來看,在去年創出20年新高后,今年3月,消費者信心指數指標開始有所回落,但并不是大幅回撤,仍處于相對高位。這也表明,當前我國經濟處于中周期下行的初始階段。
《紅周刊》:在您看來,我國經濟要走出低谷,需要哪些條件進行有效刺激?
陳春艷:經濟走出底部周期,一是靠經濟周期自我調整。經濟有自己的周期,可以通過自身產能和庫存的調節,重新達到平衡的狀態,但需要足夠的時間。另一種就是政策的變化,我認為今年的政策變化其實是非常到位的,例如,一方面大規模減稅,不僅減免直接稅,還減免間接稅,這將大幅降低整個社會的交易成本,長遠來看,對經濟發展是非常有好處的;另一方面取決于去杠桿周期,當前國家控制整個社會的債務規模,涉及政府、企業和居民等各方面,而在控制住杠桿的情況下,經濟實現比較合理的增長,隨著時間的推移,杠桿率還將進一步回落,這對我國經濟長遠發展有好處。
其實將經濟周期拉的時間越長,對國內經濟發展就會越有信心。當債務規模和經濟規模比較匹配時,經濟本身就會走出一個比較好的健康周期。
《紅周刊》:對于稅收,市場期待2019年政府推出更大規模的減稅政策,在您看來,2019年是否存在繼續擴大的基礎?
陳春艷:很多人期待政府再推出更大規模的降稅,但再降多少合適卻眾說紛紜。當前我國個稅調整力度已經非常大,個稅下調幅度實際已經在30%以上。另外,明年起,個人繳稅部分還將對子女教育、繼續教育等六項專項附加扣除,減稅力度較為可觀。
增值稅方面,之前已經下調了兩次,后面仍存繼續下調的空間。因為我國是間接稅比較高的國家,但增值稅的調整不是一步到位,市場的情緒有點著急了。從以往經驗看,減稅尤其是減少增值稅,對經濟的刺激效果是逐步體現的。通過細水長流給社會形成正向反饋,最后傳到實體經濟。今年以來,政策實際并不是以追求短期直接刺激效果為主。
《紅周刊》:看來您對2019年的經濟仍維持謹慎態度,那當經濟出現什么指標或信號時,可以看做經濟見底企穩的標志?
陳春艷:我們通常是通過觀察行業數據來分析,如果要有比較大的拐點的話,肯定會有細分的好行業率先走出來。
例如,隨著消費逐漸成為經濟主導體,消費數據正從以前的經濟滯后指標,發展為經濟周期具有領先意義的指標。例如,在2016年上半年~2018年上半年的經濟周期中,汽車、服裝等消費終端領域數據率先出現好轉,隨后才是基建投資、房地產行業數據增長的啟動,此時,消費指標已經成為消費周期的先行指標。
這在股市上的直觀反映,就是2016年、2017年的消費股大牛市,并不是因為市場資金偏好炒作,而是消費已經成為新經濟周期中的積極因素;這種狀態未來仍將持續很久,因此,消費股未來仍是可以關注的投資方向。
《紅周刊》:2018年市場的低迷,除了“內憂”,中美貿易爭端也對市場形成較大牽制。未來,中美貿易爭端將對我國經濟帶來哪些影響?
陳春艷:貿易戰肯定是會繼續的。但從宏觀角度來看,貿易戰對經濟的影響并沒有心理影響大。今年雖然經濟下滑,但因為趕單現象存在,出口數據其實一直不錯。
另外,因為中國出口對整個經濟的貢獻比重并不大,我國經濟目前已經呈現以內需為主的狀態,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核心變量是中國人愿不愿意花錢買東西。此外,美國經濟本身處于頂部狀態,各種經濟刺激手段已經使用比較充分,美國經濟未來面臨下行壓力。因此,中國明年的出口依然存在壓力,因為出口最重要的變量是國外經濟體。
《紅周刊》:那么,對于2019年的資產配置方向,您將如何把握?
陳春艷:2019年配置方向上,對股票市場仍是偏謹慎的。目前政策放水與否還沒有特別明顯的信號,因此,明年股市的α機會可能更難。行業方面,從宏觀的角度,各個行業都比較均衡,行業輪動較難把握,想獲取超額收益較難。
債券市場存在小的機會。目前債券還存在上漲空間,如果出現明顯的回調,還是有套利空間存在。商品期貨上,大方向是做空的,因為處在經濟下行周期,商品如果有反彈的話,都是給空頭加倉的機會。
《紅周刊》:在什么情況下,您會重新考慮重配股票市場?
陳春艷:股票市場怕衰退,但不一定怕蕭條。當前經濟增速處于下行狀態,經濟處于減速的過程中,此時股票市場都是需要回避的。除非國家出現非常強大的“放水”,否則股票只有等待經濟增速見底、在底部徘徊時,才可能出現大的投資機會。當然,2019年也不排除市場調整幅度比經濟超跌的速度要快,也可能存在反彈性投資機會。
《紅周刊》:對于部分業績增速可以跑贏GDP增速的龍頭股而言,您覺得當前是不是建倉的好時機?
陳春艷:價值龍頭股當前是否值得建倉取決于投資時長。就我們而言,最在乎的是2到3年的經濟周期,在經濟下行過程中,再好的價值股、再好的龍頭公司也扛不住周期波動。
很難說某只價值龍頭股一定是可以穿越所有經濟周期的,能穿越經濟周期的股票通常都處于極度高速增長的行業。例如行業增速在30%~50%的情況下,它可能對宏觀經濟不敏感,但這種行業通常都不會太大,并且目前這類行業在逐步減少,挖掘難度加大。
對真正價值龍頭股而言,股價穿越周期后是能夠創新高的。因此,如果從持股2年~3年的角度看,現在建倉并非特別好的時機,因為要求當前的價值龍頭股扛得住經濟下行周期的波動相對較難。而如果投資周期超過三年、甚至超過五年的話,接下來就是建倉的時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