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恩
主持人:本周指數如你之前所說回補了2590點附近的缺口,量能出現極度萎縮,接下來會怎樣運行?
袁月:指數具體點位雖有波動,但并不意味著趨勢的改變。接下來大概率還是要維持區間震蕩的走勢,滬指的支撐點在2540點附近,壓力在2650點和2700點附近,總體會在這個100多點的區間內震蕩。創業板如果沒有新的題材出現,表現也不會強于主板。
決定趨勢改變的核心還是量能。關于存量資金主導的特點我已經說過很多次,本周滬指的走勢就很具有典型性。周一低開回補了之前2590點附近的缺口,周二、周三連續兩天出現低于900億元的量能,理論上存在反彈的可能。周四在權重白馬的拉升下,確實也出現30多點的反彈,不過量能只有1300多億元,周五又出現震蕩調整的走勢。這就說明反彈只是技術層面的修復,在這種級別的量能下,對于反彈的空間和力度就不要抱有過高的期待,更不要幻想趨勢反轉。
此外,題材股的炒作也可以印證。本周漲停家數明顯減少,能漲停的個股又開始集中在前期的超跌+問題股上,市場中為數不多可以實現三連板的個股,還因監管因素被限制。這些現象都說明熱點匱乏,游資炒作情緒低迷,對于短線操作難度來說是比較大的。
主持人:新能源汽車本周表現繼續強勢,看來你的中線投資邏輯得到市場的認可。
袁月:是的,這是我提及最多的板塊。通過近期的相關數據可以看到:11月的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16.1%,連續5個月下降,總體也符合之前的預期,接下來銷量下降的趨勢還會延續,就看降幅能否收窄。對于傳統車企和相關汽車零部件企業來說,銷量的下滑必然會對業績有所影響。
與之相對應的是前1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百萬,同比增長37.8%,動力電池裝機總電量約8.91GWh,同比增長32%。從投資角度看,要找準汽車板塊的投資方向,并且要精選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相關個股。
主持人:通過近期盤面可以看出,在游資休息后,盤面上表現較強的依舊還是基本面較好的個股。你怎么看?
袁月:是的,我一直強調要明確選股邏輯,因為牛市重勢,熊市重質。無論采用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的選股方法,終究要在行業、細分產業鏈和個股中選擇,經過一系列的分析,最終得到投資邏輯最硬的公司。尤其是在目前這種弱勢環境中,這個邏輯更要被強化。
由于資金有限,只有在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公司才會進一步持續得到資金的認可,這也就是兩家公司概念相同但個股走勢卻明顯不同的原因。解決了基本面選股問題,再去考慮操作策略,這也同樣重要,底倉保留波段差價的操作方法還是最適合這類品種。
主持人:關于底倉保留波段差價的操作方法是你經常提及的,也是你非常擅長的,這次請再具體說明一下相關的思路吧?
袁月:先要明確的是這個方法并不適合所有個股,對于選股是有要求的。要在政策支持明確的行業中尋找,再結合個股走勢,這就需要經過公司基本面和技術面篩選。經過綜合考量后,能符合這個方法和條件的股票大致只有三四十只而已,這也大大縮小了選股范圍。
同時,由于運作這類個股的資金預期都是偏中長線的,和游資的特點完全不同,短期爆發力不強,也很少會連續上漲,更多是震蕩向上的走勢。所以,為順應持股大資金的節奏和特點,采取看長做短的策略。
再比如,如果受到盤面環境影響,一只個股即使基本面再好,也很難出現單邊上漲的走勢。若只是維持區間震蕩,投資者一直持股不動也很難獲得超額收益。如果掌握了個股的資金運作特點,運用這個方法通過不斷把握小波段做差價,從而降低持倉成本。隨著成本不斷降低,即使出現不可預知的意外情況,股價形態破壞離場,結果也相對要好。
在實際應用中,由于個股走勢各不相同,所以對應的波段加倉點都是不一樣的,不能簡單地生搬硬套。需要仔細觀察K線走勢特點,結合量能、指標、換手率等因素綜合考慮,同時也要控制建倉比例,規避莊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