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丹
·主持人語·
新年以來,銀行股“大象起舞”,工行、建行、農行、招行等多只大盤銀行股紛紛刷新上市以來新高,在銀行股的助力下,1月23日滬指重回熔斷前水平,當日報收3546.5點,工行大漲4.46%,報收7.49元/股,總市值達2.67萬億元,超過摩根大通的3967億美元(約合2.54萬億元人民幣),重回“宇宙第一大行”寶座。對于銀行股近來的大幅上漲,如果能用全球化的思維與眼光來看待,其實沒有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把中國的銀行股拿到全球去橫向比較,如重回“宇宙第一大行”寶座的工商銀行,目前動態估值不到9倍,而剛剛被超越的摩根大通最新的市盈率是16.5倍,估值優勢依然明顯。
幾家歡喜幾家愁,停牌長達9個多月的樂視網終于復牌了,與預期一致,樂視網復牌連續一字跌停。此前多家基金公司下調了對樂視網股票的估值,調整后價格多為3.92元或3.91元,較樂視網停牌前15.33元的價格大約相當于13個跌停。相比機構,網友對樂視網復牌以后的表現要樂觀一些,相關網站調查顯示,僅有50%的網友認為樂視網會有超過10個以上的跌停,35%的網友認為跌停5到10個板,15%的網友認為跌5個板以內。樂視網復牌連續跌停引發網友吐槽:“2018年度第一災難大片震撼上演”“樂視網復牌走勢參考保千里”,更有網友腦洞大開,給大家出了道數學題:“樂視網每天跌10%,保千里每天跌5%,但是保千里先跌了17天,問樂視網多少天之后能追上保千里?”
解不開數學題沒關系,但看清大勢,跟隨主流卻是投資者該做的事情。那么,工行重奪“宇宙第一大行”后市會否重蹈2007年覆轍?IPO“審七否六”帶來哪些思考?100ETF暴漲暴跌為哪般?本期欄目將就相關話題展開討論。
“宇宙第一大行”的寶座重回工商銀行!隨著本周二(1月23日)AH股聯袂大漲,工商銀行當天收盤時市值達到26695億元,超過美國的摩根大通,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銀行。而在此前的1月17日,工行A股的股價復權之后也已經超過2007年的高點,這也意味著持有工行A股的投資者基本上都處于獲利的狀態。
工商銀行股價表現強勁,對市場毫無疑問存在重大的提振作用。最重要就是價值投資理念再度以鮮活的例子深入人心。曾幾何時,A股以“炒小、炒差、炒新”為榮,類似工商銀行這樣的大盤股被視為股性不活躍的“大笨象”,除了必須按比例配置的指數型基金外,大部分投資者并不會重倉買入。而在備受市場冷落的期間,工行的業績仍在穩步增長,每年維持較高分紅,股息率排名A股前列。而“價值只會遲到不會缺席”,2016年以來工行和其它大藍籌被市場逐漸挖掘,股價因此出現了向上修正。股價逐步上漲乃至登頂“宇宙第一大行”的寶座,正是給長線投資者、價值投資者最好的獎賞。
事實上,早在2007年7月的時候,工行就曾經超越美國花旗集團,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銀行,但當時好景不長,4個月不到工行的股價便見頂回落,成為10年以來的最高點,并在2013年12月再度交出“宇宙第一大行”的寶座。但筆者認為,目前和2007年有兩大不同,工行股價并不會重演2007年見頂回落的一幕:
首先是估值和資產質量改善。1月23日登頂當天,工行A股的動態市盈率為8.8倍,而2007年11月股價見頂時的市盈率超過37倍,當前的低估值決定了工行目前股價比2007年具有更好的防御性。而目前的低估值還建立在資產質量好轉的基礎上,工行的不良貸款率已經連續3個季度下降,息差率也止跌回穩,去年三季報工行的凈息差2.17%,較二季度末增加0.01個百分點,扭轉了近幾年來的大幅下降趨勢。低估值加上資產質量的改善,意味著當前股價存在較高的安全邊際。
其次是投資者結構的變化。目前機構投資者的比重遠超2007年,價值投資已經逐漸成為A股市場主流,以工行為代表的大型藍籌股的內在價值也被不斷挖掘。今年6月A股入摩前后,外資集體涌入大型藍籌股已經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其中既有跟蹤MSCI指數被動配置的需要,也有其本身低估值的吸引。以工行目前不到9倍的動態市盈率,和摩根大通超過16倍的市盈率相比,吸引力高下立判??梢灶A期的是,未來隨著A股開放程度的加深,工行的估值將得到進一步的挖掘和修復。
隨著中國建設資本市場強國的推進,未來更多的“全球市值第一”將會誕生在A股市場,對于目前發展態勢良好、估值偏低的藍籌股,投資者仍可著眼長線進行布局,等待下一個工行、下一個貴州茅臺的誕生!
(文中涉及股票,只做舉例,不做買入推薦。且作者承諾未持有文中提及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