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
摘要:犬蠕形螨病也叫做脂螨病或者毛囊蟲病,是由于皮脂腺或者毛囊寄生有蠕形螨而發生的一種頑固性皮膚病,通常是5~10月齡的幼犬容易發生。臨床上主要是引起皮脂腺炎和毛囊炎,病犬皮膚嚴重瘙庠,被毛發生脫落。該病容易復發,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或者治療不當,非常容易繼發感染細菌而變成成膿皮癥。
關鍵詞:犬;蠕形螨病;致病機理;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藥物治療;飼養管理
中圖分類號:S858. 29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5-0093-01
1 致病機理
犬蠕形螨是一種條件性致病、永久性寄生的寄生蟲,目前國內外還沒有明確其致病機理。通常認為在犬抵抗力降低,生活環境溫度高且濕度大時容易導致蠕形螨大量繁殖,從而出現發病。該病對犬的危害程度與機體自身情況、感染蟲種(雄蟲或者雌蟲)、感染數量以及繼發感染狀況等相關。犬蠕形螨在犬皮脂腺或者毛囊內寄生,會抑制皮脂分泌,同時會攝取皮脂分泌物、吸食細胞內容物,導致毛囊擴張,上皮發生變性;蟲體的足爪、鰲肢活動會產生機械性刺激,且在其進出毛囊時可能攜帶病原菌而導致機體繼發感染病原微生物。
目前,認為其致病機理包括以下幾方面:機械性刺激,即足爪和鰲肢會直接損害組織細胞;化學性損害,蟲體分泌物、代謝物以及死亡后的分解產物會產生化學性和抗原性刺激,造成局部組織發生炎性反應,使其表現出相應的臨床癥狀,如局部皮膚損害、脂溢性脫毛、外耳道瘙癢、瞼緣炎等;免疫病理,即當蟲體鉆透真皮層,會導致機體發生嚴重的I型過敏反應,如蕁麻疹、哮喘、水腫以及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等;繼發微生物感染,即感染真菌或者細菌,或者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致病,臨床上可發生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脫毛、毛囊炎、口周炎、瞼緣炎、乳頭炎等;自體損害,犬在蟲體機械性刺激、化學性損害下以及感染微生物導致其出現白抓自撓和發生免疫應答,會對機體造成更大的損害。
2 臨床癥狀
局部型蠕形螨病。病犬是由某個身體部位出現病變,癥狀相對較輕,通常是頭部的眼眶及其四周、四肢、尾部容易發生。發病初期,患處被毛脫落、稀疏,接著逐漸形成較大的圓形禿斑,且患處和健康部位存在明顯界限;皮膚稍微潮紅或者蒼白,表面出現麩皮樣的脫屑;部分病犬的皮膚變得粗糙、有所增厚,甚至發生龜裂;通常不會出現劇烈的搔癢,或者只發生輕度搔癢。病狀能夠持續幾個月,通常不會對全身狀況造成影響。
全身型螨形螨病。病犬全身大面積被毛脫落,嚴重時皮膚出現潰爛。患處存在堅韌的結節,呈綠豆至豌豆大小,表面呈特殊的藍紅色,里面含有膿液,用手擠壓會有微紅色的膿液或者黏稠的皮脂流出,取皮脂進行鏡檢就能夠看到大量的蠕形螨的蟲卵和蟲體。當出現皸裂脫毛后,皮膚往往會覆蓋灰色或者淺棕色的痂皮以及麩皮樣鱗屑,皮膚日漸變成紫銅色。有時會由于沉積大量的黑色素而導致皮膚變成黑色,但不會出現搔癢,且患處往往發生明顯腫脹。隨著膿皰區域處皮膚發生膿性融化,往往會在皮膚表面出現潰瘍,并不斷有黃紅色液體從皮膚下面的小孔中流出,并散發一種特殊的難聞氣味。機體日趨消瘦,并由于發生全身感染,體溫升高,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甚至完全廢絕,體質變差。
3 實驗室檢查
直接涂片鏡檢,先剪去病犬患處的被毛,接著用手術刀持續輕輕地刮取皮屑,直到稍微出血,將刮取物置于載玻片上,加入幾滴10%氫氧化鉀溶液,經過短時間靜置使用顯微鏡觀察,如果看到蠕形螨的蟲卵或者蟲體就能夠確診。離心后鏡檢,將刮取物放在試管中,添加適量的10%氫氧化鉀溶液進行煮沸,之后以2000 r/min的速度進行3 min離心,將上清液棄去,取沉淀物放在玻片上,置于低倍鏡下進行觀察,如果看到蠕形螨的蟲卵或者蟲體就能夠確診。
4 防治措施
藥物治療。先剪去病犬患處的被毛,接著用溫熱的肥皂水除去痂皮和污垢,再用干凈的手術刀將鱗屑刮去,以使在皮膚毛囊和皮脂腺內寄生的蠕形螨完全暴露出來。外部用藥,要根據病犬情況選擇以下一種或者同時配合使用幾種。藥浴,根據蠕形螨蟲在夜間頻繁活動,要選擇在傍晚時進行藥浴,常用除癩靈(有機磷制劑)或者其他中草藥制劑,每次10—20 min,間隔1天1次。碘酊,即在患處涂抹14%碘酊,每天1次,連續使用3~5天。石硫合劑,即取240 g硫磺、160 g生石灰,添加3600 mL水,熬煮至呈琥珀色即可在患處涂抹,每2~3天1次。硫磺軟膏,即取50 g硫磺,研成粉末后添加在250 g凡士林中,攪拌均勻即可在患處涂擦,每隔3天使用1次。注射用藥,可按體重皮下注射0.2 mg/kg l%伊維菌素,根據病犬實際治療情況在1周之后再注射1次。對于膿皰型病犬,往往會表現出全身癥狀,可使用抗生素(如紅霉素、青霉素等),并配合靜脈滴注維生素C等。
加強飼養管理。保持環境衛生良好,確保犬舍干燥、通風良好,并定期進行消毒。犬體也要保持干燥、衛生,并定期用專用的香波進行洗澡,且清洗后要及時將被毛吹干。保證犬攝取全面營養,可減少感染犬蠕形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