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工商銀行市值超過摩根大通,繼2007年后重奪“宇宙第一大行”桂冠。
工商銀行這樣的大盤股曾長期被視為股性不活躍的“大笨象”,除了指數基金配置外,大部分投資者根本不會重倉買入。2008年8月到2014年底,投資銀行股的價值投資者們從高聲看多銀行股到最后默不作聲,直到2015年以后,業績穩增的“工商銀行們”被市場陸續挖掘,股價才不斷向上修正并創歷史新高,給了價值投資者以最好褒獎。
短期內銀行股或存在長得過猛后的震蕩,但長期看,處在估值修復和業績不斷改善之中的銀行股,依然是資產標配之首選。
銀行股之外,A股其他“大笨象”也大有蓄勢待發、粉墨登場的跡象,“中字頭”股票就是代表。
究其根本,就是中國經濟的冬盡春來。
2017年我國GDP增速為超預期的6.9%,CPI增速為1.6%,完全控制在3%的通脹目標以內。引用經濟學家任澤平先生的判斷,我國經濟“2018年樂觀”、“2019年將會突破L形的一橫往上”,那么有著業績背書和低估雙重優勢的“中字頭”、“大塊頭”股票自然有著價值再發現的預期,而且有的機會還處在萌芽階段。
如果持有了低估、績優“中字頭”股票,那就握緊票,等著春暖花開。
本刊編輯部
2018年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