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個陰郁的雨天,《智族GQ》拜訪了 JeffKoons在紐約切爾西區的工作室。 他穿著灰色紋點襯衫,左手端杯咖啡, 右手拎著另一件襯衫出現,還沒打招呼呢, 他開口就問我們哪一件更適合今天的 拍攝——在向我們演示了“如何優雅地 與GazingBall系列自拍”之后, JeffKoons給我們講了一堂哲學課。
JeffKoons在下文中為J
所以,你很快就會帶這 件《銀河的誕生》去巴塞 爾藝術展香港展會(Art BaselHK)了?
J:是的。這一次我會在卓 納畫廊(DavidZwirner) 的展廳展出5件作品,這 是其中之一。它們都跟 “反射”有關。
人們總說藝術反映現實, 是這樣嗎?
J:我認為藝術反映人類 經歷。美國哲學家約翰杜 威(JohnDewey)認為人 類的生活經歷是內心世 界與外部環境之間的相 互作用。這是生活經歷, 也是藝術的經歷。藝術就 是一種互動,是我們的直 覺和我們的存在對外界 的影響,以及外界對我們 的影響的總結。
哇,聽起來可以說是非常 深奧了!
J:哦?是嗎?但對我來 說,這是常識。當我經歷 一些東西的時候,我希 望我經歷的事可以讓我 感受到一種鮮活的潛能 (Essenceofpotential). 我相信,所有讓你發出共 鳴,或者能讓你激動不已 的藝術作品,都能讓你感 受到這種潛能。
你常去藝術博覽會嗎?
J:很少。我更喜歡在工 作室里,和我的作品待在 —起,花時間想些新的點 子。但我非常期待這次的 香港之旅,因為我喜歡東 方文化。我記得上一次在 香港的時候,他們為我辦 了一場晚宴,來了五十多 位亞洲各地的藏家,他們 每個人都對藝術如此投 入,都為自己的潛能以及 即將開肩的事業興奮不 已。那大概是我過去十幾 年參與過的最佳的晚宴, 讓我想起20世紀70年代 我剛到紐約的時候,通過 身邊的人感受到藝術的 蓬勃,仿佛空氣中飄滿了 靈感。我想這是因為藝術 可以幫助人們定義自我, 并且發揮影響力。
呃,那你對東放化有特 別的研究嗎?比如來自 東方的哲學?
J:怎么說呢,我認為西 方哲學在很大程度上受 到東方哲學的影響。事實 上,我們對自身的認知以 及我們與社群交流的方 法論都是相通的。真正讓 人類文明生生不息的,是 消除隔閡,是去除評判。 當你為一切設立評判標 準時,就已經把很多能量 排除在你的世界之外了, 你便無法獲得肩發性的 交流;但當你對—切事物 保持開放的態度時,你就 能夠調用—切資源,獲得 能量。評價和隔離帶來焦 慮,而焦慮阻礙我們獲得 更高的知覺。
我這次在香港展出 的作品都是以現成的物 品為基礎的。“現成品“的 概念來自于杜尚——將 已經存在的事物賦予藝 術背景與觀念,使其成為 藝術本身或藝術的載體。 我非常喜歡這個概念,它 是去除評價的實踐。當利 用現成品和現成品觀念 來創作的時候,其實就給 了觀眾一個隱喻——我 們不在乎物體本身,我們 在乎的是生命,我們在乎 的是在長久的實踐中我 們如何接受我們自己的 存在,當我們接受自己的 歷史、自己的不完美,以 及自身的所有之后,我們 才可能開始接受所有其 他的人。
說得好!不由讓我想起來 安迪,沃霍爾曾經說過: 每個人都應該愛每個人。
J:是的,每個人都應該 愛每個人。這個過程其實 是通過不斷的接受和包 容來實現的,當你可以真 正接受你自己,你才可能 真的去接受他人,這是藝 術最高境界所能達到的。 回去看20世紀的歐洲藝 術,我們可以看到達達主 義和超現實主義的流行。 這是整整一代人關于探 究自我的運動,這是一整 代人學會接受自己的過 程。然后才出現了波普藝 術,從關于內在世界的創 作轉型到關于外在世界 的創作,是因為我們擁有 足夠的自信面對自我,才 能去面對世界。
提起波普藝術,有一些人 說你是繼安迪·沃霍爾 之后的又一位“波普大 師”……你怎么看?
J:你知道,這是我的榮 幸。但我首先是我自己, —位藝術家。
在你的工作室里有超過 120位助手,以至于人們 都會說這里更像是一家 公司……
J:這是常見的誤解—一 過去十幾年總有人這樣 反復評價,于是人們就 相信了。實際上,我是一 個非常浪漫的藝術家,每 年我只做差不多10件作 品。有這么多人在這里工 作,是因為我的作品總是 利用現成品,作為一個隱 喻,我讓不同的人參與進 來,給他們詳盡的指令, 并完全信任他們,如果最 終的成品上有一個瑕疵, 我會保留這個瑕疵。就 像之前提到的,我不在乎 物體本身,我在乎作品能 不能與觀者交流。我關 心所有完美和不完美的 細節,但我不是完美主義 者——我覺得完美主義 就是狗追著自己的尾巴 跑,是—種狂熱的妄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