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肇建
上個月筆者在“茶坊”里提到:6月27日的低點“比起6月22日低點,滬指跌去39點,上證銀行指數跌去38點,這不僅僅只是補跌啊??此圃诠墒械谝焕勉y行股的定向降準,為什么最終產生這樣的結果,筆者現在不想多說。”這是一句伏筆,本周就此談談。
6月24日,人民銀行宣布將于7月5日下調除信用社外的銀行類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50個基點,共計釋放7000億元流動性,以支持市場化、法制化“債轉股”和小微企業融資。銀行的貸款,絕大部分來自存款,只有極小部分是銀行的自有資金。但要讓債權轉為股權,那還是涉及銀行的自有資金,而降準只涉及存款。在筆者看來,解決“債轉股”的資金,應該采取定向增發,采取定向降準那是牛頭對馬嘴。定向增發要有資金愿意參與增發,而定向降準只需央行松一松手,兩者比較,確實定向降準簡單許多,但由此對社會信用卻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免不了有人會攀比:你的債能轉成股,我的債為什么不能轉成股呢?而采取定向增發解決“債轉股”的資金,攀比的人就會大大減少,如果也想“債轉股”,那你去找資金來參與定向增發吧。綜合考慮,筆者認為這次“債轉股”的定向降準,對銀行股總體來說是利空大于利多。之所以是總體而不是整體,是因為對一些業務范圍主要在社會信用度較高地區的銀行,利空的因素就可能體現不出來。
為什么筆者在6月底不說這次定向降準對銀行股總體利空大于利多呢?這是因為那時候市場弱勢,對利空消息會提前反應,筆者擔心會雪上加霜。事前少說,事后多說,既避免了“事后諸葛亮”之嫌,對市場又不會產生什么影響。7月5日開始實施定向降準。7月3日上證銀行指數探底727點,這是不是提前消化呢?筆者認為是的。上證銀行指數的727點比起8月1日的790點,是不是過度反應呢?筆者認為也是的。
去年上證銀行指數提前于滬指見底,這一幕在今年是不是重演了呢?筆者認為依然是的,因為利空砸出來的底部更扎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