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東輝
近期A股市場悄然走強,一度收復2900點失地,個股普遍反彈10%以上。投資者情緒有所回暖,普遍認為反彈行情還將持續,后知后覺者剛剛醒過來沖進市場,卻遭遇本周四的大幅回撤,周五又繼續回調,這讓很多投資者迷茫起來,難以判斷未來行情將如何演繹。要判斷清楚這一點,還得回到基本面,反彈因何而起?原來導致跌勢的利空因素是否已經出盡?只有搞清楚了這些因素,才能作出正確判斷。
這次A股反彈的主要原因,還在于宏觀經濟政策出現了適度寬松信號。7月2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了財政金融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匯報,要求保持宏觀政策穩定,根據形勢變化相機預調微調、定向調控,應對好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財政金融政策要協同發力,更有效服務實體經濟,更有力服務宏觀大局。
這次會議發出了四大信號:一是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二是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三是加快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出資到位;四是堅決出清“僵尸企業”,減少無效資金占用。會議認為,激發社會活力,推動有效投資穩定增長,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短板、鞏固經濟穩中向好勢頭、促進就業的重要舉措,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
綜上可以看出,所有政策的目標指向都是為了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應對好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并且不是“大水漫灌”,仍然是有保有壓,不會去救助“僵尸企業”。宏觀政策的寬松顯然跟股市沒有直接關系,但A股歷來是給點陽光就燦爛,加之大盤短期內跌幅過大,本來就有反彈的內在動能,恰逢“寬松”“積極”的信號出現,一拍即合,反彈行情一觸即發。
從這輪反彈行情的盤口情況來看,行情沒有明顯的主線,沒有領漲龍頭,板塊輪動過快,持續性不強,因此沒有形成強勁的上漲聲勢。反彈行情從近期跌勢較大的銀行板塊開始發動,再輪動到房地產、鋼鐵、基建等周期板塊。給人的感覺是證金公司打響了反彈的第一槍,后面就是游資各顯神通了,這就注定了行情的可持續性不強。最后還是在超跌低價股上開花結果,出現了連板暴漲的股票,像斯太爾8個交易日里股價漲了114.63%,成為這輪反彈行情中的明星股。
行情走到這一步,體現出比較明顯的游資突擊特征,實際上也是游資的自救行情,與宏觀基本面關系不大。今年以來的行情特征是很多股票失去市場關注,成為冷門股,陰跌不止,不經意間跌勢已相當慘烈。股價被攔腰砍去一刀的股票比比皆是,很多質押股票的大股東頻頻面臨爆倉的風險,大股東需要不時追加質押股票。強平重出江湖,雪上加霜,形成惡性循環,以至于強平也需要報批了。
這輪反彈中比較尷尬的是恰逢生物疫苗股因為疫苗造假事件遭遇空前危機,出現連續暴跌走勢,并且拖累醫藥股跟隨下跌,這對市場人氣產生了很大的打擊。生物醫藥股恰恰是今年上半年的強勢股,很多人一直認為今年是醫藥股結構性牛市,可以高枕無憂,沒想到飛來黑天鵝,前功盡棄。事實證明,拿在手里真正安全的股票是不多的,所以長線投資者越來越少,板塊輪動速度越來越快,板塊行情也越來越短。
本輪反彈行情正好搶在貿易戰的空擋窗口期,是今年下半年為數不多的幾個適合做反彈行情的時間窗口。看似不溫不火的反彈行情,沒想到其中仍然是藏龍臥虎的,這說明游資沒有浪費這個機會做了短平快。應該說貿易戰的利空因素還沒有出盡,雖然投資者都已經有了心理預期,但這仍然具有不確定性,事到臨頭,沖擊仍然免不了。
剩下的時間窗口期不長了,160億美元的加稅沖擊應該不會大,關鍵是后面的2000億美元的牌會怎么打,這個不確定性很大。宏觀政策面的寬松很難抵消掉這個影響,因此市場還將回歸原先的格局,就是大部分股票仍然歸于冷門,能夠保持活躍的只是很少部分符合國家戰略產業發展方向的股票。反彈行情走不遠,但會經常有,投資者還是應該選擇符合戰略高科技發展方向的股票,規避冷門股,放低期望值,積小勝為大勝。