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強民
摘要:犢牛大腸桿菌病是犢牛常見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是由于感染大腸桿菌而發生,一般是2周齡犢牛最容易發病,臨床上主要發生腹瀉和敗血癥,且通常并發病毒性腹瀉。該病全年任何季節都能夠發生,其中在冬季和早春發病比較嚴重,往往呈地方性流行。若沒有及時進行防治或者未采取有效措施,即可造成死亡。
關鍵詞:犢牛;大腸桿菌病;流行特點;臨床癥狀;病理變化;西藥治療;中藥治療;飼養管理
中圖分類號:S858. 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5-0091-01
1 流行特點
大腸桿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如地面、水源、污水溝、動物糞便、母牛乳頭以及牛舍墊料等都存在,犢牛主要通過消化道感染,也能夠通過臍帶和子宮感染。小于7日齡內且沒有吮食母乳的犢牛最容易發病,之后隨著日齡的增大,感染率不斷下降,一般大于10日齡則基本不會發病。另外,氣候突變、欄舍陰濕、衛生條件惡劣以及飼養管理不當等,都能夠誘發和促使該病加重。該病全年任何季節都能夠發生,尤其在冬季和早春容易發生,往往呈地方性流行,大部分消毒藥物都能夠將其殺滅。
2 臨床癥狀
敗血型。該類型具有很短的潛伏期,部分犢牛患病后沒有表現出任何癥狀就發生死亡,通常在出生1-3天后發生死亡。病程持續時間較差的犢牛,主要表現出體溫升高,一般可達到大約40℃,精神沉郁,幾小時后發生下痢,停止吮乳,部分能夠并發肺炎、胸膜炎以及關節炎,部分甚至出現臥地不起、呼吸困難和神經癥狀,如果沒有及時進行治療,就容易發生死亡,死亡率能夠達到80%左右。病犢耐過后也會發育不良,康復十分緩慢。
腸炎型(白痢型)。該類型的主要癥狀是腹瀉,同時體溫稍微升高,初期排出淡黃色的稀粥樣糞便,并散發惡臭味,后期排出淡灰白色的水樣糞便,且其中混雜氣泡、血絲和血凝塊。病犢癥狀嚴重時,還會發生脫水、臥地不起,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就會由于虛脫而發生死亡。
中毒型。該類型相對較為少見,是由于小腸內的大腸桿菌大量繁殖而分泌過多毒素而導致,急性型沒有出現任何癥狀就發生死亡,但病程持續較長時會表現出典型的中毒型癥狀,一般先是表現出興奮不安,接著表現出沉郁、昏迷,甚至發生死亡。
3 病理變化
敗血型或者中毒型死亡的犢牛一般沒有明顯的病變。腸炎型死亡的犢牛,機體明顯消瘦,眼眶下陷,黏膜蒼白,肛門、尾部以及后肢污染有稀糞;胃內含有很多的凝乳塊,胃黏膜充血、紅腫,且有膠狀黏液附著,皺褶處存在點狀出血;腸內容物往往混雜氣泡和血液,并散發惡臭味;小腸黏膜發生充血,皺褶部也存在出血,局部黏膜上皮出現脫落;直腸也發生同樣的病變;腸系膜淋巴結發生腫大;腎臟和肝臟呈蒼白色,有時存在出血點,膽囊內含有暗綠色的黏稠膽汁。病程持續時間長的病犢,還會出現肺炎以及關節炎病變。
4 防治措施
西藥治療。抗菌消炎,取0.5 g乳酸氟哌酸、30 g鞣酸蛋白,混合均勻后給病犢投服,每天2~3次,連續使用3~5天,并配合按每千克體重肌肉注射2. 5—5 mg痢菌凈,還要每次配合肌肉注射2 mg地塞米松,每天2次。由于無法避免抗生素的耐藥性問題,因此在實際生產中為有效地治療該病,最好在用藥前進行藥敏試驗,采取針對性用藥。如果病犢出現脫水,可靜脈注射300—500 mL 5%葡萄糖生理鹽水、復方氯化鈉注射液,每天l~2次,癥狀嚴重時進行3~4次。如有需要可添加適量的5%碳酸氫鈉注射液,避免發生酸中毒。注射藥液前要進行加溫,使其接近體溫。當癥狀略微好轉后,要停用抗生素,并內服調控腸道微生態平衡的藥物,如促菌生配合乳酶生,促使腸道正常,及早痊愈。
中藥治療。取25 g炒黃芩、100 g白頭翁、Sg廣皮、50 g甘草、25 g秦皮、50 g黃柏、10 g木香,加入適量水煎煮,待藥液溫度適宜后分成2~3次口服。如果濕熱嚴重,可添加15 g連翹、15 g炒梔子、25 g紅藤,或者25 g冬瓜子、50 g蒲公英;如果口赤脫水,可添加25 g生地、50 g元參;如果嚴重水瀉,可添加50 g山楂炭、40 g地榆炭、15 g葛根、75 g生地炭、15 g炒烏梅;如果下膿血痢,可添加50 g生地榆、25 g赤芍。或者取50 g白頭翁、75 g焦白術、75 g懷山藥、50 g白茯苓、25 g車前子、25 g杭白芍、15 g廣陳皮、25 g炙甘草,添加適量水煎煮,待溫度適宜后分成2~3次口服。如果氣虛,可添加50 g黨參;如果嚴重腹瀉,可添加15 g訶子肉、15 g炒烏梅;如果有寒,可減去白頭翁,添加5 g肉桂、15 g炮姜、5g米殼;如果少食或者不食,可減去白頭翁,添加5g枳實、15 g焦三仙;如果腸鳴,可減去白頭翁,添加10 g廣木香。
加強飼養管理。牛舍尤其是產房要確保干燥、清潔,鋪墊干燥褥草,糞便和污物要及時清除,并定期進行消毒。妊娠奶牛要飼喂搭配合理的飼料,供給充足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防止過飽或者過饑,保持營養水平良好,從而在生產后能夠分泌足夠的乳汁,進而使新生犢牛的生理需要得到滿足,同時奶牛乳房要確保干凈衛生。如果有條件,妊娠奶牛分娩前可接種大腸桿菌菌苗。新生犢牛必須及早(一般在12 h內)吮食充足初乳,且對臍帶斷端進行嚴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