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吳改英
摘要:在近些年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家禽養殖業一直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每年我國養殖業的規模及品種數量都在呈增長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一些養殖用戶缺乏專業的知識儲備和專業指導,很多較為常見的家禽疾病都為養殖用戶和企業帶來了嚴重的損害,所以如何增強人們對家禽疾病的了解,并對其進行有效的預防已經成為了人們比較重視的問題。現對家禽疾病的防治進行一定的分析和總結,希望可以為家禽養殖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家禽養殖;疾病;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S858.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5-0068-01
1 家禽疾病
家禽疾病是危害家禽健康的頭號殺手,它嚴重限制了家禽業的發展。家禽疾病是家禽在養殖過程中所得不同病因的統稱,通常情況下家禽疾病被人們分為三個種類,即:傳染性家禽疾病、普通類型的家禽疾病和寄生蟲類家禽疾病[1]。人們在家禽養殖過程中扮演著主導者的角色,經常與家禽接觸,給家禽帶來了一定的細菌和病毒,從而引發了不同的疾病,這很容易使家禽出現大面積死亡,對養殖戶造成嚴重的經濟創傷,嚴重時甚至會使人體受到感染,進而引發人類疾病,危害人們的生命安全。所以,對家禽疾病進行研究、分析及加強預防已經成為比較重要的工作。
2 家禽疾病的預防方案
2.1 加強飼養人員疾病安全意識的建設
飼養人員是與家禽接觸最多的主體,所以飼養人員的疾病安全意識直接關乎著預防工作的好壞。要想提升疾病預防工作的有效性,必須要加強飼養人員疾病安全意識的建設,對他們進行家禽疾病防范意識教育,使他們形成有效的防范意識,要讓他們形成微觀觀察能力,可以根據家禽細節判斷家禽是否有感染病毒的危險,進而做到提前預防、加強防治,降低大型疾病的發生概率。家禽養殖一般都屬于群體養殖,人們只能通過對家禽的狀態、進食情況及糞便的顏色來判斷家禽是否有染病分險,如果家禽出現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那么有可能已經感染上了疾病,這時就需要飼養人員采取相應的治療。
2.2 注重科學養殖
注重養殖環境。家禽所處的生長環境是影響家禽疾病發生概率的重要因素,所以人們必須要重視良好養殖環境的構建。首先人們要確保養殖場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風,同時還要保證養殖場的溫度和濕度符合家禽生長需求。其次要嚴格控制喂食設備的清潔度,喂水槽及進食槽中不要存放時間較長的食物,定期的對喂食設備進行清洗,這樣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毒傳播[2]。同時還要對養殖場內的家禽糞便進行及時的清理,并運輸到遠離養殖場的場地進行存放。最后要做好養殖場的消毒工作。消毒工作要根據養殖場地的大小、養殖家禽的數量來合理控制,定期定時的對養殖場進行消毒可以避免病毒的繁衍和傳播。
加強喂食飼料的合理搭配。飼料是現階段家禽所食用的重要食物,也是保證家禽營養需求的重要物質來源,只有擁有充足的營養供給,才能保證家禽健康生長。而飼料又分為很多種,所以在家禽的日常喂養過程中,飼料的合理搭配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科學的搭配飼養飼料可以增加家禽的生長速度,提高其體制能力,增強其對病毒的抵抗能力,降低染病風險。
做好預防接種工作。預防接種是提升家禽病毒抵抗能力的重要方法,所以定期對家禽進行預防接種是最為重要的一項預防工作。在預防接種時,人們要根據地區所流行疾病進行有選擇的接種,不能盲目進行接種工作,避免限制藥物能力的發揮。在第一次預防接種時,人們應該選擇藥力不高的疫苗進行接種,這是因為家禽自身對病毒擁有一定的抵抗能力,然而在之后的接種過程中,人們應該逐漸增強藥力,這可以時刻保證家禽擁有較高的抗病毒能力。
2. 3 實時監測家禽的異常狀況
一般的家禽疾病在發病之初都會有一定的征兆,所以家禽飼養人員在喂食或者與家禽接觸時,要根據自身的觀察來判斷家禽是否有發病征兆,進而采取相應的預防方案和控制措施,這樣可以有效的防止疾病擴散。判斷家禽是否有染病情況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判斷:一、觀測家禽的飲食情況,看是否有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身體消瘦等現象。二、觀測家禽的產蛋情況,如果產蛋量明顯下降,那么家禽可能已經患病。三、監測家禽的發聲、活動及糞便,如有問題就應采用相應措施對家禽進行診斷。另外飼養人員還要注意飼料是否處于保質期,如果過期或變質必須要對其進行清理和停用。
3 結束語
家禽養殖即符合人們生產生活需求,同時也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家禽養殖業的規模也在不斷的壯大,如何做好家禽疾病的預防已經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所以養殖人員在平時要注重此方面意識的培養,加強對家禽疾病知識的學習,通過觀察及時發現疾病,并有效進行防治,這樣才能為家禽養殖業的發展帶來蓬勃的動力。
參考文獻:
[1]羅德霞,家禽養殖中疾病預防的綜合措施[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1(02):19-20.
[2]劉涵,家禽常見疾病的發生與防治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4(11):134 -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