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紅周刊》組織多位職業投資人相聚京城,暢聊2019年投資劍指何方。嘉賓們的精彩對話和思想上的深度交鋒都完整地呈現在本期雜志上。
對于中國的未來,與會嘉賓都堅定看多。對于即將到來的2019年,大家的觀點是多為謹慎。原因主要是兩方面,一個是中美貿易摩擦最后的“謎底”可能在短期內難以揭曉,因此市場的心理預期也勢必猶疑;一個是我國整體經濟增長預期仍不樂觀。
若要讓整體經濟表現出積極發展景象,那么就需要國家出臺大量改革措施來助力牽引。可前有4萬億的經驗教訓,任何人都不能期待又一場幾萬億級的“大水漫灌”。但如果探索新的改革措施,其對經濟的推動效果就需要且走且看了。在這樣的預期下,期待市場馬上反轉就顯得很不現實。
市場反轉不必希求,但放長線釣大魚的機會并不少。
有心的投資者可以翻看各行業頭部公司最近三年的財務表現。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一些內功深厚的企業已經把核心競爭力持續轉換為利潤,這可以從這些公司2017年和2018年前三季業績表現去證實——它們的利潤持續增長且增幅遠超GDP增速。還可以從這些企業的同業去觀察,因為這些企業在做大而他們的同業在萎縮衰亡,馬太效應迅速演繹。
既然頭部公司紛紛脫穎而出,市場就會有主力軍。如果2017年是結構性行情的預演,2018年是對之前結構性行情的修正,那么即將到來的2019年,極有可能是結構性行情大放異彩的一年。
本刊編輯部
2018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